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點出生的寶貝,是很幸福的,好處不是一點半點,遇見了很幸運。自己的四歲才上幼兒園,別的孩子六歲上小學,自己的孩子七歲才上小學。 其實對于朋友的糾結,我很理解,因為身邊很多人都會因為這個問題覺得困惑,甚至還有的提前選擇了剖腹產。 對于很多九月初預產期或者八月底臨產日期推遲的寶媽,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糾結,糾結孩子是早一年上學還是晚一年上學。覺得孩子晚一年上學時種浪費。為啥只有自己的孩子趕這么巧, 但其實不是這樣,錯過八月底,剛好九月份出生的孩子真的是享福的,是很幸福的,好處真的不是一點半點,如果剛好自己的孩子是這個日期,寶媽應該慶幸。 這個點出生的孩子,上幼兒園自理能力更強 上幼兒園的時候,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弱點,其實很容易生病,當然這點很多家長都很重視,上幼兒園之前就給孩子著重培養了,但是如果是同樣的培養下,畢竟三
寶寶出生后,很多寶媽寶爸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了,但還有幾個重要的證件也必須要及時辦理,否則一旦延誤,會影響寶寶后面的出行、入園、生病報銷等一系列事情。 一、出生證明 一般比較正規的醫院,在準媽媽準備住院待產時會要求準媽媽填寫《出生醫學證明自填單》,這是在為將要出生的寶寶做好《出生醫學證明》的準備,出生證明就是寶寶人生的第一份檔案,可以影響將來上戶口、乘飛機以及上學等。 出生證是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證件,醫院在開具時會把寶寶的出生的詳細時間,出生時的身高,體重等各項基礎指標標記在上面。 出生證明上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孩子的姓名。如果家長們已經定好寶寶的姓名,不妨在出院前就辦理完,省的后面還得再跑醫院。如果定不下,后面也可以再去辦理,但是要提前了解醫院的規定期限。 二、戶口本 如果身為父母沒能夠及時為寶寶上戶
新生兒父母要注意,孩子發生這幾種現象屬于正常現象,不是病。我們只需要好好的呵護我們的小寶寶,平時多普及一些育兒知識,從而給寶寶帶來更完美的照顧。 睡覺身體蜷縮 寶寶為什么總是蜷縮著睡覺呢?三個月以內的寶寶們都會保持這種睡姿,因為他們在娘胎里就是這種姿勢,所以他們一時半會還不會改,很多父母怕影響寶寶發育,但是科學表明并不會影響,我們可以為寶寶準備改變睡姿的小枕頭來為寶寶修正姿勢。 時不時的打噴嚏 寶寶在剛出生后,鼻孔正處于敏感時期,加上沒有鼻毛的緣故會讓寶寶時不時的就出現打噴嚏的現象,我們生活的環境中都會有灰塵、毛毛,我們可以時常給寶寶的房間通通風,這樣也會減少打噴嚏的次數,或者為房間準備一個加濕器,以滿足房間所需濕度。 動不動就打嗝 寶寶剛出生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的還不完全,所以可能發生頻頻打嗝的現象
醫生:寶寶早期接受4項訓練,對促進大腦發育有大幫助!對小寶寶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與適應周圍的世界,培養他們學會與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兒童認識和適應周圍世界,都是依賴感覺與動作的互動經驗,而從感知動作發展理論轉變為人的行為的過程,是依賴不同的視、聽、觸、味、嗅及平衡感官等多感覺輸入腦部,繼而在大腦通過加工、分析,并輸出,從而引導寶寶做出合理、合適的行為反應,這個過程是需要反復的訓練或練習才能形成和提高的。那么,怎么根據寶寶的發育階段來給寶寶做合適的早期教育呢? 1、視覺訓練 寶寶在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光感了,所以,對視覺的訓練,最早的時候可以先給寶寶明暗光線的刺激,白天紫外線沒那么強烈的時候可以把寶寶抱到戶外,讓他接受白天光線的刺激,但要注意保護好眼睛,不能讓強光直接照射眼睛,以免損害眼睛的發育,在家也可以給新生小寶寶看一
和寶寶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不然會阻礙孩子的成長。就有點不太好了,說到這個問題,就想到了寶寶分開睡覺的事情。 獨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三歲之后 雖然有專家說,孩子在出生之后就可以一個人單獨睡嬰兒床了,但是有很多媽媽都不放心孩子的安全,也為了可以方便照顧寶寶,所以就一直讓寶寶和自己睡在一張床上面。但是,孩子到了三歲之后,在男女有別這件事情已經開始有了萌芽,如果孩子足夠獨立的話,在個時候已經可以開始和孩子分開睡了。 但是,有些小寶寶即使到了三歲之后,也已經上了幼兒園,但是對爸媽的依賴性還是會比較強,自理能力也比較弱。所以在這個時候寶寶還不想分開睡的話,家長也不要強迫,如果強硬和寶寶分開睡的話,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四到五歲是最合適的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后,家長對于孩子的“性教育”這件事情是必
干燥+十里春風,你家娃兒的皮膚可還好?這些寶寶的皮膚都會有所傷害,所以老母親們在帶娃出門得瑟時要注意寶寶皮膚的護理。 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注意防曬。 陽光是大自然的恩賜,但陽光中的紫外線也會損傷寶寶肌膚中的天然組織。因此,寶寶曬太陽不能曬太久,盡量要在30分鐘之內。另外,咱們成人出個門都得里三層外三層的抹,可想而知寶寶嬌嫩的肌膚更需要防護,所以在外出時給寶寶涂些防曬護膚品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的防曬護品含有有機化學防曬劑,易引起過敏,最好選用專業的嬰兒防曬潤膚露,以達到溫和而有效的保護效果。 其次,預防花粉過敏。 有的寶爸寶媽帶寶寶出去踏青,回來時發現寶寶臉上長出了紅斑,不停地打著噴嚏,眼角流淚,張著小嘴喘氣,……可不要輕易地認定這是寶寶感冒了, 花粉過敏的癥狀也是這樣。春天正是百花盛開的時節,有的家長特意帶孩子
盤點寶寶出生第1年需要注意的事情,受用無窮!童年又是美好的,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聽著暖暖的故事入夢。 寶寶出生第一年需要注意的事情: 一個月 1、24小時內要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 2、每天可以睡16—20小時 3、不要枕枕頭,把毛巾折兩折枕,三個月后給寶寶枕枕頭,枕高3到4厘米. 4、母乳喂奶前后半小時不要喂水,稀釋胃液影響消化,睡前不喂水。純母乳喂養6個月內可以不喂水。人工喂養,兩餐之間需要喂水。 5、早看黑白圖片,培養智力,距離眼睛20厘米處,每周換一張照片,直至寶寶有反應。(0—3個月內) 6、新生兒期間,按需喂養。 兩個月 1、每個乳房喂奶10—15分鐘,每三小時喂一次,養成按頓喂養好習慣。 2、不要用搖晃的方式哄
寶寶有這4種癥狀,是乳糖消化不良了,不重視會影響發育。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那么寶媽都知道寶寶乳糖消化不良有哪些癥狀嗎?快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腹瀉腹脹 寶寶乳糖消化不良的第一個癥狀就是容易腹瀉腹脹,這種情況在寶寶喝完母乳或者牛奶后會更加明顯。這是因為寶寶身體內乳糖酶分泌較少,每次喝完奶后,奶水中含有的乳糖都不能被寶寶的小腸消化吸收,等進入大腸后,在細菌的作用之下,產生各種酸的同時,也會產生很多氣體,酸會導致寶寶出現腹瀉,而氣體則會導致寶寶出現腹脹的現象。不過出現這種情況寶媽也不用過于擔心,可以在寶寶要喝的乳汁中滴幾滴乳糖酶滴劑,就能幫助寶寶的身體分解乳糖,降低腸道負荷,保證寶寶身體內的營養供給。 大便和口氣酸臭 不管是寶寶的大便酸臭還是口氣酸臭,都可能是因為乳糖消化不良造成的。說到底,乳糖消化不良也是寶寶腸胃消化不良的一種
寶寶光吃不長肉,多半是這些原因導致的,寶媽早知道早改善。多半是這些原因導致的,寶媽早知道早改善,可以讓寶寶更好地吸收營養。 1.飲食單一,營養不均衡 有些家長在給寶寶準備輔食的時候,可能是怕寶寶不消化或者是怕寶寶吃多了積食,所以經常會給寶寶準備一些稀飯之類的食物。如果總是給寶寶吃稀飯的話,寶寶就算吃的再多,營養跟不上,還是不會長肉的。這是因為寶寶正在處于快速身體發育的時候,所以對營養的需求是特別大的,所以寶寶不僅要吃得多更重要的是要營養均衡,這樣寶寶才能長肉,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所以寶媽平時在準備輔食的時候,可能就要多費點心了,應該從寶寶輔食種類上著手,保證寶寶每天的營養充足。 2.睡眠不足,身體長得慢 可能我們大人熬夜已經習慣了,所以孩子也會跟著家長一起熬夜。我們都知道夜里9點~凌晨2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旺盛
麻麻你知道嘛?每個月齡的我都有一項重點發育,你要抓緊它呀。醫生卻說人家的小腦袋還不能立起來,有輕度的發育遲緩,這讓爸媽好傷心。 家人抱太久,寶寶“發育遲”! 5成以上嬰兒輕度發育遲緩 源于家長過度保護 我一出生就備受家人的喜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個個搶著抱,就連睡覺的時候,媽媽也要把我抱在懷里。 雖然我很享受這種暖暖的愛,可是老被抱著,我的小身體被束縛了,缺乏適當的舒展和趴。如果被抱多了,養成懷里睡的習慣可就不好改了,再說家長也累啊!而且醫生也說了,家人抱太多,導致寶寶出現發育遲緩的現象。 醫生還告訴麻麻,臨床上有輕度發育遲緩的寶寶,例如抬頭晚、不會爬、學步遲、拇指食指對不起來等等,超過半數都是由于大人過度保護所致。 0-3個月 媽媽愛不釋手 寶寶抬不起頭 今天醫生阿姨給我做檢
一個老母親的自白:我是如何讓一個夜醒頻繁的寶寶睡上整夜覺的?你到底想干嘛?難道就因為你長得可愛,晚上可以任性的哭,來隨意折騰老母親? 小末出生以前,我從來不知道睡一個整夜覺是有多奢侈,只到歷經了2年多的夜醒,其中的心酸淚,我相信當媽媽的都懂,所以想把我走的那些彎路告訴大家。 關于夜醒,你需要知道的幾點: 睡眠小貼士:三點不要。 一,不要長期使用安撫奶嘴。 好處:能短暫的安撫寶寶的情緒,促進寶寶安靜的睡眠。 壞處:1增加被細菌和病毒感染的機率,所謂病從口入,安撫奶嘴在寶寶睡著后,可能會掉落在地或者床上, 從而被污染,病毒和細菌就會乘機進入口腔。 2長時間的使用奶嘴會影響乳牙的發育和嘴巴的形狀,一般建議一歲前使用安撫奶嘴,一歲后視情況可以戒掉奶嘴。 3有些寶寶出牙期可能會喜歡咬東
關于寶寶這個部位大小的疑問,無論是好奇還是困惑,家長都該看看。常常在后臺看到一些留言,可能寶爸寶媽不好意思開口問,總是默默討論。 誰說生男娃就沒有煩惱?哭笑不得。說起來,關于男寶寶“尺度”的問題,大家表面上不提,心里還是暗搓搓的關心的嘛。無論你是好奇還是困惑,你都不是一個人,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問題的哈哈哈。 有些心細的寶爸寶媽,常常會拿自家男寶寶的生殖器跟別的娃比較,其實,每個寶寶的都是不一樣的,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新生兒寶寶出生時,小雞雞藏在包皮里不能伸縮,看起來就會很小。本來,嬰幼兒就還尚未發育完全,渾身上下都是迷你可愛的,生殖器當然也不例外啦~再加上,如果寶寶脂肪多比較胖,看起來雞雞也會小一點哦。 到底正常寶寶的小雞雞是多長,現在還沒有統一的標準。 有研究認為,一般足月新生兒小雞雞充分伸展長度在2
寶寶乳牙壞了沒事嗎?寶寶的乳牙壞了該怎么辦?寶寶從呱呱墜地,到萌生出小小的乳牙,再到乳牙一顆顆脫落。新的牙齒一顆顆的長出來,這個過程既有成長的喜悅之情,同時也伴隨著一些牙病的威脅。 我鄰居家的娃還不到 2 周歲,牙齒就發育得特別快,基本上算是符合乳牙的生長規律。雖然看起來整整齊齊的,但是仔細觀察卻發現牙齒表面上有一些黑點點,牙齒內側還能夠看到一些牙垢。 “反正這是寶寶的乳牙,以后還是要換牙的。”鄰居說,在她看來這些小毛病影響不大,以后換牙再注意護理就行了。 但其實寶寶乳牙被齲的影響遠遠比你想象的還要大!孩子在不同階段,對于口腔護理有不同的要求,這些情況可別忽視了。 這些情況說明寶寶 正遭遇乳牙的痛苦! 首先是流口水,大多數孩子在出牙前兩個月都會出現流口水,過多的口水容易刺激孩子的皮膚,使孩子長濕疹。
寶寶在這個月齡就會笑,說明長大后智商高,爸媽要好好培養。爸媽要好好培養。那各個階段的笑又有什么意義呢?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在這個月齡就會笑,說明長大后智商高,爸媽要好好培養 在寶寶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寶寶會不自主地微笑,這種微笑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出現的最頻繁啦。這屬于自發性的微笑,主要是肌肉的一個動作,寶寶是無法控制的呢! 在第二個月的時候寶寶也會微笑,這時候的笑就是有意識的啦。寶寶開心就會咯咯大笑,不開心就會哇哇大哭,這都屬于正常現象哦!但是這個階段寶爸寶媽們最好還是多逗逗寶寶,讓寶寶多笑笑,對大腦發育是比較好的! 在寶寶第三到四個月的時候,這時候的笑容就是比較純真的社會性微笑啦。因為在三個月的時候寶寶差不多就能認出不同的人了。大家應該可以發現,大部分寶寶都比較粘時常陪在自己身邊的人,比如說自己的媽媽。因為媽媽經常陪在自己身邊
學會這幾招,寶寶斷夜奶輕松就搞定,寶媽直呼:終于能睡個連夜覺。還會造成嚴重的睡眠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等情況,所以我們要在合適的時間就給寶寶們斷掉吃夜奶的習慣。 改變睡前吃奶的時間 當寶寶養成了在固定的時間吃奶,那么吃夜奶的習慣就非常不好戒掉,作為媽媽不妨改變一下給寶寶的喂奶時間,來打亂寶寶的生物鐘,這樣就會讓寶寶重新來適應吃奶的時間,比如寶寶以前可能半夜醒來三四次,我們就給她改成一兩次,長期以來就非常有利于給寶寶斷掉夜間喝奶的習慣。 寧可浪費,不能亂喂 有些寶媽狠不下心來,只要寶寶半夜哭了想喝奶,我們就給他喂,這樣的話,想要斷夜奶的日子可謂是遙遙無期,所以不妨寶寶半夜醒來的時候嘗試給寶寶喂一些水,如果寶寶喝水也能夠滿足,那么就不要怕浪費奶水了,前提是保證寶寶營養充足的情況下,這也是斷奶的一個好苗頭哦~ 推遲寶寶睡
寶寶的口腔護理有多重要?寶寶口腔保健工作怎么做到位?寶寶剛出生時,由于體質較弱,口腔黏膜干燥,唾液腺不發達,容易感染各種病原菌。這時寶媽寶爸們該如何為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呢? 嬰幼兒期主要的口腔問題 一、鵝口瘡 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多見于出生一周以后的早產兒。因此對于1歲以內的寶寶,應注意喂養時的衛生,常喂白開水,清潔口腔。 二、乳牙齲 常見于1-3歲,乳牙全部萌出,鈣化度低,極易齲壞,其中上頜中切牙最易累及。此時,家長必須要糾正這樣一種觀念:“反正孩子都要換牙,乳牙齲壞處不處理都一樣,不如省點錢,等孩子換牙好啦!”這種想法十分危險!因為嚴重齲壞的乳牙可影響恒牙的萌出和礦化,進而導致牙列擁擠、牙體礦化不良等,到時再來矯治,花費的時間、金錢、精力更多! 三、乳牙早期錯頜畸形 兒童吮指、吐舌
孩子睡覺前,家長別做這些事兒,看著是疼愛他們,其實沒好處。可是對自己家寶寶的發育卻沒有什么好處,下面的這篇文章里我就來給大家介紹幾種這樣的動作吧。 一、把自己胳膊給孩子枕著睡 一些爸爸媽媽在跟自己家的孩子一起睡覺的時候喜歡把自己的胳膊放在孩子的腦袋下面,把自己的胳膊給寶寶當枕頭,他們覺得這樣寶寶睡覺的時候有安全感,而且也可以讓自己和寶寶更親密。但是這樣其實一點都不好,如果晚上這樣睡覺的話,大人的胳膊會非常的疼,而且對寶寶的脖子也非常不好,很有可能會讓自己的寶寶落枕。 二、把寶寶夾在大人中間睡覺 有的爸爸媽媽在平時睡覺的時候喜歡把自己的寶寶放到兩個人中間,覺得這個樣子可以方便照顧寶寶,而且可以晚上的時候保護寶寶,但是事實上這么做是非常不好的,因為這樣做很容易就會擠到自己的寶寶了。 三、睡覺時寶寶一有動靜就哄抱
你家娃是高需求寶寶嗎?如果是,那就要恭喜你了,長大后會很聰明。一刻也不肯歇歇的寶寶,媽媽們時常會有這個苦惱,為什么自己家的寶寶不能像別人家的寶寶一樣安安靜靜的呢? 如果有一個鬧騰的寶寶和一個不吵不鬧的乖寶寶,你更喜歡哪一個呢?有研究表明,不哭不鬧的寶寶,雖然能讓媽媽省心,卻有可能不如愛鬧騰的寶寶聰明。對于這種活躍的、愛折騰的寶寶,我們把他叫做“高需求寶寶”。高需求的寶寶永遠精力充沛,似乎永遠不知道累,平時總是一副活力滿滿的樣子,就從平時的睡覺而言,想要哄高需求的寶寶睡覺真的是一件費時費力的活兒。高需求的寶寶在早期確實會讓家長筋疲力盡,但正因為這些特點,高需求寶寶長大后也更加敏感、創造能力強,感情豐富,更容易與人相處。 為什么要這么說呢?因為高需求的寶寶擁有以下這幾點優勢。 1、活力滿滿的孩子更偏愛探索 高需求的寶寶似乎總是
還在牽著寶寶學走路?這樣不好,4招教你更快更好的學步方式!家長彎著腰不舒服不說,寶寶自身能力的發展也受到了限制,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牽/扶寶寶的手學走路,費力不討好 1、拔苗助長,讓寶寶形成錯誤的走路習慣 寶寶開始走路時意味著他的平衡能力,大運動控制能力和四肢協調能力發展了起來,這其實是一件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當大人們自以為是地牽著寶寶走路時,我們根本不知道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已經發展到哪個階段了?是不是準備好走路了?于是很容易拔苗助長。 如果寶寶自己根本不會用正確的方式使勁,就掌握不了平衡,很可能會出現習慣性踮腳走,從而養成錯誤的走路習慣。 2、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乏自信 寶寶踏出的第一步除了自身能力的發展,還需要他自己有足夠的勇氣來支持!如果一直都是被家長牽
1歲寶寶學走學說關鍵期,媽媽學會這些,讓孩子走得穩,說得好!孩子身體上的生長發育變慢,同時學會走路和學會說話,1歲時家長要注意什么呢? 一次菁媽講課時問媽媽,帶孩子有什么困惑:媽媽們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故事真不少。 1歲的孩子有什么樣的特點的? 01、生長發育 一個媽媽說:孩子越吃越多,長得卻是越來越慢。是不是有問題呢? 孩子長得最快的就是0-1歲,1-2歲時生長的速度就足足慢了一倍。 體重0-1歲從出生時6歲半到一歲的20斤。一年就長快14斤,而1歲-2歲增長的速度減了大半,一年就長5斤。差不多就是之前的30%左右。 身高出生時50厘米,1歲時長到75厘米,一年長了25厘米,而1-2歲只長12厘米,足足減了一半。 所以速度慢下來是正常的,否則這樣的速度長下去,個個都長成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