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小兒氣管異物的現象很常見,而且很容易導致孩子窒息,因此家長朋友們要引起重視,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小兒氣管異物的正確急救措施。
專家提醒:如果孩子出現間歇性嗆咳或慢性咳嗽并有喘息,用藥數天后無效反而日益嚴重,應該想到有氣管異物,千萬不要抱僥幸心理,一定要盡快就診。另外,孩子被異物卡住會有強烈咳嗽的短期應激反應,平息后家長也應在之后幾天內保持觀察,一旦發現孩子有斷斷續續的咳嗽、低熱甚至氣喘,則應到醫院鑒別是否有異物進入氣道。
八成患兒被堅果卡住 異物能引起肺部頑疾
據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沈培介紹,現在家長都很注重孩子的營養,認為堅果類食物含鋅等多種微量元素,應該讓他們多吃。殊不知,堅果已成為幼兒的重要殺手,80%以上的氣管異物都是堅果類食物。四歲以內的孩子,磨牙還未長成,無法將堅果完全嚼碎,加之吞咽功能尚不健全,極易發生氣管異物。除堅果外,糖果、硬幣、黃豆和光滑的小玩具也是常見的氣管異物。
小兒氣管異物的正確急救措施
沈培說,很多人都認為,孩子氣管被卡后一定會迅速危及生命,如果能很快恢復常態,就意味著危險已經過去,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通常大異物會完全堵塞氣管出現危急情況,但如果異物較小,進入支氣管,孩子劇烈咳嗽、憋氣、呼吸困難的癥狀在短時間內可以好轉,但隨后幾天便會出現發熱、咯痰、肺部感染等癥狀。這種情況容易誤診也容易被家長忽視,然而隨著氣管異物存在時間不斷延長,癥狀會加劇。目前兒童醫院接診的病例中氣管內異物存留時間最長的達1年之久,并引發了肺膿腫。
幼兒飲食家長要陪同 小學生應避免壞習慣
沈培說,為避免發生氣管異物的意外傷害事件,四歲以下幼兒吃東西時家長一定要陪同,還應盡量避免吃花生、豆類、瓜子等食物,如果要吃,最好碾碎后再給孩子。盡量不要給幼兒吃提子這樣果肉圓滑而質地結實的水果,這與以往多次發生悲劇的果凍有相似之處。由于多方宣傳,現在3歲以內的孩子因果凍發生意外的已經大大減少,但每年春節還有病例出現,因此家長在節日中也不要放松對孩子的關注,不要給幼兒購買果凍。此外,現在有些孩子很小就開始吃泡泡糖,這也是極為危險的行為,泡泡糖引起的氣管異物意外傷害事件國內已有多次報道。
除飲食注意外,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要在吃飯時說話、奔跑走動、嬉笑玩耍;教育孩子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嘴里。家長要把家中的圖釘、別針、紐扣、硬幣等小物件擱置在幼兒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誤食吸入氣管。對學齡期兒童,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把文具放入嘴中咬,這一不衛生的習慣也極易引發意外。
被卡后邊急救邊就醫 家長保持鎮靜不慌張
沈培說,幼兒出現氣管異物的意外傷害,最重要的是要及時救治。當幼兒邊吃邊玩時,突然停止活動,開始哭鬧并有陣發性高聲嗆咳、喘鳴以及面色紫紺、呼吸困難,繼而神志不清和昏迷等,應懷疑氣管異物。如果異物完全堵塞氣管,超過四分鐘便會危及生命,即使搶救成功,也常會留下失語、癱瘓等嚴重的后遺癥。一旦幼兒發生氣管異物,可立即向患兒口腔內伸進食指或牙刷柄之類的東西,直達咽部,刺激其咳嗽、嘔吐,以利于異物排出;也可以采用海氏沖擊法進行搶救,搶救者站在患者背后,雙手抵在患兒臍部與劍突中間,向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擠壓,借助肺部產生的氣流沖擊將異物排出。在采取搶救措施的同時,要盡快送附近的醫院,途中不要停止搶救。如果發生心臟停跳,要進行心肺復蘇。
建議廣大家長主動到有關機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掌握這些搶救方法。
沈培還特別提醒家長,一旦發現食物嗆入孩子氣管,堵塞氣道,家長必須保持鎮靜,以此幫助孩子不哭鬧,以免加重病情。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