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嬰兒來說,由于自我意識還不強,很容易發生各種意外狀況,溺水就是很常見的,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常見嬰兒溺水原因,以及如何措施如何防護。 常見嬰兒溺水原因 家長在給寶寶洗澡時,由于接電話或其他原因走開一會,寶寶無人看管導致溺水。 1歲內的嬰兒運動協調能力尚未成熟,把頭放入水盆、馬桶等有水的容易也可能導致溺水。 寶寶戶外玩耍時,家長一時疏忽未注意,寶寶不慎落入水池,河塘所致。 溺水的嚴重危害 由于溺水缺氧,可導致寶寶腦水腫,造成面色蒼白、全身浮腫、昏迷、抽搐、煩躁不安、記憶力減退或消失、視覺障礙等各種神經系統癥狀。 血壓降低、心律紊亂或心跳停止。 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少尿或無尿。 導致寶寶體溫降低。 復蘇后可能并發肺炎、肺膿腫等后遺癥,嚴重者可呈植物人表現。 嬰兒溺水后的處理原則 溺水后的搶救藥爭分奪秒,一旦寶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們,孩子發生意外窒息,如果搶救不及時可能致死,因此,當發現寶寶有窒息癥狀的同時,一定要做好急救處理,本文要講的就是寶寶窒息時的急救處理技巧,希望家長們能牢記在心。 常見的嬰兒窒息原因 寶寶吃完奶后,容易出現溢奶的現象,如果把寶寶仰面放在床上,溢出的奶會嗆到肺里,造成嬰兒窒息。 夜間媽媽太過勞累喂奶時睡著,乳房壓迫寶寶的口鼻。 寶寶和大人一起睡覺,家長的四肢壓住寶寶的口鼻而造成寶寶窒息。 喂奶方式不對,奶嘴孔太大照成奶汁流得太快太急,嗆到寶寶氣管。 怕寶寶著涼,把寶寶捂得嚴嚴實實的,寶寶呼吸不到空氣造成窒息。 寶寶俯臥睡覺時,口鼻容易被堵住,造成窒息。 塑料口袋蒙到寶寶的臉,家長未及時發現。 寶寶出牙后咀嚼功能還未完善,堅硬食物不易嚼碎,容易嗆到。 大點的寶寶學會抓下自己的扣子或玩具往嘴里送,也容易發生窒息。
寶寶頭部意外受傷,對寶寶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及時的做好急救措施,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頭部意外的幾種情況以及相應的急救措施。 頭部意外的幾種情況 寶寶頭部撞到硬物,如墻壁、有棱角的家具等。 寶寶被地上不平的東西絆倒或滑到,頭部著地。 寶寶從床上掉下來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如果是頭部先著地要引起重視。 家里養的寵物或動物園的動物不小心踢到寶寶的頭。 有些家長喜歡用以搖寶寶的頭,其實這樣很容易給寶寶造成傷害。 東西摔下來砸到寶寶的頭部。 觀察受傷情況 當寶寶頭部著地或被撞后,當父母的都很擔心,家長應該立即觀察寶寶的受傷情況,判斷是否應送醫院治療。一般當寶寶頭部受傷后立即大哭,10幾分鐘內停止,臉色正常、神志清醒說明沒有大問題;如果出現嘔吐、臉色蒼白、昏睡不醒等情況要立即送往醫院搶救。以下是觀察寶寶受傷情況的要點: 注
許多父母遇到孩子耳朵意外受傷后,都會變得很著急,甚至不知如何是好,在此,親親寶貝小編提醒父母們,當寶寶耳朵意外受傷后,一定要及時的做好正確的急救措施,具體步驟參考如下: 耳朵意外傷害的幾種情況 母親喂養姿勢不當導致乳汁流入寶寶耳朵。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耳朵進水,或寶寶玩耍游泳時耳朵進水。 小飛蟲、硬物等異物進入耳朵。 寶寶自己抓傷、摔傷或玩耍時被利器所傷。 給寶寶清潔耳朵時受傷。 高分貝的聲音刺激寶寶的耳朵。 急救處理方式 異物進入耳朵 寶寶可能會覺得癢,但你要制止寶寶撓掏耳朵。 千萬不要用尖銳的東西幫寶寶掏挖耳朵,以免將硬物越挖越進去。 如果是昆蟲進入寶寶的耳朵,可將寶寶的耳朵對著臺燈或者用手電筒照射,因為昆蟲具有向光性,會向著有亮光的方向爬出來。 如果是硬物進入耳朵,可以讓寶寶側著頭,用手抖一抖耳朵,把異
如果寶寶的眼睛意外受傷了怎么辦呢?這是大多數的家長都不知道回答的問題,本文就對寶寶眼睛意外傷害的幾種情況加以分析,分析出每種眼睛意外受傷的急救措施,以供家長們參考。 眼睛意外傷害的幾種情況 有異物進入寶寶的眼睛,例如沙子、小飛蟲、煤渣等。 化學劑進入寶寶眼睛,例如油漆、洗滌劑、化妝品等。 寶寶被利器所傷,如刀、針、玻璃、鉛筆等。 寶寶被強光刺傷眼睛。 寶寶自己摔傷、抓傷,寵物咬傷等 眼睛被爆炸物所傷,例如鞭炮、燈泡等。 處理原則 一旦寶寶眼睛受到傷害,家長一定要立即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在去醫院前可根據不同的狀況做適當處理,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加重損傷。也不要覺得傷口細小而認為,不去醫院檢查,從而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另外,不要花太長的時間正在去醫院的路上,以免耽誤搶救時間。 急救方式 以下是不同狀況下的急救處理方式:
家有淘氣搗亂的寶寶,四肢意外受傷的現象很常見,對此,家長們應該如何做好急救措施呢?本文就總結出四肢意外受傷各種現象,以及每種的急救措施,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手腳意外的幾種情況 寶寶的手、腳不小心被熱的東西燙傷。 寶寶學會走路后跌跌撞撞容易扭傷腳。 小手小腳被手套襪子掉出的線纏住,或者寶寶玩耍時被線套住手腳,造成血流不通、組織壞死。 寶寶手腳被剪刀等利器所傷。 寶寶玩耍時指甲撕裂,家長給寶寶剪指甲時不小心弄傷。 寶寶的小手小腳被掉下的物體砸傷,被門夾傷等。 急救處理方式 手腳被燙傷 及時用冷水沖洗燙傷。 不要用冰塊冷敷傷處,避免凍傷。 不要在傷處涂抹植物油或者其他油脂。不僅對傷口無益,還容易引起感染。 用干凈的棉布包裹傷口。 如果傷口嚴重,立即到醫院去診療。 劃傷和擦傷 先用肥皂和干凈水沖洗
對于剛學會走路的小寶寶,跌跌撞撞的難免有磕傷的情況發生,此時,家長們應該如何做好急救處理呢?請看下文總結出來的寶寶磕傷時的急救措施: 對策: 使用安全角。在家具的邊緣、有凸出部分的柜子、有尖角的窗戶上加裝防護設施,如圓弧角防護棉墊;給桌椅板凳的腿裝上柔軟材質的安全護角,就像市場上賣的卡通護角;窗戶最好改成推拉的,盡量將孩子活動的空間弄得空曠些,不要在地上設置“絆腳石”,讓寶寶生活在“玩具垃圾”里。 3歲以內的孩子身體的協調性還沒發育好,就算他記得大人教過的事,身體動作也不能完全配合。所以爸爸媽媽一定不能嫌麻煩,一次次地現場指導,孩子才能真正記住。
家有寶寶,就難免有發生意外的時候,因此,父母們盡早的掌握一些常見的急救措施很關鍵,本文就總結出家長必知寶寶意外的急救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燙傷、燒傷 孩子一旦燙傷或者燒傷,要迅速將孩子受傷的部位放到涼水中,這樣可以起到冷卻作用,能夠減輕傷處的腫脹程度。然后將傷口附近的衣服脫掉或剪開。如果衣服和傷口粘在了一起,不要動它,去醫院讓醫生處理。如果傷口面積很大,就要用干凈的保鮮膜或布把傷口蓋起來,馬上把孩子送去醫院。 流鼻血 讓孩子坐下,頭向前傾,使鼻血順利流出來。然后讓他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10分鐘后,如果血還沒有止住,就再壓兩次,每次10分鐘。 止血后,把鼻子擦干凈,告訴孩子不要說話,不要咳嗽,也不要擤鼻涕,以避免將剛剛凝固的血塊弄碎。但如果鼻血流不停、止不住,就必須送醫院了。 拉傷或扭傷 首先要用小毛巾包幾塊冰,冷敷局部10分鐘,然后幫他們綁
孩子中毒的現象雖然不常見,但是一旦發生,剛后果是很嚴重的,因此,家長們提前了解一些有關于孩子中毒后的急救措施,是相當有必要的。 舊版急救法:讓孩子服用嘔吐藥,把胃中殘留物都吐出來。 新版急救法: 1、在打通120急救電話前什么也不做。中毒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中毒使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因此只有急救中心能夠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 2、父母應當及時提供給醫生以下資料: 1)吞食的有毒物質的種類,是液體清潔劑,有毒的植物,還是某種藥物; 2)孩子的吞食量多少; 3)從吞食到采取措施時的時間間隔多久等等。 如果無法及時將孩子送醫院,醫生建議你讓孩子吸入活性碳。
孩子流鼻血的現象很常見,因此,對于家長們來說,學會正確的急救處理辦法尤其關鍵,本文我們重點講解的就是孩子流鼻血的急救辦法,家長們趕緊來學習下吧。 舊版急救法:將孩子的頭部向后傾斜,捏緊孩子的鼻孔五分鐘,并放冰袋在鼻子上以凝固血流。 新版急救法: 1、讓孩子的頭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傾。如果頭部向后傾斜,血液會流入喉嚨,容易發生窒息或嘔吐。 2、不要捏緊孩子的鼻孔,而是改捏鼻子中間(鼻骨下面),通常需要用力捏20分鐘左右。 3、最好的冷卻部位在孩子的嘴里。在口腔上膛放個冰塊讓孩子含住,以減慢鼻部血液的流動。必須注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承受在嘴里放冰塊這種方法。如果因為意外而造成的流鼻血,例如:被球打中,或和其他人發生碰撞,可以“冰鎮”鼻梁,有助于減輕腫脹。
孩子大出血或傷口深的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因此,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做好正確的急救措施,那么要如何急救呢?請看下文給出的詳細指導: 舊版急救法:使用止血帶,以防止嚴重出血。 新版急救法: 1、寬大的止血帶容易影響創傷處的血液循環,使肌肉組織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供給,導致永久性傷害。控制傷口出血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壓迫。 2、將冰袋放在處理好的傷口上有利于壓縮血管,減少血液流失。如果十分鐘后出血仍未停止,盡快找到兒科醫生或將孩子送入急診室。 3、如果傷害極嚴重,造成肢體分離破損,應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用紗布墊或其他消毒用品覆蓋傷口。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包扎用品,用塑料袋、塑料布、塑膠手套,甚至一片可折疊的鋁箔紙蓋住傷口。 4、最好將包扎物固定在傷口處,并松開一角便于空氣流通。但假如肺部受到創傷,應立即遮蓋住創傷部位,不要留有太大空隙,這樣可以避免空氣被、直接吸
對大多數家長來說,孩子遇到割傷和擦傷的現象是很常見的,那事故后的急救措施你做對了嗎?如果還不知道如何做的話,就趕緊看看下文整理出的孩子割傷和擦傷的急救措施。 舊版急救法: 清水洗凈傷口,并在雙氧水中浸泡,不包扎傷口,讓傷口自然痊愈。 新版急救法: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凈傷口,檢查是否有殘留物留在傷口中,祛除殘留物確保傷口干凈。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塵會嵌入到創傷處。這不僅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而且會在傷口處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凈的毛巾或消毒紙巾將傷口處的臟東西擦拭掉,即使寶寶哭著叫疼,你也不能忽略這個步驟。 2、用雙氧水殺菌消毒早就過時了,因為雙氧水雖能殺菌,但同時也破壞了幫助修復傷口的白細胞,減緩傷口的愈合速度。建議使用醫院和藥店出售的抗菌藥膏,任何皮膚創傷,即使僅僅是輕微的擦傷,也可能成為細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 3、使用紗布或繃帶也是不錯的方法,
對父母來講,孩子遇到失去知覺的現象是很可怕的,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父母位的是,如果孩子真的出現這種危險現象,父母們應該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急救措施,以免悲劇的發生。 當孩子失去知覺后,父母需要迅速地為孩子打開氣道,如果必要,把他弄醒。 叫救護車如有人幫你,請叫他或她去叫救護車。如果沒有人幫你,先把他弄醒一分鐘再去尋求幫助可能會挽救他的生命。當你叫救護車的時候,把孩子抱到電話旁邊;盡量給接線員提供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認為孩子失去知覺,要盡快采取措施。看、聽、感覺他是不是在呼吸,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最好,可以按照下面的相關步驟進行救護。 如果孩子是在呼吸,需要保留一條通暢的氣道給他。 如果孩子失去了知覺,他可能會扼住自己的舌頭或嘔吐。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你要把孩子抱起來,讓他的頭低于胸部,這樣他的氣道就會保持通暢。在等待別人來幫你的時候,你要隨時檢查孩子
在生活中,孩子發生氣道異物現象的常見,特別是孩子吸果凍時,最容易導致氣道異物事故,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本文我們重點要講的是孩子氣道異物事故的急救措施,這也是家長們需要盡早知曉的。 急救措施 氣道異物造成寶寶窒息后,呼吸完全不能進行,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機會。這時最需要爸爸媽媽及其身邊在場的人,就地予以有效的搶救: 1、鼓勵咳嗽 引起窒息的異物多卡在喉嚨,特別像薄膜、果凍類異物,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還有部分在聲門外,這時鼓勵寶寶大聲咳嗽,有時可將異物咳出。 2、俯傾拍背 如果懷疑異物被寶寶吸入氣道,應將寶寶上身前傾60度,俯臥于搶救者的臂肘上,頭部下垂,搶救者以手用力拍打寶寶的背部,借助重力,促使異物排出。 3、壓腹沖擊 有時咳嗽后,氣體咳出而不能吸入,肺內氣體漸少,咳出氣流很小,這時需借助壓腹和膈肌上升的沖擊力,加大咳出的氣流,將異物
孩子淘氣不懂事,在家庭意外事故中,最容易發生的就是燙傷燒傷,對于這種情況,家長應該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急救處理,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孩子燙傷燒傷的急救處理方法。 用涼水,趕緊沖 孩子可能會被熱水、熱粥、熱湯等燙傷,也可能因碰倒煤爐等造成燒傷。一旦發生燙傷,要立即用涼水沖,使其降溫。冬天穿的衣服多,不要將衣服扒開,要連同衣服一起在冷水龍頭下沖洗,降溫。再扒開衣服檢查其燙傷程度,如果直接扒掉衣服,容易撕裂被燙傷的皮膚。所有動作要輕柔,同時要保持創面干凈及水皰完整,創面要涂些燒傷藥膏、抗菌素軟膏,或用干凈的布、衣服包裹傷處,轉送醫院。 另外還有幾個事項值得注意 預防窒息:保鮮膜、塑料袋、花生都可能堵塞在孩子的氣管里造成窒息。在吞入異物的情況下,如果異物刺激喉黏膜,則會引起劇烈咳嗽,并因反射性喉痙攣及異物阻塞而出現呼吸困難,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喘鳴、失音、喉痛等。最嚴重的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臨床上統計顯示,以下這4種寶寶的意外傷害,發生的頻率比較高,因此,小編在此提醒家長們要做好有效的預防與急救,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以下寶寶4種意外傷害的預防與急救。 1、蜂蟄狗咬 先拔刺,再沖水 帶孩子到郊外游玩時,容易出現被蜜蜂等昆蟲蟄傷的情況。蜂蟄傷有時會引發過敏反應,嚴重時孩子會出現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甚至休克。一旦孩子被蟄,如果有刺殘留在孩子皮膚內,先用鑷子把刺拔出來,再用手擠出被蟄傷處的毒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傷口。與此同時,應盡快送往醫院。此外,現在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孩子與其玩耍時也容易被抓傷或咬傷。6歲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貓狗咬傷,多為臉部和頸部,要盡快送往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前往醫院前,小傷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徹底沖洗,沖洗時間不能少于20分鐘;如果傷口過大,則不宜過度沖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2、跌落摔傷 分
眾所周知,當孩子的關節受到外來強力撞擊,就會發生脫臼,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們應該如何做好正確的急救處理呢?本文就來告訴大家寶寶脫臼時的急救處理方式 ,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最常發生脫臼癥狀是肘內障,就是關節肌肉脫離,如果家長突然拉扯孩子的手,或是跌倒時拉他,都可能發生脫臼。 一旦發生脫臼后,有時可形成習慣性,所以在拉手時,務必注意不要用力過猛。 判斷是否脫臼 突然用力拉寶寶的手,或兩手懸掛地游玩時,很容易發生意外。 手松弛無力地垂下。 不會拿玩具或湯匙。 這時要找外科醫生治療,大多會立即痊愈。 急救處理 最好的外置法是由整形外科治療。用三角巾固定患部后送往醫院(外科),經醫生復位后 患部會立即愈合,雖然沒有后遺癥,但是容易成為習慣性脫臼。
寶寶被動物咬傷后,最害怕的是傷口感染,因此家長們應該在第一時間做好正確的急救措施,那么如何做呢?請看下文給出的詳細指導: 狗咬 可能會發生狂犬病,也可能引起破傷風,如果沒有接受預防注射,要及時告訴醫生。 貓咬 消毒傷口,扎上繃帶即可。 老鼠咬 老鼠的唾液中,含有螺旋菌,被咬傷時,容易發生鼠咬癥,約有3周潛伏期,傷口會腫燙, 也可能發生頭痛、眩暈、全身倦怠等癥狀。 約隔1周后,癥狀會陸續減輕,不過會反復發生。 被咬的傷口應充分消毒,然后接受醫生治療。 蛇咬 蛇又可分毒蛇、無毒蛇。 一旦被毒蛇咬傷,就必須盡快處置。 急救處理 擠出毒液: 系緊傷口距離心臟最近的地方,擠出毒液,不使其隨著血液流到心臟。 吸出毒液: 接著以干凈的剪刀或刀子將傷口部分切成2厘米長的十字型,然后擠出血液或用口吸出(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們,孩子一般對危險的環境沒有意識,因此一旦寶寶發生交通意外,家長們一定要做好正確的急救處理,以便讓傷害降到最低。 急救處理方式 立即撥打急救中心電話。 呼叫寶寶名字、與他說話來判斷寶寶是否仍有知覺,檢查他是否完全清醒或是神志不清。 如果寶寶是清醒狀態,在他情緒較為緩和后為他再作檢查。 如果寶寶昏迷不醒,則需要用手輕輕張開他的嘴巴,檢查里頭是否有飛濺入口的物體。 查看寶寶是否還有呼吸以及失血和骨折情況。 如果寶寶的頸部或脊椎骨受了傷,千萬不可移動他。 如果寶寶呼吸微弱或沒有呼吸,應立即進行嘴對嘴人工呼吸。 若是脈膊也停止跳動,則以心復法為他施救。 如何處理休克 讓寶寶躺下,將其雙腳抬高超過頭部,有利于血液循環。 用衣服或被子將寶寶包裹起來,以保持體溫。 寶寶昏迷不醒,但沒有嚴重的皮外傷,就
對于活潑好動又貪玩的小寶寶來說,經常會不小心扭傷腳踝或手臂,對于這種扭傷,家和們應該如何做好正確的急救措施呢?本文就來告訴家長們寶寶扭傷后的急救方式。 扭傷的程度及癥狀 扭傷的部位疼痛,局部肌肉有壓痛,碰觸或活動時疼痛加劇。 扭傷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瘀血,局部青紫或紅紫,常圍繞受傷關節。 關節扭傷部位出現不同程度腫脹。 腳扭傷后出現運動障礙,孩子走路出現不平衡,跛行。 急救方式 發現扭傷后,立即停止運動,將扭傷部位的衣物或鞋帶松解。 如果是腳踝扭傷,應先用枕頭把小腿墊高。 剛扭傷時千萬不要按摩、揉搓,以免加重損傷。 用冷水或冰塊冷敷受傷部位約15分鐘。 用手帕或繃帶扎緊扭傷部位固定受傷關節,也可減輕腫脹。 48小時后,可對傷口做熱敷,或按摩,以促使血液循環加速,消退腫脹。 扭傷常伴有骨折或關節脫位,當寶寶覺得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