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區(qū)的不同習俗也不一樣,但是可以提前的。
清明節(jié)屬于我國一個傳統的節(jié)日,人們會通過掃墓的方式來祭奠先人。但就時間問題因為地區(qū)不同習俗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清明節(jié)掃墓可以在清明節(jié)前十天、后十天內進行;而浙江麗水一帶在清明節(jié)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后四”。還有的地方放得更寬,稱“前七后八”。也就是說,在清明節(jié)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墳都是可以的。
一般來說沒有具體的時間規(guī)定,所以清明上墳的時間可以根據自己情況。
古代是在5-7點,即卯時,也即古代歷法中,為一。當然,現在通常不會那么早,但是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 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在清明節(jié)掃墓的時候,建議不要選擇黑色衣服,以免招惹陰氣。但是也不要選擇穿紅色,或黃色等顏色鮮艷的衣服,否則給人一種不尊重逝者的感覺。因此,清明節(jié)最好是選擇穿素色衣服比較適宜。另外,建議清明節(jié)不要買鞋,因為“鞋”與“邪”同音,買鞋會招惹邪氣,影響運勢。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后可離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