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家家”是孩子模仿成年人的一種游戲。在游戲中,他們往往把自己扮演成父親、母親,將玩具娃娃視作自己的孩子,有時邀請鄰居的孩子來客串一個角色。孩子們玩這種游戲時,是十分認真的,一招一式儼然與實際生活中的大人無二,然而神情稚嫩,使人忍俊不禁。那么孩子過家家有什么影響呢?
成年人不應對這種“過家家”游戲不以為然,甚至阻止。要知道,孩子們玩這種游戲實際上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認知。作為父母,可以從孩子們的這種游戲中觀察出孩子對生活的態度,以及他對目前家庭生活是否滿意。因為孩子會下意識或有意識地在“過家家”中,把他所希望的東西表現出來。
許多人在孩童時代,都和伙伴玩過“過家家”游戲。心理學家達維多夫把兒童此階段特征概括為“游戲活動”。
“青梅竹馬”性游戲帶來快樂感覺此階段兒童在性生理上:喜歡和異性的小朋友玩,他(她)們更加明白,小男孩和小女孩有本質的區別,小男孩站著小便,女孩蹲著解小便,男女進不同的洗手間。
一些小男孩這時不愿意讓媽媽給洗澡,明顯地出現了“避母”現象。有一個聰明漂亮的小男孩,異性小朋友都喜歡他,小女孩愿意挨他坐;做游戲時爭著拉他的手;孩子們玩“過家家”游戲時,都等著他扮小新郎。一天,我問:“你們為什么喜歡這個小朋友?”一個小女孩說:“他長得漂亮。”另一個小女孩說:“他聰明。”也有的說:“他講衛生,穿衣服干凈。”我得出一個結論:這時期的孩子對漂亮的異性小朋友產生明顯好感,而這種好感直接來源于外在的長相、穿著。這說明,兒童期的孩子對性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在扮小新娘、小新郎的游戲中,女孩都親了小新郎的臉蛋,兩只小手親密地拉著。這種親吻、親近的動作,顯然是模仿大人的行為,這些“青梅竹馬”的性游戲,反應了兒童的天然的性的表現,以及性社會化的過程。她們“過家家”的游戲,是在尋求情感中的重要因素??親密。
這一時期的小男孩還喜歡“騎馬”,騎在木頭上或者長條凳子上,或長輩的背上,模仿馬的奔馳狀。這不僅是小男孩的游戲,而是小男孩性本能的一種釋放,是生理、心理的需求表現,這種游戲給他們心理上帶來了快感和快樂。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