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有些孩子5歲以后仍然出現間斷或持續性的尿床現象,家長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小兒尿床是病嗎?小兒尿床是否與腎病有關呢?
孩子在2歲到3歲時,就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尿床現象已大大減少。但有些孩子到了3歲以后,還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這依然是一種正?,F象。大多數孩子5歲后夜間不再遺尿。但是如果5歲以上還在尿床,次數達到一個月兩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醫學上稱為“夜間遺尿癥”。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尿床是一種常見現象就掉以輕心,首先要檢查孩子的臟器器官有沒有什么病變,然后再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引起小兒尿床的因素很多,涉及多種疾病,包括泌尿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以及神經、心理、遺傳等多方面因素。許多腎臟疾病會在一定時期內表現為夜間遺尿,比如腎炎、糖尿病、尿崩癥、腎功能不全、腎小管疾病等。
Q2.是不是所有“尿床”的孩子都需要看病呢?孩子尿床到什么程度就應該就醫了?
5歲以前,由于小兒高級神經中樞發育尚未完全,這時候出現尿床不屬病態。但5歲以上的兒童如果持續尿床或已經能控制夜間排尿后又出現,則稱為遺尿癥,就需要到醫院就診了。
Q3.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孩子出現遺尿現象呢?
1.遺傳因素:研究顯示,若父母都曾為夜遺尿患者,他們的孩子便有3/4幾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為尿床患者,他們的孩子有1/2的幾率患病。
2.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一般來說,遺尿兒童的膀胱容量比預計的要少30%,膀胱內還沒容多少尿,就收縮排尿了。
3.心理因素:這種原因引起的遺尿多為繼發性遺尿,發生于2至4歲兒童,常是間歇性的或暫時性的。這類精神因素有:父母離異、親人去世、家庭氣氛緊張、遭受虐待等等。另外,有些孩子在幼年時沒有養成控制排尿的習慣,一旦尿床便遭責罵,精神總處于緊張狀態中,使遺尿癥經久不愈。提醒一點,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兒童重新出現遺尿,還可使少數患兒逐漸形成習慣,甚至持續至成年。
4.睡眠過深:孩子睡得很熟,很難喚醒,以致遺尿,這是較常見的現象。原因在于白天玩耍過累、學習緊張功課過多、睡覺太晚等入睡后睡眠過深,不能接受來自于膀胱的尿意覺醒,使之發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遺尿。
5.排尿訓練不當:(1)夜里訓練過多,如夜里要叫醒孩子3~4次,甚至4~5次,結果使膀胱未得到擴張,不能產生明顯的尿意;(2)夜里訓練過少,如給孩子使用"尿不濕",不管不聞;(3)訓練過早,如在孩子幾個月時就開始進行訓練,由于認知和語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復雜的排尿訓練,反因排尿紊亂而尿床;(4)強迫訓練,如夜里把孩子叫醒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掙扎、哭鬧,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許離開便盆。這樣,使孩子對排尿產生恐懼、緊張心理。
6.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控制尿激素ADH是一種由人體自然產生并可減少尿量的激素。專家認為,兒童遺尿主要是由于垂體后葉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間不能分泌足夠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并與神經內分泌系統整體發育不完全有關。
7.疾?。好谀蛳到y畸形、感染,或患多尿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癥、腎小管病)有及脊柱裂、腦脊膜膨出等疾病均可引起遺尿。尤以隱性脊柱裂伴有遺尿癥者較常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