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飼養寵物已經成了非常普遍的現象,有寵物就有被咬傷的危險,對于寶寶而言,由于其沒有防備之心,如果照看不好,被咬傷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寶寶被咬傷,父母該怎么辦?需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經常有許多家長向保健部門咨詢,遇到寶寶被咬傷的情況情況是否要打狂犬疫苗。建議有以下情況之一者無論是不是瘋狗或瘋動物都應注射狂犬疫苗: (1)被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抓傷或舔傷后。 (2)皮膚無流血的輕度擦傷。 (3)破損的皮膚或黏膜被動物舔過。 (4)咬傷嚴重、抓傷在3處以上、傷口在頭面部、頸部等緊靠中樞神經系統部位時,除應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外,還應合并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的原則:及時、全程、足量,注射時間距咬傷時間越近,預防效
對于剛學會走路的小寶寶,跌跌撞撞的難免有磕傷的情況發生,此時,家長們應該如何做好急救處理呢?請看下文總結出來的寶寶磕傷時的急救措施: 對策: 使用安全角。在家具的邊緣、有凸出部分的柜子、有尖角的窗戶上加裝防護設施,如圓弧角防護棉墊;給桌椅板凳的腿裝上柔軟材質的安全護角,就像市場上賣的卡通護角;窗戶最好改成推拉的,盡量將孩子活動的空間弄得空曠些,不要在地上設置“絆腳石”,讓寶寶生活在“玩具垃圾”里。 3歲以內的孩子身體的協調性還沒發育好,就算他記得大人教過的事,身體動作也不能完全配合。所以爸爸媽媽一定不能嫌麻煩,一次次地現場指導,孩子才能真正記住。
對于小寶寶來說,難免會出現一些小意外,面對小意外的發生,家長們一定要做好緊急求護工作,這樣才有利于寶寶的健康,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以下這些小意外,家長們怎樣做好緊急救護工作吧。 ○小面積燙傷,冰塊降溫 受傷面積小的時候,比如手臂燙傷,大人首先應該把孩子的手臂放到冷水下面沖泡,幫助降低傷口溫度。剛剛燙傷的地方,乍看上去往往沒有什么異樣,但其實皮膚里面的組織仍在繼續遭受高溫的傷害,而等孩子覺得痛不可言的時候,可能起泡就已經不可避免了。應該把孩子燙傷的地方在冷水下沖洗盡量長的時間,五分鐘、十分鐘……越長越好。然后,可以用濕布包裹冰塊敷在燙傷的地方,當然此時又要注意別凍傷。 ○被蜂蜇了,冰塊止腫脹 春天的時候去公園,或就在自家花園里,都可能遇上蜂。蜜蜂一般毒性不大,只要不是孩子對蜂毒過敏,或者是被蜂群給蜇了,都不用太緊張。但是遇上馬蜂,就一
煤氣中毒對我們來說是無法預知的,如果我們的寶寶發生煤氣中毒,家長應該怎么辦呢?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告訴家長朋友們幾個正確的急救措施,來應對寶寶煤氣中毒。 煤氣中毒急救措施: 立即把患兒搬到室外空氣流通的地方。吸入新鮮空氣,排出一氧化碳,但要注意保暖,最好將患兒用厚棉被包裹好。 癥狀輕的,可給些熱濃茶,這樣不但可抑制惡心,而且有助于減輕頭痛。頭痛者可給服去痛片或APC。一般1~2小時即可恢復。 寶寶煤氣中毒的正確急救措施 癥狀嚴重的,惡心、嘔吐不止,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最好請救護站送到有高壓氧倉設備的醫院。如果拖延時問較長,昏迷的患兒可受到不可逆的大腦損傷。護送途中要盡可能清除患兒口中的嘔吐物或痰液,將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如果患兒呼吸不勻或微弱時,可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進行搶救。 如果呼吸和心
如果寶寶出現流血現象,家長們千萬不要太著急,做好正確的急救措施才是重中之重,本篇資訊就針對寶寶的不同部位的流血現象,給出其正確的急救措施指導。 寶寶在跑動、玩耍時很容易摔倒,碰傷鼻子而引起流血;復雜、多變的天氣狀況也是引起寶寶流鼻血的重要原因。干燥的空氣很容易造成寶寶鼻腔內水分缺乏,引起寶寶流鼻血。 急救 按壓鼻翼 寶寶鼻子出血時,媽媽要用食指與拇指的第二指節僅僅的按壓住寶寶的雙側鼻翼,因為寶寶鼻子出血通常是在鼻中隔的前部,壓迫寶寶鼻子的雙側鼻翼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冷毛巾 媽媽在采用按壓寶寶鼻翼為寶寶止血過程中,可以將毛巾透濕、擰干后敷在寶寶的額頭,幫助寶寶止血。 止血氣囊 如果寶寶鼻子出血量較大,正常的止血措施見效顯微時,可以把止血氣囊輕輕送入寶寶鼻腔,打5毫升就可以起到完全止血的作用。 寶寶不同部位流血的正確急救措施
爺爺發現之后,立即用手捏住孩子的兩頰,企圖摳出寶寶嘴里的樹皮。此舉動惹得孩子突然大哭,最終導致嘴里的樹皮直接進入氣管。 當家長把孩子送到市兒童醫院的時候,孩子已經出現嚴重呼吸道梗阻現象,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經肺部、喉部CT后,醫生發現異物卡在喉部聲門下處,喉部異物是最危險的一種。耳鼻喉宋偉副主任和麻醉科徐凌主任在緊張的會診后,決定立刻實行氣管異物取出術。 當喉鏡進入體內時,孩子突然出現了嘴唇發紫、血氧下降、伴隨痙攣和心率減慢等癥狀。主治醫生簡裝,急忙把器械取出。麻醉醫生李寶龍健壯,迅速做出反應,加深麻醉、實施插管……最終,在所有醫生和護士的配合下,取出了卡在孩子聲門兩側的樹皮,孩子也脫離了危險。 02 異物進入器官內該如何處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種聳人聽聞的危險。可見,總有
寶寶嗆奶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的會導致小寶寶窒息,因此如何處理急救寶寶是父母必須要學習的,那么,嗆奶寶寶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呢? 嬰兒,特別是新生嬰兒很容易吐奶,而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嗆奶。而嬰兒的神經系統剛剛發育,一些反射還很薄弱,他們不能把嗆入呼吸道的奶咳出。于是,常因奶液對氣道機械性阻塞而發生窒息。 同時嬰兒的大腦細胞對氧氣十分敏感,若停止供氧5分鐘,即可死亡,所以,嗆奶很可能會發生嬰兒猝死的悲劇。 家長們如何把握分秒搶救自己嗆奶的寶寶呢?如何搶救自己嗆奶的寶寶? 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首先,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氣管。然后,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
養育寶貝的生活中,寶貝時常會出現一些“異常”表現,讓媽咪擔憂或著急。其實,有時寶貝的這些“異常”表現并不是疾病所引起。不過,媽咪也應該注意觀察,并做出正確的處理,一旦真的存在異常,不會耽誤治療時機。 1、寶貝的嗓子里總是“咕嚕、咕嚕”的,好像是有痰,是不是患了肺炎或支氣管炎? 當然,寶貝在患了呼吸道感染時,經常會使呼吸道出現很多炎癥分泌物,導致寶貝咳嗽、咳痰,不過,有些寶貝出現這種現象,卻并不一定是呼吸道有炎癥,而是由于唾液腺的逐漸發育,使唾液分泌越來越多,但因不會把增多的唾液及時吞咽下去而引起。當過多的唾液積存在咽喉部位時,就容易使嗓子里發出“咕嚕、咕嚕”聲音,聽起來就好像是嗓子里有痰,尤其是仰臥或變動體位時。 觀察處理法: 這種“異常”的
在論壇上瞎逛的時候,時常會看到有人曬孩子燙傷的圖片,那時還感覺這些爹媽是怎么當得,這么不小心。而自己當了媽之后被啪啪啪打臉了,發現孩子被燙傷的幾率還是很大的,生活處處存在安全問題。 昨天晚上老公倒水的時候,就不小心把女兒的手燙傷了,雖然他已經很自責了,但是看到女兒手上的水泡時,還是忍不住想要去指責他。而當我發現他用牙膏去處理女兒的燙傷時,真的想把他趕出家門,看到他就想發火。 說實話,真的不知道是誰發明的燙傷后要用牙膏涂,我猜測估計當初他這樣做可能是覺得牙膏有散熱功能吧。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牙膏的降溫效果不僅不明顯,而且其中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首先牙膏不是藥品,傷期使用的牙膏難免會存在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用這樣的牙膏敷在受傷、脆弱的創面上,無疑會增加創面感染的機率。而且市面上牙膏有很多種,什么酸性、堿性、含有刺激性的,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往創
卡魚刺的緊急處理 寶寶如果不慎卡到魚刺,父母也不要手忙腳亂。首先讓寶寶盡量張大嘴巴,然后找來手電筒照亮寶寶的咽喉部,觀察魚刺的大小及位置,如果能夠看到魚刺且所處位置較容易觸到,父母就可以用小鑷子(最好用酒精棉擦拭干凈)直接夾出。往外夾的時候父母要配合完成,一人固定寶寶的頭部并用手電筒照明,另一人負責夾出魚刺。 如果根本看不到寶寶咽喉中有魚刺,但寶寶出現吞咽困難及疼痛,或是能看到魚刺,但位置較深不易夾出的,一定要盡快帶寶寶去醫院請大夫做處理。 魚刺夾出后的兩三天內也要注意觀察,如寶寶還有咽喉痛,進食不正常或流口水等表現,一定要帶寶寶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做檢查,看是否有殘留異物。 千萬不要這樣做 不要試圖用手將魚刺取出,這樣做不僅無效,反而有可能使魚刺在寶寶的喉嚨
眼睛受鈍挫傷后,應根據損傷部位和病情作不同處理:1、眼臉挫傷對視力無影響時,如果是紅腫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塊冷敷,讓其周圍血管收縮,1—2口后可改為熱敷,以促進紅腫吸收;同時可口服——些抗生素藥。 眼睛受鈍挫傷后,應根據損傷部位和病情作不同處理: 1、眼臉挫傷對視力無影響時,如果是紅腫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塊冷敷,讓其周圍血管收縮,1—2口后可改為熱敷,以促進紅腫吸收;同時可口服——些抗生素藥物,促進炎癥消退。 2、結膜挫傷時,如果只是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同時局部點滴抗生素眼藥水;如損傷較重影響視力,應到醫院作結膜粘膜移植修補術,以防險球粘連。 3、角膜上皮擦傷時,應局部涂油膏將患眼遮蓋,一般24小時即可愈合;角膜水腫者可用50%葡萄糖高滲液滴眼。 4、虹膜
寶寶運動時受傷不可小覷 寶寶運動時受傷了怎么辦?不少家長慌慌張張的問,其實寶寶在運動過程中受傷是常見的,尤其是部分家長缺乏安全意識,但是若是寶寶運動受傷后能得到郵箱的早期急救那么會將受傷害程度大大降低。 運動損傷 紅會醫院骨科接診的暑期兒童跌傷病例明顯增多,玩滑板跌傷的病例增加。 從醫院骨科接診情況來看,滑板受傷兒童多數為腕部和踝部受傷,還有的因重心不穩后腦勺著地,造成頭部受傷。 武警廣東總隊醫院番禺分院院長龍源深說,家長沒考慮到玩滑板過程中速度很快,孩子滑起來時膝蓋繃緊、韌帶緊張,這就容易造成膝關節等身體部位遭遇損傷,而夏季衣著單薄,受傷的程度可能較其他季節更大。 “玩滑板跌倒落地時千萬不能用手撐地,容易造成肘關節和前臂骨折。”醫生建議玩滑板的時候要帶上頭盔、護肘、護膝等護具。 應對:冷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意外,尤其是對于嬰幼兒來說,傷害可能會更容易造成,那么,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呢?親親寶貝小編告訴你,許多突發狀況,如果家長能把握時間,在救護車趕到之前運用嬰幼兒急救措施幫寶寶急救,定能節省寶貴的時間,將傷害降到最低。 許多突發狀況,如果家長能把握時間,在救護車趕到之前運用嬰幼兒急救措施幫寶寶急救,定能節省寶貴的時間,將傷害降到最低。 嬰幼兒急救措施1:觀察有無意識 1歲以下的寶寶,可輕輕敲打其腳掌,1歲以上則可搖動他的肩膀來確認意識,如果是在沒意識的狀態下,喉嚨肌肉會松弛,舌頭會往后倒,很有可能會阻塞呼吸道。 嬰幼兒急救措施2:確認呼吸與脈搏 抬起寶寶下巴打開氣道,觀察寶寶胸腔的起伏、仔細聽呼吸聲,以確定寶寶是否還有呼吸,經判斷后若無呼吸,要立刻實施人工呼吸。確認心臟是否跳動,可通過按壓脈搏方式得知
被《世界名人錄》稱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海姆立克急救法創始人亨利·海姆立克教授17日在美國辛辛那提去世,享年96歲。謹以此文向海姆立克教授致敬,并借此機會重溫“海姆立克急救法”,讓爸爸媽媽為孩子的安全做好保障! “生命的擁抱” 圖文教你海姆立克急救術 呼吸道異物堵塞是指異物誤入喉、氣管、支氣管等呼吸道時,引起呼吸困難、窒息、昏迷等癥狀。較大的異物被吸入后能阻塞在聲門或氣管腔,使其受到強烈刺激而發生氣管痙攣或聲門緊閉,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食物、異物卡喉時,海姆立克急救法要怎么做呢? 如果是3歲以下孩子 救護人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只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如果實行了
鼻子出血、耳朵出血后,流出來的血可以用衛生紙擦拭,但把衛生紙往里塞是不對的。一方面,用衛生紙堵住鼻孔一般只是堵在口上,塞不到出血的破損位置,即使塞到出血部位,也常因壓力不夠不能止血。這種方法不僅徒勞無益,反倒可能形成大的血塊,或使原本往外流的鼻血流到口腔、氣管,咳嗽時會進入肺部,引起氣管炎甚至肺炎。另一方面,許多衛生紙消毒并不好,上面含有各種細菌,紙被沾濕之后很可能會有少量粘在鼻腔中,反倒使得出血的鼻黏膜不能愈合甚至感染、糜爛;如果衛生紙塞的時間過長,腐朽后還會形成異物,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耳鼻出血后不要堵,應讓血流出來,否則容易造成感染,特別是對于顱底骨折的人來說更要注意。”景尚華說,顱腦外傷后有血性液體從鼻腔、口內或耳道流出,這通常表明發生了顱底骨折。如果流出的液體被證明含有腦脊液的話,則意味著骨折撕破了硬腦膜和蛛網膜,發生了腦脊液外漏,原來封閉的腦
在日常生活中,貪玩淘氣的孩子,常有指甲被擠掉的意外事故發生,那么,在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做好急救措施呢?本文就整理出孩子指甲受傷的急救措施,一起來看看吧。 急救措施: 1、指甲被擠掉時,最重要的是防止細菌感染。應急處理時,道先把擠掉指甲的手指,用紗布、繃帶包扎固定,再用冷袋冷敷。然后把傷肢抬高,立即去醫院。 2、指甲縫破裂出血,可用蜂蜜對一半溫開水,攪勻,每天抹幾次,就可逐漸治愈。如果指甲破裂者是球類運動員,在治療期間,如果需要繼續打球,在打球之前,一定要用橡皮膏將手指末節包2-3層,加以保護,打完球后立即去掉,以免引起感染。 3、如果因外傷引起甲床下出血,血液未流出,使甲床根部隆起,疼痛難忍不能入睡時,可在近指甲根部用燒紅的縫衣針扎一小孔,將積血排出,消毒后加壓包扎指甲。 注意事項: 1、手指甲被擠掉后,萬一是夜間,不能去醫院時,應對局部進行消毒
自出生以來,寶寶就要和母乳或配方奶粉打交道,吮吸雖說是天性,但如何正確吮吸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所以在這學習與適應的過程中,嗆奶對寶寶來說可謂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就像我們大人喝水容易嗆到是一樣的。 源源不斷的新聞例子也一直在提醒大家:嗆奶并不是一件日常小事。因此希望媽媽們都不要掉以輕心,以免稍不注意會釀成大錯。 寶寶為什么會嗆奶?通常有三個原因: ①喂養方式出了問題如果寶寶吃的是配方奶粉,而奶瓶的開口過大,寶寶無法承受過多的奶量與過急的流速。如果是母乳喂養,媽媽們喂奶姿勢不對也會導致嗆奶的情況出現。 ②奶汁進入寶寶胃部后,通過食道反流了出來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導致寶寶咳嗽。 ③寶寶在吃奶的時候,由于氣管封閉不好,有少許奶汁嗆入了氣管內,從而引起了寶寶反復劇烈的咳嗽。但如果嗆奶的情況反復出現,爸媽們就應該去咨詢醫生,看寶寶是否因為喉軟骨軟化等原
家有淘氣小寶,難免會有割傷和擦傷的時候,遇到這種現象,家長們先不要著急,正確的做好急救措施才是關鍵,下面,本文就告訴家長們,當寶寶割傷和擦傷時,如何正確的做好急救措施。 割傷和擦傷 舊版急救法:清水洗凈傷口,并在雙氧水中浸泡,不包扎傷口,讓傷口自然痊愈。 寶寶割傷和擦傷的急救措施 新版急救法: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凈傷口,檢查是否有殘留物留在傷口中,祛除殘留物確保傷口干凈。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塵會嵌入到創傷處。這不僅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而且會在傷口處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凈的毛巾或消毒紙巾將傷口處的臟東西擦拭掉,即使寶寶哭著叫疼,你也不能忽略這個步驟。 2、用雙氧水殺菌消毒早就過時了,因為雙氧水雖能殺菌,但同時也破壞了幫助修復傷口的白細胞,減緩傷口的愈合速度。建議使用醫院和藥店出售的抗菌藥膏,任何皮膚創傷,即使僅僅是輕微的擦傷,也可能成為細菌和病毒
由于小寶寶不懂事,出現誤飲誤食的現象很常見,因此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盡早知道一些,寶寶誤飲誤食的急救小常識,以便應對急時所需,本篇資訊,我們重點要講的就是寶寶誤飲誤食的急救小常識,家長們趕緊來看看吧。 誤飲、誤食 多數寶寶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周圍的世界,特別是用嘴巴去“嘗試”各種東西,大人一個不注意,誤食藥物與有害物品的意外就會發生,廚房、浴室里的各式清潔用品或是制作某些食物用的物品,如堿粽水,都該避免讓寶寶接觸到。 處理 ★一旦發現寶寶有誤飲、誤食的情況,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確認寶寶剛剛吃了什么,量是多少,觀察寶寶的呼吸、脈搏及臉色的狀態,是否有嘔吐、頭暈的現象。 ★不要馬上催吐,應先判斷寶寶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什么時候吃的,然后帶上能找到裝了寶寶誤食物的容器就醫。 寶寶誤飲誤食的急救小常識 ★當寶寶的身體接觸到化學用品
從昨晚到今天,我們都被這條新聞刷屏了——《4歲兒子游泳池內溺亡 母親近在咫尺玩手機未發現》。這是不該發生的悲劇,除了提醒家長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保護好孩子意外還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家庭防溺水 溺水不一定是發生在河邊或者游泳池,其實家庭也有很多隱患。喜歡玩水也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很多家庭老人比較節約,會有蓄水的習慣,但這對于有小寶寶的家庭是十分危險的。家庭防止寶寶溺水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家庭防溺水? 不蓄水:如不要在浴缸、洗臉盆或其他用開口的桶蓄水。 ? 用完馬桶要蓋好。? 室內養育要用封閉式魚缸,開放式魚池要安裝柵欄。 戶外防溺水 1、 家長帶孩子去河邊、游泳池邊或者海邊之前要做好安全教育:不要離開父母視線,不要獨自游往深水區。父母也應該隨時關注孩子的動向,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