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成長時,有些寶爸寶媽可能回去關注寶寶的腿紋。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發現寶寶腿紋不對稱該怎么辦呢?有什么影響?一起來看看吧。
“我家寶寶五個月了,腿紋有點不對稱,平時倆腳蹬的也挺有勁兒。但網上說腿紋不對稱比較嚇人,就想咨詢一下。”“女寶寶四十四天,兩條腿紋不對稱,一條腿有兩條腿紋,另一條腿只有一條腿紋,網上說這種情況是髖骨發育不好的可能,請問是這樣嗎?”
腿紋和臀紋是醫生評估髖關節是否有問題的方式之一,如果確定髖關節存在異常而置之不理,將來寶寶可能會出現跛足、下肢不等長、關節畸形,甚至還會面臨截骨的風險。所以,不少家長們被寶寶的「腿紋不對稱」是搞得膽戰心驚的。
腿紋不對稱真的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置之不理的最壞結果真的要面臨截骨嗎?如何在家判斷寶寶骨骼是否有問題?哪幾類寶寶必須就醫確診?好了,各位家長們搬好小板凳,聽小康君慢慢道來~
腿紋不對稱就一定有問題嗎?
一般來說,寶寶的腿部的皮紋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都應該保持一致且在同一水平線上。如果腿紋不對稱就會被醫生懷疑髖關節存在異常。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腿紋不對稱都有問題!
所以,無論是誰都不能單憑寶寶雙下肢紋理不對稱,就斷定寶寶有問題。因為約三分之一的寶寶,腿紋就是單純的不對稱,并沒有任何異常。還有一些偏胖的寶寶,也會出現單純的腿紋不對稱情況。
不過家長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
髖關節發育異常真會面臨截骨
對于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脫節的寶寶來說,治療越早痛苦越小,且較容易醫治,恢復較快。如果寶寶髖關節存在異常卻沒有被及時發現,將來寶寶學會走路后會由于下肢不等長、腿部受力不均衡而出現走路一瘸一拐、無法盤腿、行走狀態如鴨子一般的情況。
而且,由于骨骼關節長時間被壓迫,還容易造成關節畸形。極端情況下,可能還要面臨截骨手術。
那么,怎么判斷寶寶腿紋不對稱就是髖關節異常了?
有這些表現的骨骼可能真存在問題
腿紋確實能暗示某些疾病,或提示骨骼出現脫節的問題。所以,當寶寶腿紋不對稱且出現以下幾種表現時,一定要及時就醫骨科確診。
1、看紋路和腿部情況
腿紋和臀紋不對稱,多一條或多幾條腿紋。當寶寶平躺時雙腿不等長、不等粗且臀部大小不一,就要懷疑髖關節是否存在問題。
2、聽是否有彈響聲
扶住雙膝關節外旋轉雙髖關節有“咔啦”的彈響聲,可能存在髖關節半脫位或脫位,髖臼發育不良的情況。
3、看膝部是否等高
讓寶寶平臥屈膝,雙腿并攏,如果發現高度不一致,前后不一致,那么可能存在髖關節錯位的問題。
4、進行腿部外展實驗
一般來說,髖關節外展角度為85~90度,但如果髖關節受限,患側外展的角度僅為40~45度。
5、看肢體活動情況
寶寶的患側下肢活動較少,蹬、踩的力量明顯弱于另一側肢體,這種情況也是需要進一步確診。
6、看局部寬度是否一致
寶寶的臀部及會陰部要比正常嬰兒的同一部位寬,若寶寶是雙側髖關節脫位其癥狀則表現得更為明顯。
7、看肢體伸展情況和力量
若寶寶某一側肢體經常處于蜷縮狀態,且抗拒伸展和軟弱無力,這種情況也是不正常的。
這4類寶寶需要特別注意
髖關節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不過以下幾類寶寶屬于髖關節異常的“高危寶寶”。比如:
有家族遺傳史的寶寶
如果直系親屬出現過髖關節脫位,那么寶寶患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可能性會增高。
臀位產的寶寶
寶寶在媽媽子宮內位置不正常,如:在子宮內髖關節過度屈曲或在子宮內處于臂位(胎兒的頭部朝下,稱為頭位;當腹內胎兒臀部朝下時,稱為臀位),也容易出現髖關節異常。
肌肉發育不良的寶寶
股骨頭、髖臼、韌帶、關節囊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異常,則會導致半脫位、脫位或者髖關節松弛。
出生時遭外力牽拉的寶寶
分娩時助產師過于用力拉扯寶寶的雙下肢。
寶寶腿紋不對稱該怎么確診?
寶媽奶爸們如果發現寶寶腿紋不對稱,最好的確診方法就是求助醫生。醫生會根據寶寶肢體活動狀態、檢查下肢情況綜合判斷,然后根據病情需要進行B超和X光輔助檢查。
6個月以內的寶寶,做B超就能檢查出髖關節的發育情況。如果等到寶寶6個月以后,那時候只能通過X光檢查確診。
髖關節異常的寶寶該怎么治療?
6個月以內的寶寶,是治療髖關節異常的“黃金期”,所以采取的方法是Pavlik 挽具法。這是一種軟性的固定帶,可以穩定寶寶的外展位,只要定期復查即可。
對于6~18個月的寶寶,則需要麻醉進行閉合復位,然后用石膏固定。
2歲以上的孩子,大多數需要切開復位,并進行截骨手術。因為這樣才能更好的矯正髖臼,修復畸形關節,也為了提高復位后的穩定性。
臀紋和腿紋不對稱,并不一定就是髖關節異常,反之對稱也不一定就是正常的。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建議家長帶寶寶體檢時最好進行髖關節B超篩查。因為早期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并沒有明顯的疼痛,蹲坐站也不明顯,所以建議早發現、早治療,以避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