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易造成會厭失靈,而嗆奶就是其主要表現。寶寶嗆奶窒息,會出現顏面青紫、全身抽動、呼吸不規則,吐出奶液或泡沫、鮮血、黑水等。嬰兒的大腦細胞對氧氣十分敏感,如搶救不及時極易造成嬰兒猝死。 什么是寶寶嗆奶? 寶寶嗆奶是咽喉活塞,會厭失靈造成。會厭在食道與氣道交匯處,會厭是這個交叉路口指揮食物和空氣分流的一個特殊組織結構,好像一個帶折葉的蓋子,能靈活地掀開和蓋住聲門氣管。當呼吸或說話時,會厭向上張開,使喉腔開放,氣體自由出入;當咽東西時,會厭向下,蓋住氣管,使東西不至進入氣管內只能進入食道。 由于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易造成會厭失靈,而嗆奶就是其主要表現。寶寶嗆奶窒息,會出現顏面青紫、全身抽動、呼吸不規則,吐出奶液或泡沫、鮮血、黑水等。嬰兒的大腦細胞對氧氣十分敏感,如搶救不及時極易造成嬰兒猝死。 爸媽如何預防寶寶嗆奶? 1、喂奶時機
寶寶的安全是重重之重,意外無處不在。寶寶們的好奇心很重,什么都喜歡去摸一下,嘗一下。在這個情況下寶寶很容易將東西放進嘴里或塞進鼻子、耳朵里,這樣相當危險。當意外發生的時候,我們家長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 生活中,剛學會走路至兩歲間的孩子很容易將口含物吸入氣管內引起氣管阻塞,導致窒息。而當意外發生時,如能及時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關重要的,孩子能否得救也許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里。 如果發現寶寶誤吞異物出現咳嗽,甚至發生臉被憋紫的情況。如果較輕,應鼓勵寶寶咳嗽,但不要拍他的背,或給他喝水。如果情況嚴重,應實施以下方法推壓。 一歲內寶寶用掌推壓 急救方法:先將寶寶放在你的一只前臂上,讓他臉朝下,身體向下傾斜,你的手托住孩子的脖子,讓他的氣道保持暢通。然后將你的另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寶寶的肩胛骨之間,并快速向里向上推拍孩子的后背5次。此時,可以檢查一下寶寶的口腔,如果發現異物幾
我想問一下各位媽媽,孩子在家睡覺,安全嗎?很多媽媽可能覺得,當然安全啦!那么看了這個新聞,你們還會覺得安全嗎? 今年9月,膠州一個8個月大男嬰,因為墜床險些喪命—— 爸爸媽媽們,就算孩子在家睡覺,也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這幾十厘米的高度,已經足夠奪取孩子們的生命了! 怎樣預防孩子墜床 嬰兒床要絕對安全。寶寶呆在嬰兒床里面的時間十分長,而且大部分時間是沒有人看護的,因此嬰兒床要絕對安全。 安全的嬰兒床應當是: 護欄不能放下; 床欄間間距<6厘米; 沒有裂痕; 沒有角柱; 床上沒有雜物,轉轉樂; 有大小合適的床墊。 符合下圖任意一個條件的嬰兒床,千萬不要用哦: 不要使用上下床。很多大孩子都喜歡上下床,但是上下床可能會造成
經過檢查,深圳市兒童醫院醫生當日就判定孩子是因龍眼核卡住了氣管,這才導致他出現窒息。“孩子從家到醫院的20分鐘里是處于缺水、缺氧狀態,這時間太長了,所以我們醫生把異物取出來后,孩子還沒有蘇醒。” 市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武宇輝醫生說:家長發現孩子被異物卡住、噎住,最好先撥打120,再通過拍背、心肺復蘇等急救方式先把異物取出來。 上文小東江的不幸不是個案,被新聞報道過的類似事件已經很多。 食物、異物卡喉常見于兒童進食或口含異物時,嬉笑、打鬧或啼哭而發生,寶寶會表現為突然嗆咳、不能發音、喘鳴、呼吸急促、皮膚發紫,嚴重者可迅速出現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此時往往來不及到醫院就診,而最寶貴的搶救時機就在發生危險的4min內,稱之為黃金時間。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家長應在迅速與醫院聯系或將病人轉送醫院的同時,立即對其進行
寶寶誤食異物怎么辦?誤吞異物該怎么處理?一旦發現孩子誤食了異物或者有毒物質,比如:藥片、藥水、小零件等,應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將異物或者毒物清除體外,時間越長有毒物質就會逐漸被身體吸收,進一步加重對身體的危害,甚至是危及生命。 1、刺激孩子咽喉部催吐 發現孩子可能誤食了異物,要在第一時間給孩子催吐,就地取材、這時候就不要考慮用什么更合適了,像是筷子、牙刷、小勺子等都是可以的,或者直接用手指刺激孩子的咽喉部為孩子催吐,因為到醫院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早一分鐘將異物或者毒物排出就能夠為孩子減少一份危險。 2、吞食異物粘稠,用0.25%~0.5%高錳酸鉀溶液服用后催吐 吞食異物粘稠,用0.25%~0.5%高錳酸鉀溶液服用后催吐,催吐成功后喂溫開水,最好是溫鹽水,再按照上述方法續催吐,直到吐出的液體和水顏色相近為止。 3、服用
骨折對孩子來說是無法預知的,所以當孩子出現骨折現象后,家長千萬要沉著冷靜,要及時的為孩子做好正確的急救措施,這樣才有助于骨折的治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兒童骨折的正確急救措施。 1、不是所有的骨折都需要看急診。 可以等上一段時間,看看孩子不舒服的感覺是否會自行消除。唯一需要做的是舉高并固定住肢體。如果2至4小時內,孩子感覺活動或走動時疼痛更加劇烈,則父母應考慮帶孩子去醫院骨科就診。 兒童骨折的正確急救措施 2、顯而易見的折斷則需要及時治療。 父母應立即給醫生打電話。不要移動孩子,如果可能,把孩子傷到的肢體用自制夾板固定住。夾板可用木片或折疊起來的報紙或雜志制成,放在受傷的肢體下面或側面,用三角形繃帶、皮帶或領帶纏住夾板和受傷的肢體。不要纏得太用力,不要用紗布或細繩子,這些都可能阻礙血液循環。
自救 游泳時若手指抽筋,可握緊拳頭然后用力張開,迅速反復多做幾次;若小腿或腳趾抽筋,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握住抽筋的腳趾,并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幫助抽筋腿伸直;大腿抽筋,可同樣采用拉長抽筋肌肉的辦法解決。 不慎被旋渦卷住時,立即使身體平臥水面,加大著水面積,保存體力,用爬泳迅速沖出漩渦。 救人 施救者切不可從正面去拉溺水者,否則溺水者會牢牢抓住你的手臂,或摟住你的頸部而使你動彈不得。 正確的方法是遞給溺水者一截木棍或樹枝,溺水者會死命抓住不放,施救者拉住另一端,盡快游泳將其拖帶至岸邊。如果溺水者已昏迷,搶救者可拽住其兩側腋下,使其口鼻露出水面,仰泳拖帶;或在其背后用一臂夾持其腋下,側泳拖帶。 急救 多數溺水者被救起時已處于昏迷狀態,搶救不及時4~6分鐘即死亡。 將溺水者
小兒急救知多少?小兒急救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前幾天,一個兩歲半的孩子被家長緊急送入了急診室,到達醫院的時候,孩子已經沒有了呼吸,雖然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孩子還是沒有恢復生命跡象。仔細了解發現,就是因為孩子吃桂圓時不小心把果核吸入了氣管! 這樣的例子并不罕見,每年都可以聽到小孩子因為吃糖果、果凍、干果等吸入氣管而導致窒息死亡的慘痛例子。這些案例除了提示我們:看護小孩子要十分小心以外,還應引起注意的是:家長們沒有掌握緊急救助方法,錯失了救治的良機,導致了誰都不愿看到的結果。那我就帶領大家學習一些氣管異物急救的常識,可能在緊急關頭救人一命! 氣管異物是兒童比較常見的急癥,也是引起五歲以下幼兒死亡的常見原因。因為小孩子咀嚼、吞咽功能未發育完善,氣管保護性的反射也不健全,當異物落入到氣管以后,極易引起氣管或支氣管的部分或者全部堵塞,出現氣急、憋氣,嚴重時短時間內就會死
事件一:2015年,浙江5歲孩子不小心將食品干燥劑打開濺入眼睛里,導致雙眼眼球、眼瞼燒傷,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視力損傷。 事件二:2014年,江西小男孩把一包干燥劑放到水里,打算用來吹泡泡,結果發生爆炸,導致臉部水腫蛻皮,醫生表示,孩子右眼被干燥劑灼傷,有失明的可能。 事件三:4歲的孩子吃完米餅后,把干燥劑拿在手中玩,不小心撕破紙帶,粉狀的干燥劑噴入她眼中,醫院雖然進行了眼部沖洗、眼角膜移植手術,但她的視力還是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前幾天家庭聚餐,親戚家有一個2歲多的男寶寶,大人聊天的時候沒人照看他,等我再回頭看他,發現他正從餅干桶中抽出干燥劑包,準備往嘴里塞!幸好我及時發現,從他的手里把干燥劑拿掉,孩子媽媽知道以后,真的嚇壞了!今天,我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關于食品干燥劑的事情。 案 例 分 析 生活中被干燥劑傷害的孩子不在少數,
什么是掉下巴?是指下頜關節脫位,以耳前關節區疼痛,不適,下頜不能正常活動為特征。“掉下巴”后應及時復位,復位后限制下頜活動。復位前,術者應讓患者作好思想準備,精神不宜緊張,肌肉要放松,必要時,復位前可給鎮靜劑。兩拇指明確是雙側或是單側脫位,以便復位時協調用力。常用的手法復位有口內法、口外法、頜間復位法三種。 (一)口內法:患者端坐位(但頭部緊靠墻壁),下頜牙合面的位置應低于墳者兩臂下垂時肘關節水平。術者立于患者前方,兩拇指以紗布伸入口內,盡可能身后放在下頜磨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頜體部下緣。復位時拇指壓下頜骨向下,力量逐漸增大,其余手指將頦部緩慢上推,當髁狀突移到關節水平以下時,再輕輕向后推動,此時髁狀突即可滑入關節窩而得復位。有時在滑車回關節窩時能聽到清脆的彈響聲。在即將復位閉頜時
3歲以下的幼童因為行動能力不足,加上家長看護較嚴,相對較少出現墜落事故。而超過3歲的學齡前兒童雖然已具備一定的行動能力,但對危險的環境尚無明確的概念。同時,男童的“冒險意識”比女童要強,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此類事故多發于男童身上。 兩年發生13起兒童墜樓 窗臺和陽臺成墜樓高發地帶 2至6歲男童“風險指數”最大 誰也阻止不了孩童攀爬的天性 家長應合理引導即使窗臺、陽臺夠安全高度 有小孩的家庭也要裝防護網飄窗低于0.9米須加裝防護欄 一7歲男童不慎從居民樓12樓窗臺墜亡,讓人無不扼腕嘆息(詳見本報前天第11版報道)。回顧這2年多來武漢城區發生的13起墜樓事件,八成多 2至6歲的兒童成為墜樓主要群體,住宅窗臺和陽臺則成為兒童墜樓的高發地帶。生命代價的背后,是社會一個又一個血的教訓。為什么每次都是兒童?該誰為他們
家長在兒童發生意外時,會采用自己的一些方法來進行急救措施。有些方法是不恰當的,不但不能急救反而會讓寶寶更加痛苦。看看下文,您有沒有在寶寶發生意外時盲目的采用急救措施呢? 暑期是兒童意外事件的高發季節,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5萬名15歲以下的兒童死于意外傷害。 近日,上海市教委主任、著名兒童醫學專家沈曉明指出,孩子發生意外后的第一現場施救非常重要,許多傳統的做法并不科學,而事實上,正確的急救措施操作起來非常簡單。 燙傷勿用醬油涂抹 解讀:由于孩子的皮膚比較稚嫩,免疫力又弱,一旦發生燙傷,程度會比成人嚴重,用醬油或牙膏涂抹燙傷部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 正確措施:第一時間是讓孩子脫離熱源,將燙傷部位置于潔凈的涼水中沖淋15~20分鐘。如果燙傷在臉部,可用冷的濕毛巾冷敷,每隔1~2分鐘更換一次,也可在毛巾上放置冰塊,有利于減輕疼痛;同時可用寬松的衣物覆蓋在燙傷部
周邊居民強烈要求管理方圍擋雞公山水庫 還沒到夏季,就出了溺亡事。前日下午,龍崗布吉雞公山水庫發生一起年僅8歲的小學二年級學生撈魚溺亡事件。除了孩子父母的監管之外,雞公山水庫的安全防護措施也成為熱議的話題。 溺亡學生杰杰的父親帥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夫妻倆正在布吉細靚村肉菜市場內賣菜,平時常在市場內與杰杰一起玩耍的一名6歲男孩慌慌張張跑回來告訴他們,杰杰與他在雞公山水庫玩耍撈小魚時不小心掉入水中。他們趕到現場時杰杰已被看守水庫的保安打撈起來,但已身亡。 帥先生表示,每天都有很多人到這個水庫邊玩耍,但周圍沒有圍欄等任何防護設施,水庫入口雖然設有一個治安崗亭卻形同虛設。記者現場走訪發現,水庫邊有一些告示牌,顯示禁止入內游泳、玩耍等。據附近居民介紹,這個水庫此前已淹死過多人,強烈要求管理方用鐵絲網等圍擋起來以免再有類似悲劇發生。 記者致電水庫管理處,管理處以正在配合水徑派出
小孩子沒有安全意識很薄弱,有時候經常誤食一些異物或者藥物, 面對孩子誤食藥物的情況,家長要如何急救呢? 一旦家長發現孩子真的誤服了藥物,一定切莫驚慌失措,更不要指責打罵孩子,否則孩子哭鬧,更不利于說清真象,還會拖延時間。這個時候,家長要特別牢記四個處理原則:迅速排出,減少吸收,及時解毒,對癥治療。 家長首先要盡早發現孩子吃錯藥的反常行為,如孩子誤服安眠藥或含有鎮靜劑的降壓藥,會表現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一旦發現此類異常,要馬上檢查大人用的藥物是否被孩子動過。其次,家長要盡快弄清孩子誤服了什么藥物,服藥時間大約有多久和誤服的劑量有多少,及時地掌握情況。 確認孩子吃錯了藥,在送醫院搶救之前,應先做初步處理。催吐和更進一步的洗胃是兩種主要的應急措施。催吐可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藥物被嘔吐出來,胃部內容物少者,不容易嘔吐,要讓其喝水,而且催吐不能套用土辦法,讓其喝鹽水等帶辛辣的湯
當寶寶遇到割傷和擦傷的情況,在癥狀不是太嚴重的情況,家長們不用立即去醫院,此時做好急救措施才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來看看,寶寶割傷和擦傷,家長要如何正確急救措施?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凈傷口,檢查是否有殘留物留在傷口中,祛除殘留物確保傷口干凈。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塵會嵌入到創傷處。 這不僅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而且會在傷口處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凈的毛巾或消毒紙巾將傷口處的臟東西擦拭掉,即使寶寶哭著叫疼,你也不能忽略這個步驟。 寶寶割傷和擦傷的正確急救措施 2、用雙氧水殺菌消毒早就過時了,因為雙氧水雖能殺菌,但同時也破壞了幫助修復傷口的白細胞,減緩傷口的愈合速度。建議使用醫院和藥店出售的抗菌藥膏,任何皮膚創傷,即使僅僅是輕微的擦傷,也可能成為細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 3、使用紗布或繃帶也是不錯的方法,但不是必須使用。一旦涂抹了抗菌藥膏,傷口被密封好,大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一片喜氣祥和的氣氛包圍著我們、充滿了家里。對寶寶來說,節日里,家應該是最熱鬧、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然而,如果父母們沒有注意到家中各種設施的安全,那么,家,常常也隱藏了最大的危機。 作為父母,常常把更多的精力與關注放在寶寶的飲食、疾病、發育和教育上,卻未必知道這樣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權威論斷:意外傷害已經超過其他疾病,成為兒童健康的頭號“殺手”。特別是在節日期間,父母難免會被喜慶的氣氛沖昏,而忽略了寶寶的安全。 作為父母,為了寶寶的安全,我們應該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給予適當的安全教育。 【 安全與家居意外傷害】 作為父母,常常把更多的精力與關注放在寶寶的飲食、疾病、發育和教育上,卻未必知道這樣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權威論斷:意外傷害已經超過其他疾病,成為兒童健康的頭號“殺手”。 特別是在節日期間,
衣食住行定期排查 預防寶寶意外傷害 衣食住行是人生存的基礎,但是衣服穿著不當、飲食不注意……也是有危險存在的,尤其是對寶寶,作為父母要定期為寶寶定期檢查衣食住行以免寶寶收到意外傷害。 衣服中的危險排查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寶寶們的衣服越來越個性化,但是把寶寶打扮的漂亮的同時不能忽視危險的存在:紐扣、修飾絲帶、堅硬修飾物、拉鏈等,這些物品很可能在特殊的情景中對寶寶發生意外傷害。 1、不要給孩子穿帶子很多的衣服,寶寶翻身、爬行時容易纏繞頸部導致窒息;較大寶寶在運動中容易絆倒或掛住而發生危險。 2、經常檢查寶寶衣服上的紐扣是否牢固。不給孩子玩鈕扣、豆子或其它小東西,以防掉進氣管里。孩子的玩具最好比口大。 3、年齡幼小的孩子,最好采用扣紐的褲子,不要裝拉鏈,不然男孩的生殖器官會被褲子拉鏈拉傷。較大的孩子家長要督促孩
過年講究“年年有余”,因此節日宴請,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魚刺卡在咽喉部等意外也隨之增加,成為節日期間耳鼻咽喉科的常見急癥。 專家指出,若魚刺、雞骨等銳利異物卡在喉部或食管,喝醋、用菜團或飯團強行吞咽等土辦法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危險,可能導致異物更加深入。 正確的處理辦法是:在亮光處用湯匙柄壓住舌頭前半部向內觀察,若能發現異物,可用鑷子或筷子夾出。重復數次后若還不能奏效,應速去醫院通過喉鏡、纖維支氣管鏡或異物鉗取出。少數患者在異物取出后仍感刺痛不適,此時應告之醫生,再次仔細檢查是否還有其他異物存在,如果通過食道吞鋇等方法反復檢查,確未發現其他異物,可以服消炎、鎮靜藥保守觀察,一般不適感會逐漸消失。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會變得越來越貪玩,在玩耍的時候孩子會很不老實,這樣難免會燙傷,小傷還好,重傷就麻煩了,所以媽媽們要預防寶寶燙傷,那么媽媽們要注意哪些呢?學習一下吧。 燙傷分為三度: 1度燙傷 屬于表皮燙傷,皮膚會有發紅且疼痛的現象。若立即沖水冷卻至少20分鐘,約莫2~3天可獲得改善。 2度燙傷 表皮已燙傷至潰爛并產生水泡,燙傷可能會深及表皮下方的真皮層,約2~3周可痊愈。 3度燙傷 燙傷直達皮下組織,皮膚會有發硬、發白或發黑的現象,雖然疼痛感并不明顯,但卻是非常嚴重的燙傷,必須立即送院治療。 如何處理 采用“沖、脫、泡、蓋、送”5大原則,燙傷后越早用冷水沖洗越好,且至少沖半小時。切記不可用醬油、牙膏等土方涂抹患處,輕度燙傷可涂上紫草油或燙傷藥膏。 沖:沖冷水可讓皮膚立即降溫以降低傷害,沖的時間要越
頜骨折裂通常只是一側受傷,而且口腔內往往有傷口。受傷兒童可能說話不便,其唾液中常帶有血跡。急救方法是: ①立即清除口腔中的血液和雜物; ②臨時用紗布做個墊托,放在下巴尖,并用窄繃帶或者圍巾托住; ③將繃帶兩端在頭頂打個平結,繃帶結要打得松緊適度,既能承托下巴,使其固定不動,又不致使患兒牙齒咬緊; ④及時送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