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4個月的寶寶每天吃什么
和一歲前一樣,寶寶在一歲以后每天的食物攝入還是要保證五大類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
>>> 奶和奶制品
每天360-480ML。奶是指母乳和配方奶,奶制品包含酸奶、奶酪、鮮牛奶等。
>>> 谷物
每天1-2碗。谷物泛指大米、全麥食物、面食一類的,盡量多吃些雜糧類的粗纖維谷物制品,營養(yǎng)會更全面。
>>> 蔬菜
每天4-8滿湯勺。這里的湯勺指一般家里每個人用來喝湯的那種勺子,當然如果食物切得比較大塊就不止這個量了。蔬菜指的是普通的家常蔬菜,綠葉菜、根莖類、豆類、瓜類、花菜類。
每天2-4滿湯勺。魚蝦肉并不需要天天吃頓頓吃,每天和肉類、蛋類做些替換就可以了,魚蝦既可以是深海魚,也可以是淡水魚,肉類給寶寶吃還是要注意切碎。
>>> 水果
每天1/4 -1/2碗。水果不能和蔬菜混為一談,季節(jié)性也很強,建議當季的水果都可以多多嘗試,注意水果最好切成小塊吃,不要榨汁喝。《給孩子喝鮮榨果汁,是愛他還是害他?》
一歲以后寶寶的食物中可以添加少量的鹽、醬油等帶有調(diào)味料,但仍然要以低鹽、清淡為原則,以減低日后患高血壓的風險。肉類腥味的食物中可以選用生姜、大蒜、小蔥、洋蔥等來去味道。要避免用咸味的菜湯來拌飯吃,一來容易攝入過高鹽分,二來容易消化不良;避免吃香腸、腌制或罐頭食品。
媽蜜們要注意,這個階段不能吃的食物:
1. 整粒的果仁、水生、糖果等;
2. 富有彈性的食物如果凍、魚丸;
3. 黏口的食物如湯圓、棉花糖等。
此外,一定要避免追喂、邊玩邊吃、吃飯時大笑等,因為這會有吸入性風險。查看之前的文章《一顆米粒,都可能要了孩子的命!兒子的經(jīng)歷分享給大家。異物進了氣管,爸媽該怎么做?》
2每天怎么吃,輔食如何過渡到正餐一歲前添加輔食很好理解,奶為主輔食為輔,但過了一歲很多媽媽就迷茫了,到底什么時候輔食應(yīng)該正式轉(zhuǎn)正成為正餐呢?
事實上我們并不用特別在意輔食什么結(jié)束,一歲多的寶寶,咀嚼能力已經(jīng)有很大提升了,通常不再對糊狀食物感興趣,這時如果寶寶的臼齒已經(jīng)長出,可以讓他吃燒得稍軟的米飯和剪碎的飯菜;到寶寶兩歲時,就可以正常吃家人的米飯、剪斷的面條、小肉塊和菜段了。所以可能是在16個月前后,也可能是在18個月前后,不自覺的就已經(jīng)完成了這個過渡。總的來說,就是慢慢的,固體食物吃得更多,奶量逐步降低。
>>> 這樣完成過渡
大約一歲時,食物以稠粥軟飯和剁碎的肉和菜為主。
大約一歲半時,軟飯硬度適當增加,剪碎的肉和蔬菜,剪斷的面條,切小塊的水果,都是適合的食物。
大約兩歲時,米飯軟硬可以和大人的一樣,肉粒和蔬菜段都可以進食。
>>> 這樣安排一日三餐
一歲多寶寶的一次性進餐分量不要太多,一般來而言,可以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和2-3次點心。
點心時間要安排在正餐后的2-3小時,點心可不是指超市里的小零食,而是指新鮮切的水果塊、小面包干、酸奶等。
寶寶的正餐時間要和我們同步,而不是在我們之前哦,請記得規(guī)律的進餐時間對寶寶的整體作息安排也很重要哦。
寶寶每頓飯,我們最好能有3個左右的菜式,這樣可以避免不喜歡某種食物而吃得太少。比較合理的方式是,兩個寶寶比較習慣吃的菜,和一個相對不習慣的菜。
8:00 早上起床。
8:30-9:00 早餐:大半碗牛奶燕麥,1/4根香蕉。
9:00- 10:00 玩耍
10:00 早上點心 1/4個蘋果,1片芝士
12:15 午餐 1碗通心粉,一份番茄炒蛋(1/4個番茄+1個雞蛋),2小棵西蘭花
13:00 午睡
15:00 醒來,吃小點:120ml奶,2片小餅干或一或面包
15:30 外出活動
17:30 洗澡
18:15 晚餐:1/3碗飯,1湯勺胡蘿卜,2湯勺馬鈴薯,2湯勺菜心,1湯勺碎肉,1湯勺紅腰豆,1/4個蘋果,
19:00 玩耍
20:30 60ml奶,2-3片番薯
20:50 刷牙
21:00 睡覺
3一歲多的寶寶怎么吃奶12-24個月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在這一年里寶寶的奶量也會有較大的調(diào)整。根據(jù)每個寶寶的進食量,當正餐已經(jīng)可以吃下各種食物時,我們就不能再依賴奶為寶寶的主要營養(yǎng)來源了。所以媽媽們在這一年時間里,要逐步地調(diào)整寶寶奶量,并不是奶量越多越好,因為喝奶過多也會影響到寶寶吃正餐的胃口。
一歲以上寶寶每天的母乳或配方奶的奶量應(yīng)該在360-480ml,分2-3次。
>>> 母乳最佳,配方奶優(yōu)于普通奶
一歲以上的寶寶如果媽媽還在堅持母乳當然是棒棒的,香港衛(wèi)生署的建議是母乳到兩歲以上,這樣可以讓寶寶持續(xù)受到免疫抗體的保護,同時對媽媽和寶寶的長遠健康也都有好處。
奶制品也是一歲以上寶寶攝入奶的手段。很多寶寶一歲以后斷了母乳對配方奶接受度非常低,這時如果擔心奶量不足,就可以用奶制品來補足奶量攝入。
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喝全脂牛奶,如超市里的巴氏消毒奶,也可吃奶酪、酸奶等,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1-5歲的寶寶能吃酸奶、奶酪、黃油等奶制品嗎?》。
當然如果寶寶喜歡喝配方奶,配方奶仍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比牛奶含有更多鐵質(zhì)和維生素,如果一歲多的孩子對固體食物的適應(yīng)還比較慢、吃肉吃菜比較少,還是需要喝足量的配方奶以保證鐵質(zhì)和維生素的攝入。
>>> 再喜歡奶瓶,一歲半也得戒了
戒奶瓶只是個習慣問題,和吃多少沒關(guān)系,是這樣嗎?
不是!寶寶用奶瓶喝奶時會喝下更多的奶,這會減少寶寶吃正餐的胃口,很多娃兒一坐上餐椅沒吃兩口就開始發(fā)作,各種沒耐心,這種情況就得考慮是不是奶喝得太多了,以至于寶寶根本不到餓的時候又開始吃飯了。此外,持續(xù)使用奶瓶,會讓寶寶容易患上蛀牙。因此一歲以后媽媽就應(yīng)該開始準備讓寶寶戒奶瓶了,到18個月時寶寶應(yīng)該完全脫離奶瓶。
當然讓寶寶脫離奶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畢竟奶瓶喝奶對寶寶來說是種心理上的安慰,所以斷奶瓶的過程也得慢慢來。
1. 逐步取代。先在白天的其中一次,把奶瓶替換成杯子讓寶寶喝,等一段時間他習慣了每天的這頓奶都用杯子喝以后,再逐漸地擴展到早上和晚上的喝奶時間。
2. 替代奶瓶的杯子可以是訓練杯、吸管杯或敞口杯。通常使用吸管杯對過渡會相對容易,但也有寶寶在這個時候用敞口杯喝水已經(jīng)喝得非常好了,用敞口杯喝可以喝得更快一些。但無論用哪種方式喝,爸媽都應(yīng)該坐在寶寶身邊直到喝完。關(guān)于水杯類型可查看之前文章《天熱了,給寶寶怎么喝水、水杯怎么選,一次性講透它!》
3. 避開用奶瓶喝奶的地方。如果寶寶之前都習慣于在躺椅或者床上喝奶,改為杯喝后,要離開這些地方,例如讓寶寶坐在餐椅上喝。
剛開始用杯子取代奶瓶,我們還是要作好一定的心理準備,短時期內(nèi)寶寶可能會少喝很多奶,但是等孩子度過這個階段奶量又會回升的。關(guān)鍵的還是爸媽們一定要堅持,保持溫柔地勸說,告訴寶寶用奶瓶喝奶會牙痛痛……
很多寶寶一歲前吃飯還是乖乖的,給啥吃啥 ,可到了一歲以后小毛小病的就越來越多,又挑食又坐不住,各種難搞。這其實一方面是來自寶寶的自我意識發(fā)展飛躍,他就喜歡探索把碗砸了會怎樣、把勺丟飛了又咋樣,另一方面是在平時的就餐環(huán)境中接受過了一些爸媽或老人的退讓,如喂飯、勸食、條件交換等,所以一歲多的精明寶寶就變得越來越刁蠻。OK媽的娃兒一歲多時生了幾次病,生病時胃口差顆米不進,家人擔心不吃會傷身體于是頓頓連哄帶騙地喂了幾頓下去,結(jié)果生病好了,吃飯的壞毛病落下一堆。要改回真心不容易,關(guān)于寶寶吃飯行為培養(yǎng)的招數(shù)可以查看《你不費點心機,憑啥孩子就能乖乖吃飯呢?》。
>>> 這些行為表示可以停止進食了
一歲多的寶寶會以不同方式向你表示他已經(jīng)吃飽了,這時應(yīng)該作出回應(yīng)并且停止進食,而不是以自己覺吃得多不是少來決定是否能讓寶寶下餐椅,一定要避免給娃造成壓力。
不再專心進餐
含飯
持續(xù)玩弄食物就是不吃進嘴
搖頭、推開餐具、發(fā)脾氣、嚷著要離開座位
說話表示已經(jīng)吃飽,如“飽飽”。
一歲以后的寶寶仍然處于快速生長階段,但體重增加得較嬰兒時期要慢很多,不少寶寶一歲體檢和一歲半體檢時體重基本都沒太大增加,簡直讓媽媽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喂養(yǎng)方式出問題了。同時,隨著寶寶在這個時期的個子長高,身形也會變得越來越修長,再沒有一歲之前那么圓滾滾了,所有這些都會讓爸媽覺得孩子變瘦了。
其實娃兒是胖還是瘦,這都存在著主觀看法,真正咱們做為科學育兒的爸媽,看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是否達標就得照著生長曲線表來看。這里順便推薦大家一個OK媽從娃出生就在用的APP叫“成長記錄”,簡單小巧,把寶寶的身高體重等數(shù)據(jù)輸入就可以自動生成分析,比如我兒子以WHO的曲線表來對照,基本每個月的身高、體重處于85%的曲線位。關(guān)于孩子胖瘦的問題,我們之前的文章就有專門說過咯《排除這幾條因素,就算孩子偏瘦小,真的也沒所謂!》
部分資料參考“香港衛(wèi)生署”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