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伊利股份(600887,SH)發布了2012年財報,至此上市乳企2012年業績均已出爐。中國乳業前三強中,伊利全年營收419.91億元,蒙牛360.8億元,光明137.75億元。三大乳企間差距拉大,標志著乳業出現競爭新格局。 回顧中國乳業的發展史,競爭格局第一次被打破源于伊利和蒙牛的強勢崛起,他們與光明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然而很快,伊利和蒙牛就將光明甩在身后,形成了乳業競爭的第二次變局“雙寡頭”格局。業界普遍認為,光明現階段仍缺乏與伊利、蒙牛相抗衡的實力,2012年財報數據也驗證了這一判斷。比較有意思的變化,依然發生在蒙牛和伊利之間。 2012年,蒙牛業績為360.8億元,2011年,伊利僅比蒙牛領先0.62億元,但2012年伊利成功突破400億大關。這也意味著,三大乳企正在形成“階梯式”的分布,競爭格局再次被打
據業內人士透露,“假洋鬼子”在奶粉中并不少見,在業內并不是秘密,只是消費者被蒙在鼓里。 近日,工商部門在巡查中發現超市出售的原裝進口蛋白粉是傍“洋品牌”。記者走訪沈陽多家超市發現,原裝進口粉類商品品種繁多,不少都是打著國外進口的幌子,實則是國內生產。 “康麥斯”蛋白粉遭工商查處 據工商部門介紹,日前在巡查中發現一家超市所銷售的“康麥斯老年蛋白復合營養粉”產地與標簽產地不符,涉嫌對產地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該超市銷售的“康麥斯老年蛋白復合營養粉”一共有3個品種:分別是孕婦型,成人型,老年型,售價258元/聽。當事人在銷售過程中,把上海康麥斯保健品有限公司委托上海金好爾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康麥斯老年蛋白復合營養粉”(產地:上
來自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的消息表明,截至2014年5月29日,全國共有82家企業獲得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品種1638個,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和注銷的企業有51家。 為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生產經營許可、質量安全保障、企業主體責任等標準要求,2013年,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制定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并部署開展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參照藥品管理模式,實施了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MP),建立實行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原輔料使用的相關審查制度。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監督管理,加強流通領域經營單位許可管理,推動藥店試點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一司司長馬純良指出,去年以來,國家監督抽檢共抽取嬰幼兒配方乳粉樣品2698個,覆蓋全國22個省份的86家企業,未發現不合格樣品;共對嬰幼兒配方乳粉樣
近日,劉女士投訴稱她在27日拿到的鮮牛奶竟然是24日生產的。 據劉女士介紹,她在東港二村的一個云蘭奶站買了一張年卡,每天都要到奶站自取袋裝鮮奶。27日,她到奶站取了一袋鮮奶,帶回家后就順手放進了冰箱。第二天當她準備飲用的時候,竟然發現鮮奶的生產日期是24日,而包裝上的保質期只有三天。劉女士表示,曾經聽說過牛奶廠把生產日期提前印刷,每次出廠的鮮奶都是“早產”的,也就是說,她27日拿到的牛奶已經是過期了的牛奶。劉女士表示,她前天向奶站反映了情況,但是得到的答復是過期兩天沒事的,只要不壞還是可以喝的。對這樣的答復劉女士表示無法接受,她覺得如果鮮奶能保存那么長時間還能喝,質量肯定有問題。 帶著劉女士的疑問,記者聯系了該品牌牛奶的蘇州區域負責人葛經理。葛經理介紹,衛生部門早有規定,鮮奶的生產日期必須是實際生產日期,牛奶廠也是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印刷的。奶站將臨近保
據國外媒體報道,新西蘭貿易部長格羅澤近日透露,由于中國內地買家近期轉往新西蘭與澳大利亞的超市大量搶購奶粉回國,政府將采取措施打擊這種非法出口情況。他表示,該舉動主要是為了確保當地供應,同時也避免新西蘭產品的聲譽受到影響。 記者獲悉,早在去年10月之前,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和新西蘭海關就已宣布,聯合開展行動打擊非法輸出嬰兒配方奶粉,并在之后多次強調加大打擊力度,但仍未能有效遏制中國內地買家搶購奶粉的現象。 新西蘭部分超市現斷貨,新西蘭官方再度發聲將嚴打非法出口,海外代購可瑞康等奶粉已漲30—50元 新西蘭奶粉恢復直郵當地再現搶購潮 近年來,隨著網購的發展,新西蘭嬰兒配方奶粉開始大量輸往中國,截至2012年10月,總貨值已超過1.5億新西蘭元(約合7.5億人民幣)。2012年9月28日,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PI)與新西蘭海關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聯合開展
“從我的角度看,這次新細則的出臺,起碼是食品生產當中最嚴格的許可標準。”12月2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說。 當天,食藥監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新版細則共九條,包括參考藥品管理辦法、提高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實現質量安全追溯、建立消費投訴處理機制等內容。 滕佳材表示,之所以說最嚴格,是因為細則提出按照藥品企業的許可條件,對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實施許可。 與2010版許可細則相比,新版許可細則參考藥品良好生產規范,提出與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相適應的質量安全管理模式,增加驗證、清場等規范程序,并要求企業嚴格執行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和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 國家乳制品質量檢驗中心主任姜毓君表示,生產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生產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82家嬰幼兒配方乳企獲“準生證” 四川乳粉企業無一上榜 史上最嚴嬰幼兒奶粉監管制度落地,近四成企業未獲得生產許可。5月30日,國家食藥監管總局通報,我國13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中,僅有82家獲得繼續生產許可,其余51家將停止生產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在公布的82家企業名錄中包括了伊利、三元等品牌,但目前尚無一家四川乳企上榜。 “乳企大考”的背后,是眾多乳企斥巨資升級整改,盡管眾多乳企紛紛表示不會因此漲價,但業內專家認為,部分企業會將整改所投入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受去年反壟斷調查的影響,今年8月以前,國內市場上的奶粉價格會相對穩定。 乳企斥資億元升級整改 去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門檻”的新版細則。5月3
荷蘭合作銀行7月9日發布的《2014年全球乳業20強報告》顯示,伊利已躋身全球乳業第一陣營,成為2014年全球乳業10強中唯一的亞洲企業。 立足于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需求,伊利憑借著足以在全球產業鏈競爭中形成絕對優勢的綜合實力,從奶源建設到產品升級,從品控體系到創新研發,從全球化布局到本土化深耕,扎實穩健地邁出快速增長的步伐。這不僅標志著是亞洲乳業的崛起,更透露出全球乳業格局變化的信號。 以國內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奶粉問題為例,曾經外資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以伊利為代表的“中國創造”品牌不斷被國際認可,也為國產奶粉行業消費信心的恢復踏出的關鍵性的一步。伊利躋身國際一線品牌,帶領著中國乳制品行業在國際乳制品行業地位發生質的提升,同時,伊利奶粉亦憑借著多年執著的金品質和不斷創新豐富的產品研發,與國際一線奶粉品牌比肩! 有“金品質&rd
歐洲乳業巨頭丹麥阿拉食品公司24日發布新聞公報稱,該公司計劃在2013年投資20億丹麥克朗(約合3.6億美元)以提升產能? 據悉,阿拉食品公司此番投資額度約占2013年預計營業收入的3%?阿拉公司副總裁保羅•克羅斯高表示:"投資中最大部分將用于建設新生產設施,擴大生產能力,增加對歐盟以外市場的產品出口?" 根據投資計劃,阿拉食品公司將斥資9億丹麥克朗(約合1.6億美元)在丹麥日德蘭半島西部新建一座乳糖生產工廠?新工廠預計從2014年年底開始逐步運營,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全面投產后將年產85000噸乳糖?乳糖是嬰幼兒奶粉的配方之一?阿拉食品公司表示,新工廠生產的乳糖產品將主要向中國?印度?印尼等亞洲國家出口? 阿拉食品公司還計劃向旗下一家位于德國的黃油工廠及一家丹麥的奶酪工廠分別追加約2億丹麥克朗(約合0.36億美元)的投資,用于擴建現
記者昨日獲悉,在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8月份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名單中,多款來自國外的乳制品又再“上榜”。在上“黑榜”的產品中,包括了常溫奶、奶粉以及奶酪等,其中從新加坡進口的兩批“優萌配方奶粉”和從新西蘭進口的一批奧蘭超級金裝嬰兒配方奶粉被檢出鈉、鉀超標或蛋白質、碘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等問題。 不合格產品未在市場銷售 記者昨日在質檢總局官網上看到,在8月份一共有194個批次進境食品、化妝品被指不合格。其中,乳制品是不合格的“大戶”,占到了51個批次。 在進口常溫奶中,過期是一大“頭痛”問題。從澳大利亞進口的0.096噸寶萊純牛奶和寶萊高鈣低脂牛奶在欲進國門時被檢出其超過保質期,而高達22.2048噸的德國產優佳純牛奶更被檢出“外包裝
近日有消息稱,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業(02319.HK)、飛鶴、完達山、高原之寶五家企業最終獲得工信部欽點,入圍工信部乳粉首批重點扶持名單,共同抗衡“洋奶粉”。受此消息刺激,周一伊利股份股價開盤即沖上42.49元/股,漲幅超過6%;蒙牛乳業也逆市上漲超5%,收盤報35.65港元,逼近2007年10月份創出的36.7 5港元的紀錄高位。 就“第一梯隊”名單的消息,大智慧通訊社記者先后求證了上述企業中的四家,均未否認名單的存在。“領頭羊”伊利在回復中承認領軍"國家扶持奶粉企業”。飛鶴董事長冷友斌雖表示對最終名單不予置評,但透露的確受邀參加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9月28日計劃召開的新品發布會。貝因美相關負責人表示,最終名單要到9月28號才會揭曉,在此之前還存在變數。 大智慧
親貝網訊 日前消息, 廣州市工商局抽檢結果稱,惠州市多牧多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皇氏水牛奶純牛奶不合格。 據親貝網了解,廣州市工商局近日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第一次流通環節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樣檢驗情況,結果顯示,由惠州市多牧多乳業有限公司2012年4月14日生產的一款規格型號為200ml/盒的皇氏水牛奶純牛奶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主要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 據悉,本次廣州市工商局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樣檢驗,不合格檢測項目主要是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阪崎腸桿菌、灰分、標簽、硒。
據智利農業部下屬農業政策研究辦公室統計,2013年智利對華出口乳制品2629.4萬美元,同比增長79.4%。目前,中國為智利奶粉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智輸華全脂奶粉2435.4萬美元,占該類產品總出口的29.4%。 智利奶牛飼養牧場面積達到100萬公頃,主要集中在第十和第十四大區。奶牛飼養數量超過50萬頭,奶牛主要品種為荷斯坦牛。乳制品生產者超過6000家,包括20余家大型奶制品生產加工工廠,100余家中小型奶酪制品生產商。大型乳制品食品企業有:COLUN、SOPROLE、雀巢、WATT'S、SURLAT等。 智利全國年產奶量達到26.5億升,奶酪產量13萬噸,奶粉及其它附屬產品10萬噸,國內乳制品人均消費約為150升/人。 2013年智利乳制品出口額2.67億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為:全脂奶粉、鮮奶及煉乳和奶酪。主要出口市場為:巴西、阿聯酋、中國、秘魯、沙特、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科委獲悉,由科委立項,市財政撥付給北京三元的1077.97萬元即將到位,用于后者承擔的“安全健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研究與產業化”研發項目。據了解,政府為嬰幼兒奶粉研發專門立項,并撥付大額資金,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是首次(5月5日《北京青年報》)。 對于北京劃撥千萬元財政資金專門研發嬰幼兒奶粉這件事兒,我是百分之百地支持。長期以來,從國家到各省市,都有專門的制度和資金用來支持一些科技項目研發,然而,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產品,嬰幼兒奶粉既沒有納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也沒有納入到地方科技支持項目。北京此舉,彌補了一大缺憾。 眾所周知,國產奶粉(包括嬰幼兒奶粉)目前處境很尷尬,經歷多起奶粉事件之后,不僅在市場占有率方面遠遠不如洋奶粉,而且價格、利潤也遠遠不如洋奶粉,另外,國產奶粉的口碑現在仍然沒有多少改觀。如此,國產奶粉只能在市場邊緣存在,國內奶粉企業
2014年中法乳業峰會即將于2014年3月10日在中國武漢歐亞會展國際酒店隆重開幕。屆時,來自中法兩國的政、商代表團、國際知名營養科學家代表都將出席參加此次峰會。 為了更全面的了解峰會、直面峰會,記者也獲悉了此次峰會中不可錯過的三大看點。 看點一:中法乳業精英專家對話 來自法國領事館、法國工商會、法國第一大乳業合作社索地雅集團、國際乳業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州市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等多個機構的專家代表都將出席參加此次峰會。而在此次峰會上中法雙方的專家學者都將會發表精彩的演講,與大家共同探討2014年中國乳業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新趨勢。與此同時,來自法國索地雅集團的專家也將為我們深度解讀源自法國先進的牛奶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牛奶之路”。這次峰會上,來自中法兩國乳業精英的對話,不僅是一次難得的國際乳品行業專業
最嚴“洋奶粉”新規劍指何種亂象 近年來,我國嬰幼兒奶粉進口數量迅猛增長,但“洋奶粉”的安全之患卻備受關注,“問題奶粉”的新聞屢見報端。 上海市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告訴記者,過去進口奶粉種種亂象的源頭在于代加工、貼牌、分裝等留下的灰色空間。“比如,過去新西蘭奶粉在當地品牌才20多個,進口到國內銷售卻達200多個,其中很多都是國內的商家甚至個人在海外注冊一個牌子,然后把配方送到外面加工再拿回來賣,質量很難保證。” 亂象頻生,業內期盼“重典”出臺。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洋奶粉”新規自4月起陸續實施。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規定,今年4月1日起,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中文標簽必須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裝上,不得
目前,全國共有持證奶站1.3萬個,比2008年減少6890個,減幅達34%;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27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企業54.5萬家。2012年,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約60萬噸,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約9萬噸,包括網購乳粉。 我國將禁止嬰幼兒奶粉以貼牌、委托生產、分裝等方式生產。此前,美素麗兒品牌從國外進口大包裝奶粉在國內分裝銷售的狀況,將被禁絕。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讓很多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嬰幼兒奶粉信心喪失。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6月20日,國家九部委聯合發布嬰幼兒配方奶粉新政(《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 奶粉企業須有自建自控奶源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提出,今后,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必須擁有自建自控奶源;在具體生產環節
進口常溫奶正來勢洶洶,銷量與日俱增。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去年進口常溫奶銷量同比增加一倍,達到19.5萬噸。2008年進口常溫奶銷量不到兩千噸,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到2013年,進口常溫奶銷量激增百倍。雖然目前進口常溫奶銷量在國內常溫奶市場所占比例還很小,但是乳業專家擔憂,以此速度發展,不排除本土常溫奶市場會步嬰幼兒奶粉市場的后塵。 爆發增長 一號店高級商品總監趙家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一號店從2011年4月開始銷售進口常溫奶,當時一個月能銷售一個集裝箱進口常溫奶就不錯了,現在平均一天15個集裝箱左右,最高時候達到50個集裝箱。目前進口常溫奶品牌諸如歐德堡(Oldenburger)、德運(Devondale)、 蘭特(Lactel)、安佳(Anchor)等是銷售得比較好的常溫奶品牌。 目前,進口常溫奶的銷售很大一部分會通過電商銷售
有乳業專家表示,隨著5月1日新政策實施時間的臨近,越來越多的進口奶粉企業都十分恐慌,害怕自己審查通不過。 嚴控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政策已經從4月1日開始實施,而接下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5月1日),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允許進口等政策,對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整治。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洋品牌奶粉依然看中中國市場,在政策未實施前宣布進入中國市場。 洋奶粉品牌密集進入中國 4月2日,美國黃牌智多健AAA奶粉在北京宣布其產品首次在中國內地上市。而像黃牌智多健這樣對中國市場有野心的國外乳企也有不少。據記者了解,來自澳大利亞的貝特益品牌和西班牙的貝拉可,也選擇了此時進駐中國市場。 據了解,黃牌智多健總部位于美國,生產廠商是美國百利高PERRIGO公司旗下經美國FDA認證的四大嬰幼兒
這幾年,為了確保鮮奶質量安全,全國各大乳制品企業紛紛出臺了非常苛刻的收購條件,嚴格的檢測、微薄的利潤加速奶農轉變養殖模式。6月27日,記者來到奶源基地密集的河北省行唐縣了解到,一些小、散戶因為不能形成規模養殖,慘淡的經營狀況倒逼其退出了市場舞臺。 國人信心未恢復 奶牛養殖業不景氣 乳業是行唐縣的優勢產業之一,2011年行唐縣便初步建成了“華北最大最放心生態奶源基地”,為國內多家大型乳業集團供應奶源。但是由于整個乳業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加上飼料、運輸成本上漲等因素,奶農利潤很小。 行唐縣東安鄉希望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占地100畝,飼養奶牛1300余頭,每天產奶量將近12噸,規模化的生產也只能微利堅持經營。其負責人樊翠鳳說,現在人們的觀點是“談奶色變”,把奶視為毒藥,一說國產奶就會聯想到“三聚氰氨”,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