別 稱:謝爾舍米斯基病、痙攣性腸梗阻、功能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等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動力性腸梗阻一般指神經性腸梗阻綜合征。神經性腸梗阻綜合征又稱謝爾舍米斯基病,由蘇聯醫師謝爾舍米斯基首先描述而命名,其他名稱包括痙攣性腸梗阻、功能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等。神經性腸梗阻可分為麻痹性和痙攣性。麻痹性腸梗阻是由于腸壁肌肉運動受抑制而失去蠕動能力,腸腔內容物不能向下運行,見于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腹膜后出血或感染。痙攣性腸梗阻是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常由于腸腔內外有外傷或炎癥,異物等刺激而引效。
1、麻痹性:
由于腸壁肌肉運動受抑制而失去蠕動能力,腸腔內容物不能向下運行,見于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腹膜后出血或感染。
2、痙攣性:
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常由于腸腔內外有外傷或炎癥、異物等刺激而引效。
1、檢查方法:
腹部X線透視或攝片檢查,如發現小腸內有氣體和液平面的存在,即為腸內容物通過障礙,提示有腸梗阻的可能,但本病早期可無明顯的腸梗阻的X線征象,應特別警惕。
2、診斷依據:
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絕大部分診斷不難,在診斷困難時可行腹部X線透視或攝片檢查,如發現小腸內有氣體和液平面的存在,即為腸內容物通過障礙,提示有腸梗阻的可能,但本病早期可無明顯的腸梗阻的X線征象,應特別警惕。因此,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絕不能單靠X線檢查來確定或否定。
3、鑒別診斷:
慢性腸假性梗阻是一種有腸梗阻的癥狀和體征,但無機械性梗阻證據的綜合征。
本征是腸壁神經變性的結果,患者的癥狀多始兒童或青春期,少數在30~40歲時才出現病程。通常是急性發作與緩解反復交替發作時的癥狀。與機械性梗阻相似為程度不等的惡心、嘔吐、腸絞痛、腹痛、腹瀉或脂肪瀉,以及腹部壓痛;緩解期可無或只有較輕的癥狀,如腹脹等。
慢性腸假性腸梗阻病變可影響到全消化道,或某一孤立的器官,如食管、胃、小腸或結腸等。其中以小腸梗阻的癥狀表現最為明顯。如單純累及十二指腸,可表現為巨十二指腸,常有大量嘔吐和體重減輕,易被誤診為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如只累及結腸則主要表現為慢性便秘和反復糞塊堵塞。有的病例有膀胱空障礙。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