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有些孩子5歲以后仍然出現間斷或持續性的尿床現象,家長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小兒尿床是病嗎?小兒尿床是否與腎病有關呢? 孩子在2歲到3歲時,就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尿床現象已大大減少。但有些孩子到了3歲以后,還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這依然是一種正常現象。大多數孩子5歲后夜間不再遺尿。但是如果5歲以上還在尿床,次數達到一個月兩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醫學上稱為“夜間遺尿癥”。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尿床是一種常見現象就掉以輕心,首先要檢查孩子的臟器器官有沒有什么病變,然后再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引起小兒尿床的因素很多,涉及多種疾病,包括泌尿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以及神經、心理、遺傳等多方面因素。許多腎臟疾病會在一定時期內表現為夜間遺尿,比如腎炎、糖尿病、尿崩癥、腎功能不全、腎小管疾病等。 Q2.是不是所有“尿床&rd
小兒也會患婦科病,女寶寶患婦科病較為常見,但做家長的切不可大意,要知曉小兒患婦科病的原因有哪些,怎么預防婦科病,得了婦科病怎么治療。 女寶寶患陰道炎是小兒婦科的常見病。這是因為幼女卵巢未發育,雌激素分泌少,陰道上皮薄,缺乏陰道桿菌。另外,幼女大陰唇未發育,前庭黏膜容易暴露在外,易受細菌侵襲。細菌入侵時破壞了陰道的自然防御機能,陰道就會發生炎癥。新生兒及幼女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幾乎任何感染源或刺激物,進入陰道后都可以引發炎癥。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的感染,它存在腸道中,通過大便污染而致病。 患病信號 外陰或內褲上有黃色膿性分泌物,甚至有時是血性分泌物。較大的患兒會訴外陰痛、癢、不適,小嬰兒則表現為哭鬧或用手撫摸、搔抓外陰。患兒外陰可見紅腫,重則形成表淺的潰瘍。如為長時間異物刺激伴大腸桿菌感染常常伴有臭味。如果發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請醫生時行鑒別,以對癥治療。如果沒有及
女寶寶也會患婦科病?很多家長可能不太相信這么一個事實,是的,女寶寶也會患上婦科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預防呢? 3歲的小姑娘佑佑這幾天老愛抓下身處。媽媽給她洗澡時,發現會陰處很紅,去醫院醫生說這是外陰炎,和她身上穿的緊身褲有很大關系。在小兒婦科,外陰炎的比例占70—80%,尤其到了夏季,發病率更高。 北京兒童醫院小兒婦科主任醫師劉惠麗告訴記者,小女孩會陰部皮膚嬌嫩,長時間穿透氣性差的緊身褲襪,會摩擦皮膚,出現黏膜充血、腫脹,患上外陰炎。 外陰炎的癥狀比較明顯,孩子因外陰瘙癢疼痛出現坐臥不安、哭鬧不停,并不時搔抓外陰。家長在給孩子洗澡時,可以發現外陰紅腫,皮膚可有抓破處,嚴重的會看不到陰道口,小陰唇粘連,尿尿時分叉或尿歪。此外,內褲上不干凈,有黃色干痂,有腥臭味。當家長發現以上問題時,要及時帶孩子看醫生。 首都兒科研究所小兒婦科主任醫
女寶寶尿尿時有可能會出現異常情況,這有可能是陰唇粘連造成的,很多媽媽可能會認為是寶寶陰唇先天畸形而擔憂不已,其實,陰唇粘連和先天畸形是有區別的,到底有哪些區別呢? 陰唇粘連多發生于5月-4歲的女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幼兒的皮膚黏膜嬌嫩,外陰前庭區的皮膚黏膜受到各種感染和異常刺激易發生滲出,久而久之使兩側相貼的小陰唇粘連一起。 年輕的母親偶而會見到女孩尿流漸漸變細,尿流分叉,尿尿淋漓狀,甚至排尿發生困難,若再細看一下女孩的外陰部會發現其平坦無縫,似先天畸形,或只剩下一個香頭粗小孔。遇到這種情況,先不要驚慌。其實,這是由于孩子的外陰炎沒能及時發現和治療,形成一層灰色略透明的薄膜將小陰唇連在一起,外觀見不到陰道口,易被誤診為先天發育異常。 例如,母親不充分清洗孩子陰部或懶于給寶寶換尿布,結果使幼兒柔嫩的外陰部經常受到尿液中的尿素、汗液中的排泄物等物質的刺激,加上有些孩子外陰部
寶寶在3歲左右,排尿功能逐漸成熟,尿床的可能慢慢的在減少,而有些寶寶長到5歲以上了還會經常尿床,這是怎么回事呢?5歲以上寶寶還尿床是疾病嗎? 兒童從3歲開始,控制排尿的功能逐漸成熟,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而醒來排尿。而5歲以上仍在睡眠中尿床而自己不知道,每周2次并持續半年以上則稱之為小兒遺尿癥。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遺尿中心主任徐虹介紹,據國外統計,小兒遺尿癥發病率高達10%,2000年,兒科醫院對上海4000多名小學生的調查結果為1.5%。 徐虹說,造成發病率差異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家長概念模糊,對孩子尿床并未重視,“目前很多家長對于尿床存在著一定的誤區,認為‘尿床不是病,大了自然好’”。徐虹指出,事實并非如此,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雖然遺尿癥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兒童有自愈傾向,每年自愈率為10%-1
憋尿對膀胱會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小孩子更是要引起重視,家長要時常監督小孩及時排尿,那么,如何預防小孩憋尿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讓孩子養成及時排尿的好習慣。在孩子還沒有入幼兒園之前,家長要有意提醒孩子及時排尿。有的家長在孩子看電視和玩游戲前,讓孩子先去廁所,以免玩到入迷處忘了排尿。有的家長則為孩子定好排尿的時間,盡管有時孩子還沒到尿多的時候,也還是讓他排尿。這樣長時間地做下去,孩子便會習慣成自然。 二、家長帶孩子逛街的時候,要特別留意廁所的方位。如果孩子一旦需要排尿,就可以帶他找到地方。既不致造成憋尿的不良后果,也不會影響到環境衛生。 寶寶憋尿如何預防 如何防止孩子憋尿 三、及時發現孩子憋尿的“先兆”。比如當孩子精神緊張、坐立不安、夾緊或抖動雙腿時,就要趕快問問孩子是不是想排尿,如果確是憋尿,要立即帶他去廁所。 四、家長帶孩
寶寶尿液正常的顏色應該是無色或是淡黃色,但是論壇里常有媽咪著急的詢問,為啥寶寶的尿液發黃或是發紅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寶寶尿液發黃并不是小事,它傳達著寶寶是否健康的信號。細心媽媽應該平時多多關注寶寶尿液顏色,以便及時判斷寶寶健康! 以下的幾種方法可以教年輕媽媽學會觀察和分析寶寶尿液,并掌握最基本的對策。 尿量減少: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的尿量明顯減少了,請馬上分析一下原因。越小的嬰兒其尿的濃縮和重新吸收功能就越不成熟,如果是因為寶寶發生嘔吐或腹瀉引起尿量減少的話,那么水分大量排出體外,會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發生這樣的情況的話,要及時帶孩子看醫生。如果是因為飲水不足引起的話,家長不必緊張,只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就行了。 尿布上有粉紅色的小顆粒: 溶解在尿中的尿酸一旦結晶,便呈現粉紅色或者較紅的小顆粒,夏天常常會出現這類情況。有的媽媽誤認為這是血尿,一下子
家里有個小公主嗎?那你可要留心了。女寶寶陰部的自我防御功能弱,而且陰唇單薄,對內部器官的保護作用小。同時,女寶寶的陰道和肛門的距離比較近,容易受到大便的污染。你需要格外注意女寶寶陰部的護理方法。 寶寶小便后需要擦試嗎? 你每次給寶寶換尿布時以及她每次大小便后,最好都要仔細擦拭寶寶的外陰。寶寶小便后,用柔軟、無屑的的衛生紙巾拭擦她的尿道口及其周圍。如果你已經開始按照傳統方式給寶寶把尿,你需要注意寶寶小便的姿勢,避免尿液流入陰道。寶寶大便后,為她擦拭時,你需要注意擦拭的方向是由前向后,以免不小心讓糞便殘渣進入寶寶陰部。 我該多久清洗一次女寶寶陰部? 女寶寶陰部的特殊生理特征決定了你需要格外注意勤為她清洗。一般來說,女寶寶陰部最好每天用溫水清洗兩次。 你不需要在寶寶每次大小便后都為她清洗。女寶寶的一些陰道分泌物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對她嬌弱的陰部皮膚黏膜可以起到一
急性尿路感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不僅大人們時常發生,小寶寶們也容易感染上,對于小兒急性尿路感染有哪些臨床表現呢?請看本文根據寶寶不同年齡段給出的詳細指導。 (1)新生兒期: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癥狀輕重不等,以全身癥狀為主,如發熱、吃奶差、蒼白、嘔吐、腹瀉、腹脹等非特異性表現。多數小兒可有生長發育停滯、體重增長緩慢。部分病兒可有抽風、嗜睡,有時可見黃疸。但一般局部排尿癥狀多不明顯,因此要提高對本病的警惕,對原因不明的發熱應及早作尿常規檢查及尿、血培養以明確診斷。 急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 (2)嬰幼兒期:仍以全身癥狀為主,如發熱、輕咳、反復腹瀉等。尿頻、尿急、尿痛等排尿癥狀隨年齡增長逐漸明顯。排尿時哭鬧,尿頻或有頑固性尿布疹應想到本病。偶可出現黃疸。 (3)兒童期:下尿路感染時多僅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有時可有終末血尿及遺尿,而全身癥狀多不明
當小寶寶出現尿頻現象后,如果尿液常規檢查正常,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小兒神經性尿頻,對于小兒神經性尿頻,有哪些好的治療對策呢?請看本文給出的具體對策以及相關知識要點。 小兒神經性尿頻治療對策如下: 1.進行心理疏導 家長應反復告訴孩子,他們是健康的,尿頻癥狀很快會改善,消除患兒的不良心理因素,并鼓勵患兒說出內心煩惱的事情。家長對孩子要耐心,不要打罵或訓斥。幼托機構對新入托、新入園的小朋友要多組織參加一些輕松愉快的游戲,轉移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對患兒要多理解,不可強行不讓去小便,而是多加安慰,使患兒把注意力集中到別的活動上去。 小兒神經性尿頻治療對策 2.適當鼓勵患兒 家長應教會和鼓勵患兒將兩次排尿間隙的時間盡可能延長,并記錄每天兩次排尿間隙的最長時間。當患兒有進步時馬上適當給予獎勵。鼓勵將會明顯改善患兒的癥狀,大部分患兒在治療后數日內會神奇般地
早產寶寶容易腹瀉是怎么回事?好好在媽咪肚子里,還不滿9個月就提前向媽咪“報到”了。好好的體重還不到2500克,瘦弱得像個小貓。媽咪心疼得不得了,不論喂奶、換尿布,還是洗澡、換衣服,都非常精心,生怕自己沒有做。但好好出生半個月時,就開始發生腹瀉。 這讓媽咪很困惑: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寶貝身上了,為什么寶貝還會腹瀉了呢? 媽咪提問: 為什么早產寶貝這么容易腹瀉呢? 專家回答:是因為早產寶貝的身體發育更加不成熟。 1.早產寶貝的胃腸道發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低,但營養需要多,吃奶量相對較大,增加了胃腸道負擔,因而容易腹瀉。 2.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的發育都未成熟,調節能力差,對輕微的外界刺激也不能適應。 3.腸道的免疫功能更差,非常
嬰兒寶寶生活不能自理,尿床是最常見的現象之一,然而尿床的頻率增加了該如何是好?寶寶剛尿尿沒多久又尿床了,尿布也是換了又換,為什么寶寶會尿頻?遇到寶寶尿頻時該怎么辦呢? 哺乳期嬰兒,進水量較多而膀胱容量小,日排尿可達20次左右,1歲時日排尿15次左右,至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兒童則日排尿6—7次,如排尿次數過多則為尿頻。發生尿頻的原因很多,應結合具體表現和化驗檢查,綜合分析,找出原因。常見的原因有: ①尿道及季節因素:如尿頻但每次尿量不多,尿時無痛苦表情,也無其他癥狀,首先要考慮局部因素,如尿道口發炎,包皮過長,或蟯蟲刺激陰部等。此外,季節因素,冬季多尿是正常現象。 ②飲食性多尿:如尿頻同時每次尿量多,而無其他表現時,首先要注意是否喝水太多,尤其是喜歡糖水的小兒多發生。 ②神經性尿頻:幼兒膀胱逼尿肌發育不良,神經不健全,可發生白天點滴性多尿,可達20~30次
寶寶也會的外陰炎?在一般人的想法里,婦科病只會發生在成年女性身上,很多媽媽沒想寶寶會患上婦科病,也不明白寶寶為什么會患上婦科病,就如本文所言,半歲寶寶得了外陰炎這是怎么回事呢? 寶寶外陰紅腫,痛癢導致寶寶哭鬧不止,抱著孩子趕緊到了兒童醫院,專家:孩子確實得了婦科病——外陰炎。 “平時怎么給孩子清潔外陰的,大便以后怎么擦呀?每天洗不洗呀?”面對專家的問話,媽媽很委屈:“大便以后,我都會馬上給孩子用衛生紙擦一兩遍的,也經常給孩子洗小屁股。”但細究起來,妞妞的外陰炎原來還是清潔不當惹的禍。 半歲寶寶得了外陰炎是怎么回事 專家點評:嬰幼兒患上外陰炎大部分都是由于外源性原因,就拿看似簡單的大便后給孩子擦屁股這個小細節來說,擦幾遍,怎么擦都是問題。僅僅擦一兩遍,擦的時候不顧前后順序都會埋下婦科病的隱患。
每個男性都有兩個睪丸,然而有些寶寶在生下來時只能摸到一個睪丸,對于這樣的情況,會不會影響到寶寶以后的生活?只有一個睪丸的寶寶以后能生育嗎? 每個男性都有兩個睪丸。睪丸是精子形成和貯存的地方。有的孩子只摸到一個睪丸,還有一個在腹腔里沒有下來,這種情況叫隱睪。隱睪多發生在一側,表現為少一個睪丸,也可以兩個睪丸都沒有下來,叫雙側隱睪。 發育正常時,胎兒7-9個月時睪丸即降入陰囊。在新生兒中發現有隱睪者約占1.8%,其中早產兒占39.4%。絕大多數(79.4%)可在周歲內下降,到2歲時尚未下降,則再下降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一般講,單側隱睪,不會影響以后的生育能力,但雙側隱睪會影響生育。隱睪常伴有曲細精管萎縮和生精細胞消失。在隱睪中,還有8-15%的孩子可發生睪丸腫瘤。 手術是解決隱睪的根本辦法。2歲以內可以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如用藥無效,2歲后應作手術,最遲不能晚于10歲。
包皮過長有哪些危害?包皮過長可能會引起包皮發炎,包皮嵌頓等病癥,包皮過長是很常見的疾病,需要好好的護理和及時治療。 陰莖皮膚薄且可移動,在陰莖頭處褶成雙層,稱為包皮。在兒童,包皮較長,能完全包住陰莖及尿道處口,隨著發育及青春期的以來,陰莖體積增大并加長,包皮向后退縮,漸將龜頭露出。但成人后仍有約30%的人包皮完全蓋住陰莖頭。只有用手將包皮上翻或陰莖充分勃起時,陰莖頭和尿道口才能露出,稱為包皮過長。 當包皮口因過小,過緊而不能上翻時稱為包莖,約占8%。由于包皮過長和包莖,它使皮脂腺分沁一種奇臭的白色分泌物不能及時排出去,長期積存形成包皮垢。不及時清洗,包皮垢會刺激陰莖頭和包皮發炎,反復難治,甚至粘連。因此可引起性交痛,妨礙性生活,有導致陰莖癌發生的可能。婚后也可引起女方生殖道炎癥的發生。某些宗教要求小孩行割禮(包皮切除術),這類人群中陰莖炎癥和癌的發病率極低。由此可見,包皮環
淋病是一種性傳播疾病,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是通過不潔性交引起的,當然,也有通過其他途徑傳播的。而人們經常忽視的是孩子也可以被感染上淋病。其中新生兒的淋病,表現為淋菌性眼結膜炎,其他孩子的淋病,主要表現是排尿不適或排尿時疼痛。還有的是會陰部紅腫,尿道口或陰道口有膿性分泌物。 兒童淋病的主要傳染源是家庭感染,尤其是孩子的父母雙方或一方有淋病,就成了孩子的傳染源。與孩子經常密切接觸的其他人中間,如果有人染上了淋病,也會把病傳染給孩子。如兒童的親戚、保姆或者幼兒園的老師等,也有的因使用公共浴池的毛巾而感染。 孩子感染淋病怎么辦 怎樣防治兒童患淋病呢? 首先家庭成員中如果有性病患者,應嚴格隔離。病人和孩子之間,要分床睡,有條件的要分室居住。孩子要有自己專用的被褥、浴盆和毛巾。病人也不要和孩子一起洗澡。病人的內衣、內褲要單洗,不要和孩子的衣服混在一起洗。洗前最好要先煮沸消毒,或
寶寶排尿量和次數也是識別寶寶是否健康的方式之一,寶寶在不同的階段,排尿量和排尿次數也不盡相同,那么,怎么識別小兒是否排尿異常呢?小兒排尿異常怎么辦呢? 小兒在不同年齡,尿量和排尿次數都不相同。 在剛出生頭幾天,由于進食量少,寶寶尿量可能很少,一天只有4-5次。幾天之后,排尿次數會迅速增多,6個月以前,一天可達20-30次,每次約30毫升。6個月后,隨著半流質輔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腎臟功能的逐漸完善,排尿的次數會逐漸減少,到周歲時,一天排尿約15-16次,每次約60毫升左右。但由于受寶寶個體差異、飲水量、氣溫等因素的影響,尿量和排尿次數都可有較大的變化。 小兒排尿異常怎么辦 出生后僅在最開始時排的尿液顏色可較深而稍顯混濁,在整個嬰幼兒期新鮮尿液幾乎是無色而透明的,并帶有一種淡淡的芳香,放置一段時間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為氨,才出現較明顯的氨臭。由于新生兒及嬰幼兒尿液中的
無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生殖健康永遠是父母關注的焦點,也是問題最多的話題。什么樣的情況需要看醫生,什么樣的情況可以在家搞定?男寶寶、女寶寶在兒科就診率前幾名的生殖問題是哪些?來自兒科專家的健康報告和經驗總結,幫你解決所有疑問和擔心。 兒科常見男寶寶問題: NO.1 睪丸鞘膜積液(俗稱水蛋) 睪丸鞘膜積液、精索鞘膜積液都屬于新生兒常見生殖器官問題。積液位于睪丸鞘膜的稱為睪丸鞘膜積液;位于精索段的稱為精索鞘膜積液,兩者都主要表現為陰囊腫物(睪丸除外),可發生在單側也可以是雙側的。當你輕觸寶寶陰囊處,摸到光滑而富有彈性的圓形或梨形腫塊時,可將室內燈光調暗,用手電筒照射腫脹的部位,鞘膜積液或精索鞘膜積液由于里面是液體,因此在燈光下好像新鮮雞蛋一樣透亮。如果寶寶平臥位時,輕輕揉壓腫物會變小者,則提示為交通性鞘膜積液。 男寶寶的小雞雞要如何護理 護理要點:睪丸鞘膜
豆奶與乳腺癌 豆奶作為嬰幼兒喂養的最佳替代品,多年來一直無人質疑,但近年來陸續有研究指出弊端。首先,吃豆奶長大的寶寶,會使成年后患甲狀腺和生殖系統疾病的風險增大。 因為,嬰兒對大豆中高含量的植物雌激素反應與成年人不同,攝入體內的植物雌激素只有5%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余下的便在體內積聚。這樣,就可能為將來的性發育埋下隱患,使日后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性增大2—3倍。其次,豆奶和大豆代乳品中的錳含量高于母乳50倍,過量的錳元素將會影響6個月以下寶寶的腦發育,從而使日后患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可能性增加。 明智之舉: 大力提倡母乳喂養,不得已時選擇嬰兒配方奶,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寶寶。 冷飲與腸套疊 一到夏季,不少寶寶沒完沒了地要冷飲吃。殊不知,寶寶的腸管相對較大人長而薄,腸系膜松弛,固定能力又差。一旦受到冷飲刺激,很容易導致腸管平滑肌痙攣和蠕動增
包莖、陰囊積水及隱睪癥 這些情況都是發生在男性生殖器官上,很少會造成疼痛,但我們還是在本章中予以討論,因為有時會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1.包莖(包皮過長、包皮緊束) 大約70%的嬰兒在出生時都有包皮過長的情形,這表示包皮太緊,無法上翻露出陰莖頭。根據丹麥的統計數字,如果不治療,到了青春期這情況只有4%還存在。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做,除非男孩反復地在包皮處發生疼痛的感染并造成包皮因形成結疤而變得更狹窄。包皮如果被不當拉寬,又常有難以覺察且難以治愈的發炎,這樣的情形也可能造成包皮結疤而變狹窄。針對這種情況,醫生大部分會建議全身麻醉后以手術割短包皮(包皮環切術)來解決問題。詳細手術經過可以咨詢外科醫生或泌尿科醫生。 有時候,如果包皮的部分黏住陰莖頭,陰莖垢積存也可能形成化膿性發炎。包皮垢常常會自行脫落,或醫生會用球形頭的探針小心將其剝除。不過包皮和陰莖頭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