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福寶寶 安安媽媽
“吃頓飯感覺自己能氣死“
“喂飯需要斗智斗勇”
“這頓飯吃得我腰酸背痛”
“吃飯必備——小豬佩奇”
……
現如今很多家長每每談及孩子的喂飯經歷,就悲從中來,但縱然自己斗智斗勇了好幾年,也沒讓孩子多長幾斤肉,更麻煩的是孩子還對吃飯產生了抵觸。一到吃飯,家里的氣壓就直線下降,情緒瀕臨崩潰。
“ 在這個階段呈現出來的問題,一定是在上一個階段(或更早期)出現了‘錯過’或‘做錯’。”
——孟丹梅老師
在我們身邊,為了孩子吃飯焦頭爛額甚至大打出手的家庭不勝枚舉。那么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孩子吃飯這么一件“小事”會讓家人神經緊繃,倍感壓力?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經過數以萬計的家庭調研,結合中西方科學理論分析,我們掌握了一個能夠讓孩子“快樂吃飯、健康成長”的方法。但是在分享這套方法之前,我們希望您能耐心地了解一下吃飯和孩子身心發育之間的重要關系。
身為家長,除了滿足讓孩子“吃飽吃好”的生理需求,還需要對孩子吃飯背后的意義有清晰的洞察!
Q1:為什么“第一口奶”必須自己爬著吃?
從出生自主銜乳吃奶開始,這是寶寶最初確立“自主性”及“成就感”的關鍵時機。
大量科學實驗證明,胎兒期的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就開始不斷地練習吸吮手指、吞吐羊水等動作,他們清楚地知道出生后“自己需要并可以做到什么”,可見生命的自主意識從孕育就已經開始。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為人父母需要了解時機,掌握方法,不要“錯過”,不要去障礙,做合格的“協助者”。
四維彩超顯示下的胎兒吸吮手指,吐舌頭(來自網絡)
最近,德福寶寶丨胎教班的媽媽們開始陸續生娃了,這些即將臨產的媽媽,班級會單獨開設一節課,讓大家知道分娩是一個有經驗可循的“程序”。千千萬萬的女人生孩子,總歸是有些恒定不變的“規律”,加上胎教班的“秘籍心法”,媽媽們可以做到“心中有數,靜待花開”,做一名合格又默契的“配合者、守護者”,有準備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課上會給媽媽們看一個視頻,因為偉大的分娩順利結束之后,產后黃金兩小時的母嬰肌膚接觸、寶寶乳爬、寶寶自主銜乳,吃到第一口母乳這四個關鍵步驟如果錯過或者做錯,將是一件無比遺憾的事。
新生兒肌膚接觸、自主銜乳(素材來自網絡)
Q2:為什么第一口輔食一定要自己吃?
這個伴隨著孩子每天的成長行為,是基礎自我形成的關鍵時機。生命的尊嚴就是從自主地吃第一口食物開始的。
對于出生6個月左右喂自己吃飯的小嬰兒而言,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事,因為它是需要大腦、眼睛、手指和嘴巴精密協同配合的一種能力的表現。它是4-10個月的孩子啟發性情、開發智力、建立終生自信的重要方式。
寶寶一旦學會自主進食,就會快速get吃飯的樂趣,從此對于食物的需求和駕馭能力不斷升級。通過他們的努力,他們將得到并吃到他們渴望的、喜歡的、營養的食物。
這種幸福感和滿足感,是誰都無法給與的。就像人生路上,自己的成就感,只能自己給自己一樣。
德福寶寶丨嬰教小班(0-6個月)中,很多媽媽家有大寶,對于有過生育養育經歷的母親來說,提起大寶那就是:“重大時機已錯過,重大關節都做錯”。這種“錯過和做錯”如果沒有找到根源,用對方法,只能是惡性循環,身心疲憊,很多情緒都會被激發出來。正因為有過“慘痛的教訓”,媽媽們對二胎的養育方式進行了深刻地反省,隨著班主任老師的引導,逐漸發現自己內在得許多“癥結”都“代際遺傳”給了孩子。在二寶身上,堅決不能再次重演。
Q3:如果孩子錯過了“自己吃第一口輔食”會怎么樣?
不會怎么樣。最多就是在生命的初期失去了對自主追求自由的信心,期待,和熱情。
不會怎么樣。最多就是習慣了沒有尊嚴的生活,在往后余生成為一個討好型的人。
不會怎么樣。最多就是安全感不足、歸屬感不足、尊嚴感缺失、自信心不夠、存在感薄弱。
如果能接受這樣的狀態,那么盡管在孩子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就努力喂飯吧!
你可以用手機、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趁其不備把食物塞他嘴里;
你也可以端著飯碗,追在他后面,見縫插針地喂完;
你還可以循循善誘或者威逼利誘哄她吃下食物!
……
素材來自網絡
喂飯路上最大的誤會:孩子大了就好了,誰還不會自己吃飯呢?
很多家長以“孩子大了都會自己吃飯”安慰當前的喂飯行為。殊不知“喂飯”帶來的影響早已“霸占”他們的內在。
雖然孩子后來學會了吃飯,但可能他們一輩子都學不會——自信、自尊、自愛。
人類最大的生命需求是自由。
生命最先爭取的也是自由。
當我們獲得自由,我們就會深信“我的人生,由我掌握”。
而如果長時間處于“被控制”和“不自由”的狀態里,
生命就會產生自我放棄的負能量,將我們帶入無盡的困頓之中。
如果你已經錯過了“第一口輔食的自主”
那么至少,不要讓你的孩子再錯過。
在他們的人生之路上,請多多努力,
讓他們——自己來。
愿每一個生命,
都能生于自由,長于自由,成就自由。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