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宮內窘迫它可直接危及胎兒健康和生命。因此孕期注意自我保健,增加營養,勞逸結合,避免不良生活習慣,預防胎盤早剝。自覺身體不適、胎動減少及時就醫。對治療無效的胎兒宮內窘迫,如已近足月,未臨產,宮外環境優于子宮內,及早終止妊娠,切莫等待。
如:
孕媽媽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并禁煙、戒酒;注意臥床休息,最好采取左側臥位,并可配合舒喘靈等藥物的應用,使宮體松弛,血管擴張,以利于改善胎盤血液供應。
補充營養,除食療外,還可輸注葡萄糖溶液及氨基酸等,以促進胎兒發育;每天給予間斷吸氧,預防或緩解胎兒宮內缺氧。
在孕期尤其是懷孕晚期,孕婦都不宜坐得過久。因為坐姿會壓迫子宮,不利于胎兒在腹部活動,時間長了會影響胎盤的血液循環,繼而會引起胎兒缺氧。孕婦要適當多走動,這樣不僅對胎兒有好處,還有利于抬頭下降,等分娩時會更有助于順產。
懷孕18周到懷孕20周的孕媽媽要學會計算胎動。孕媽媽計算胎動時,可取坐位或臥位,每日早、中、晚在固定的時間內各數1小時,3次相加的數值乘以4,即為12小時的胎動數。胎動低于10次/12小時或超過40次/12小時,則有可能胎兒宮內缺氧。
胎心監測
孕婦家人可在醫生指導下學會用聽診器直接聽取胎心率。正常胎心率應是120-160次/分。胎動時胎心率應增快>10次/分,或胎心率不規則。若胎心率減慢少于或多于這個數,則提示胎兒缺氧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胎動監測
胎動是表明胎兒存活的良好標志,也是對宮內缺氧最為敏感的指標。胎動計數是妊娠期監測胎兒宮內狀況的一種簡便方法,可長期使用。一般準媽媽28周后應學會自數胎動:如胎兒連續運動完后算1次胎動,間隔再動又算1次,以此類推。孕婦每天早、中、晚各取左側靜臥一小時,由孕婦憑主觀感覺分別記錄這三小時的胎動次數,將早、中、晚三次胎動數相加乘4,則作為12小時胎動數。胎動計數12小時≥30次為正常,若12小時<10次為異常。逐日記錄胎動計數。若發現胎動與往日比較過頻或過少,都可能提示胎兒有宮內缺氧,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翻身試驗
當孕婦由左側臥位向右側翻身或從右側臥位向左側翻身時,或由仰臥位向一側翻身時若有重物向下墜落的感覺,則不正常,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清理呼吸道,胎兒頭娩出后,立即用擠壓法清除鼻咽部粘液及羊水,斷臍后將胎兒仰臥放于搶救臺上,繼續用吸痰管吸出呼吸道的羊水和粘液,若為重度窒息或羊水中混有胎便、粘稠者,可急行氣管插管,直視下清理呼吸道。
建立呼吸,在呼吸道通暢的基礎上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吸入氧氣。在緊急情況下,可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重度窒息者,經氣管內插管吸凈羊水、粘液后,加壓給氧。
恢復循環,新生兒若娩出后無心跳或心跳微弱,應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按壓胸骨中部,90次/分,每按壓3次,停頓一次,讓新生兒通氣1次,按壓時動作輕柔,防止胎兒肋骨骨折。
緩解酸中毒,新生兒有嚴重代謝性酸中毒的情況下,在氣管插管的同時,行臍靜脈注射,用5%碳酸氫鈉10毫升經臍靜脈緩緩注入,可以緩解胎兒代謝性酸中毒,促使胎兒呼吸恢復,必要時可用納洛酮0.1毫克/公斤緩緩注入。
保溫,胎兒娩出后,迅速擦干胎兒身上的羊水,減少體表散熱,注意保溫,室溫控制在30~32℃。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