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干燥炎熱的夏季了,人體會感覺水分不足,因此需要及時補水,那么對不愛喝水的寶寶來說,媽媽該怎么給寶寶補水呢?每天應該給寶寶補多少水?
不同年齡寶寶每天應喝多少水?
天氣越來越熱,如何給寶寶正確補水
進入干燥炎熱的夏季了,人體會感覺水分不足,因此需要及時補水,那么對不愛喝水的寶寶來說,媽媽該怎么給寶寶補水呢?每天應該給寶寶補多少水?
不同年齡寶寶每天應喝多少水?
6個月以內的寶寶
6個月以內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一般不需要額外喂水。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的寶寶,只要奶量充足,一般也不需要喂水。但是,由于奶粉中蛋白質和鈣等高于母乳,有的寶寶可能會表現出“上火”,如便秘等,所以可以在兩頓奶之間少量喂水,具體加水也沒有標準,根據個體具體情況酌情調整,例如,按照奶與水的比例為100:20左右喂水。
6個月以內的寶寶總適宜攝入量為700毫升,新生兒只要奶量充足,小便次數(6-8次/日)和顏色正常(淡黃)就提示體內不缺水,給寶寶喂過多的水反而增加寶寶的腎臟排泄負擔,甚至影響奶量。
6個月到1歲的寶寶
寶寶滿6個月以后就可以少量飲水,發熱、腹瀉或天氣熱時需要注意補充水分,尤其是寶寶顏色加深變黃及小便變少時。如果寶寶不喜歡喝白開水,也不必須著急,只要水的總的攝入量每天達到900毫升一般不會缺水,水果和飲食中的水也是算作總攝入量里。
1-3歲的寶寶
1-3歲以后的幼兒,水總適宜攝入量為1300毫升,每天可以安排點白開水,一些清淡低鹽湯類或羹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3歲以上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水的攝入量也在增加,4歲以上兒童,每天就可以飲水800毫升左右。
夏季,寶寶不能缺水
夏季氣溫高,寶寶的新陳代謝加快,加上活潑好動,排汗自然增多。如果寶寶缺水并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就容易造成缺水,甚至引起脫水,因此給寶寶補水成為父母在夏季的一項重要工作。水在人體內占的比重很大,而對于孩子來說,旺盛的新陳代謝也造成其對水的需求增大。
寶寶貪玩,有時不會主動表示需要喝水,到了感覺口渴的時候往往已經缺水了,因此家長除了要經常提醒孩子喝水之外,還要仔細觀察。比如寶寶活動量比較大、出汗較多時就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其次,可以看看寶寶的尿量和尿液的性狀,例如尿量少、尿味重、尿色黃,都是缺水的一種表現。另外,如果寶寶嘴唇干,哭泣時眼淚不多,精神不佳、身體不適,都可能是缺水造成的。
寶寶缺水的六大信號
1、看舌頭
通常舔嘴唇是身體缺水最直接的本能反映,當寶寶不斷的用舌頭舔直接的嘴唇時,媽媽們就需要留心了,寶寶可能在告訴你他需要水。
2、看尿液
寶寶缺水,尿液相對會減少,當發現寶寶濕尿褲的次數減少,尿液變黃時,爸媽就要注意了。
3、看大便
身體水分不足,大便變得干燥,硬結,引發寶寶的便秘現象。
4、食欲
水分不足,胃腸道分泌的胃液減少,影響寶寶食欲,吃不香或者不愛吃飯;
5、看眼窩
嚴重缺水時,寶寶的前囟或眼窩與正常相比稍有所凹陷;
6、看眼淚
嚴重缺水時,還有可能讓他哭鬧的眼淚相對減少,或是沒有眼淚。
給寶寶補水,家長謹記5大原則
1、每天多給寶貝喝湯、喝粥
天氣炎熱時身體新陳代謝旺盛,會使寶貝出很多汗,因此,寶貝的身體比大人需要補充更多的水。
寶媽應該頓頓為寶貝安排一些湯或粥類的食物,防止寶貝的小身體脫水。
2、在食物中放適宜的鹽
一歲半以上的寶寶出汗時,多會失去鉀、鈉等礦物質,多喝湯、粥不僅可補充體內被高溫蒸發掉的水分,還可補充出汗時失去的鉀、鈉等礦物質,防止出現厭食、乏力等不適,甚至由此引發中暑或暑熱癥。(一歲內的寶寶忌在食物中放鹽)。
3、每天確保蛋白質食物的攝入
寶貝正值建造身體組織器官的旺盛時期,每天需要大量的優質蛋白,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但當氣溫高于35℃時,大量出汗會使得體內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更為增加,容易出現蛋白質攝入不足。因此,媽咪應在每天的飲食中,確保寶貝攝入足量的蛋白質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魚類及豆漿或豆制品等。
4、酸奶也是夏令時節補充蛋白質的佳品
酸奶不僅保留了鮮牛奶的全部營養,而且味道酸甜可口,很利于寶貝的胃腸消化吸收。除此之外,酸奶還有很多益處,如含有的乳酸菌能合成一些維生素,并可抑制腸道腐敗細菌的生長繁殖,同時還可增加鈣質的吸收,預防胃腸道炎癥和佝僂病。尤其是腸道缺乏乳糖酶而不能食用鮮牛奶的寶貝,多吃酸奶就不容易發生腹脹、腹瀉了。
5、每天多吃新鮮蔬菜
天熱使寶貝每天從汗水中丟失較多維生素C和維生素B1、B2。當身體缺乏這些維生素時,寶貝就會感到身體怠倦,不愿意玩耍,抗病能力也會隨著下降。因此,高溫天氣下維生素C、B1、B2的需要量應比平時多1倍,這樣才能保證身體對這些維生素的攝入量。應讓寶貝每天多吃綠葉蔬菜、苦瓜及冬瓜,這是補充維生素C的最好辦法,還可清涼祛暑。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