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家長朋友,男寶寶殖器官處的皮膚和組織十分細膩敏感,所以稍有病灶,都會有征兆或異狀,所以見意家長朋友經常帶寶寶進行生殖器的檢查,以便提早發現問題盡早治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男寶寶生殖器發育的5個常見問題。 男寶寶生殖器發育的5個常見問題 下面是男寶寶生殖器常見的5個問題: 1.寶寶愛摸小雞雞怎么辦? 問:我的寶寶兩歲了,近來我發現他經常愛摩擦自己的小雞雞,特別是入睡前或午睡醒來后。對于寶寶的這種奇怪表現我很擔心,我該怎么做? 答:孩子的這種表現在醫學上被稱為“習慣性陰部摩擦”。 遇見這種情況,父母不要讓孩子穿得太多太熱,宜穿較寬松的內衣,避免內衣摩擦孩子的外生殖器,同時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潔衛生。如果有蟯蟲、包莖或會陰部濕疹等,孩子會因局部瘙癢而經常摩擦小雞雞,應積極治療。 針對孩子的這種不良習慣,父母不要對孩子
寶寶性早熟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常見,對于家長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早發現呢?針對此問題,專家給出了幾個不錯的建議,家長們趕緊來參考一下吧。 寶寶性早熟家長如何早發現 其一,在性激素的作用下,身高快速增長,但同時促進了骨骺過早融合,使患兒身高增長較正常發育兒童提前終止,至成年時反而矮于正常人。 其二,由于過早發育,孩子總感覺自己與眾不同,容易對心理產生不良影響,認知能力、發育水平可能落后于同年級的學生;此外,性早熟患者發生行為問題和素質下降的風險增大;早戀、早婚、早孕的風險增大。 專家提醒家長,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細心一些,性早熟是能夠及時發現的。如看到乳房部位有凸起或硬塊,或者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孩子感覺到有乳房觸痛,男孩睪丸明顯增大等等,家長就應該注意了。家長如懷疑孩子性早熟時,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咨詢、就診。如果孩子被確診患性早熟,家長 除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外,還應給予孩
對于初生女嬰兒,有的陰道會有白帶分泌或者陰道有出血現象。看到這種癥狀,有的家長驚慌失措,專家提醒,其實沒有必要,因為這屬于新生兒假月經現象,是正常的,但家長要注意預防定陰唇粘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詳細的相關知識吧。 專家詳解:新生兒假月經現象 女嬰白帶 新生兒女嬰陰道口內有乳白色分泌物滲出,如同成年女性的白帶。母體雌激素、黃體酮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胎兒子宮腺體分泌物增加,出生后新生兒陰道黏液及角化上皮脫落,成為“白帶”。新生兒女嬰白帶一般不需要處理,只要揩去分泌物就可以了。這種白帶持續幾天后,會自行消失。如果長時間不消失,或白帶性質有改變,應及時看醫生,排除陰道炎的可能。陰唇粘連女嬰小陰唇之間、大陰唇之間、大陰唇與小陰唇之間,發生粘連。小陰唇粘連則形成假性陰道閉鎖。造成陰唇粘連的原因是,女嬰外陰和陰道上皮薄,陰道的酸堿度較低,抗感染能力
對于初生女嬰,細心的媽媽會發現陰道有分泌物,對此,媽媽就要問了,新生女嬰陰道有分泌物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就醫?針對此問題,親親寶貝小編也幫著咨詢了相關專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給出的答案。 新生女嬰陰道有分泌物是否正常 專家解釋: 新生女嬰,有的出生后5~7天,陰道有白帶分泌,或者陰道有出血現象。看到這種癥狀,有的家長驚慌失措,其實沒有必要。 新生女嬰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她在毋親體內時,陰道上皮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而增加,出生后,這種影響突然中斷了,而新生兒本身還沒有受到分泌周期性的作用,增生的陰道上皮就脫落隨分泌物排出,形成所謂的白帶;同樣,子宮內膜脫落排出,就有陰道流血現象。 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出生1周之內,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治療,只需勤換尿布,不給小兒坐在澡盆中洗浴,保持外陰清潔,2~3天后就會自然消失。如果隨意治療,則有可能產生不良后果。
寶寶出現性早熟現象,是每個家長都不愿面對的事情,因此我們應該提前做好預防工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有效的避免寶寶性早熟。 如何有效避免寶寶性早熟 家長對性早熟談之色變,但卻依然會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營養品,事實上,如果寶寶本身沒有疾病的話,把好寶寶的“進口”環節,就可以有效避免性早熟。 一:對于小嬰兒來說,什么奶粉都比不上母乳安全。有可能的話,還是要盡量母乳喂養。 二:不要受宣傳蠱惑,給寶寶用各種各樣的營養保健品,事實上,規律飲食,規律作息,適當的體育鍛煉,是增強寶寶體質的最好辦法。 三:對于日常吃的水果和肉奶蛋類食品,有可能的話,盡量給寶寶吃自然食品或有機食品,盡管這類食品價格不菲,但對于寶寶健康來說,還是值得的。 專家提醒:假性性早熟可自愈! 8成嬰兒的乳房早發育不用治療也能痊愈。如果不是疾病引起的,大部分患兒并
對于寶寶出現性早熟,相信許多家長朋友都不會很陌生,因為現在出現性早熟的寶寶已經越來越多了,那么哪些因素會導致寶寶性早熟?大家知道嗎?如果不知道的話,趕緊看看本文內容吧,提前知道這些因素,可以有效的避免寶寶出現性早熟。 哪些因素會導致寶寶性早熟 新聞提到,我國上海每100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性早熟,保守估計全市有3萬個孩子性早熟。事實上,2歲以下孩子出現假性性早熟已不罕見,10個性早熟患兒中可能有一兩個2歲以下嬰兒。 那么性早熟的原因是什么呢: 現在孩子的營養狀況普遍比較好,生長發育都會較以前快的多,比起上一輩,現在的孩子青春期似乎來得更早,但其他方面也是均衡發展的,這種情況不必干預,屬于正常的。 哪些因素會導致寶寶性早熟,總結起來有以下一些: 1. 疾病: 一些代謝及內分泌疾病會導致孩子出現性早熟,與此同時還會有其他癥狀,家長發現后需要帶孩子盡快
對于寶寶患上泌尿道感染,家長們都非常的著急,本文就為家長們支上幾招,有關治療寶寶泌尿道感染的有效對策,另外專家還會告訴大家,什么樣的寶寶易泌尿道感染?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寶寶泌尿道感染的有效對策 寶寶泌尿道感染的有效對策,分別如下: 配合醫生用藥 “尿感”寶寶常有發熱,除用藥物降溫外還可用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濕毛巾敷前額等物理降溫的方法。要勤給寶寶喂開水,這樣尿量增多有利于沖洗尿道,細菌無立足之地,并使細菌毒素及炎癥分泌物排出。不少抗生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等,可在飯后服藥,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副作用。 科學家庭護理 寶寶如有發熱,需要臥床休息;全身無不適時,可適當活動。要勤換尿布,同時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尿布要用開水燙過,在太陽下曬干,天陰時尿布最好煮沸消毒。寶寶每次大便后需清洗臀部,會陰部如有潰
對于女寶寶來說,患嬰幼兒外陰炎是很常見的,對此家長朋友們加強防范嬰幼兒外陰炎,本文就給列舉出一些防范措施和方案,以供家長們的參考。 家長請加強防范嬰幼兒外陰炎 嬰幼兒外陰炎是指嬰幼兒時期外陰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生的一種炎癥。由于嬰幼兒的生理特點與成年婦女不同,因此,嬰幼兒外陰炎在發生原因、疾病表現、后果和治療等方面與成年婦女都不相同。 女嬰出生后15天內,由于體內存在雌激素(在胎兒時由母體輸送的),它使子宮腺體及陰道上皮有明顯的雌激素影響,陰道里會有少量的白色粘稠的分泌物流出來,有時還可以看到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流出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這些分泌物呈酸性,酸堿度約為5.5(這個時期陰道有自凈作用)。由于體內雌激素逐漸被排泄干凈(這時期卵巢還不能分泌雌激素),陰道上皮失去雌激素的影響,陰道粘膜變薄,陰道分泌物明顯減少,它的酸堿變為中性或堿性(在這種情況下,陰道內自凈作用明顯減弱
許多寶寶都會出現泌尿感染,尤其是女寶寶很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因此家長們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本文,專家就來告訴你,如何做好寶寶泌尿感染的預防措施。 預防寶寶泌尿感染的措施 1.注意尿布清潔,臟尿布不要亂扔,應放在專用的盆內。 尿布洗干凈后,最好用沸水燙過再晾,應選擇陽光充足的地方懸掛晾曬。有條件的最好使用一次性尿布。嬰兒不需墊尿布時,也不宜穿開襠褲,同時要勤換內褲。 2.保持外陰部的清潔。 由于女孩陰道靠近肛門,大便后應用干凈衛生紙從前向后擦拭,或用熱水清洗(也是從前向后方向),以免臟物或臟水污染尿道口。洗滌時所用的盆要專人專用。 3.對于已經來月經的女孩要教育她們做好經期衛生,月經期間不要坐盆浴,而是洗淋浴。平時要保證孩子的營養,注意多進行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以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與免疫力。 4.當小嬰兒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時,家長應細心觀察孩
專家提醒,寶寶尿路感染雖然不像感冒腹瀉那么常見,但還是有一定的發病率,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寶寶平時的衛生,避免此疾病的發生,本篇資訊,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有關寶寶尿路感染的相關知識,看看寶寶出現哪些情況,是可能患上了尿路感染。 家長請警惕寶寶患上尿路感染 嬰幼兒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和排便,要經常使用尿布、尿不濕,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給他們換尿布,他們的尿道口就會經常遭受糞便污染,給大腸桿菌等細菌以可乘之機。嬰幼兒由于自身免疫系統不健全,防御能力差,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也可能導致下行感染尿道。 小兒尿路感染的癥狀和成年患者相似,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然而,太小的孩子很難用言語表達這些不適,因此家長很難發現這些癥狀,常常導致小兒尿路感染被誤診誤治。 那么,怎樣才能及時發現孩子可能患了尿路感染呢?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四種情況,須警惕尿路感染: 1.孩子想尿卻不敢尿
疝氣愛啃老 男“多”女“重” “疝”是指人體正常組織或臟器通過腹壁的腔隙或薄弱區域,脫逃到其他部位所造成的疾病,其中俗稱“小腸氣”的腹股溝疝差不多占了95%。廣東省人民醫院疝外科主任彭林指出,有些患者天生腹壁較薄,或因手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外傷、感染、肥胖、腹壁神經損傷等導致腹壁肌肉萎縮,在腹內壓增高的情況下,體內組織和臟器逮著機會就會“逃跑”。例如慢性咳嗽、打噴嚏、提重物、舉重物、慢性便秘、排尿困難、腹水、妊娠,甚至是抱小孩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都可能誘發疝氣。 總的來說,疝氣有兩大特點:一是愛“啃老”。無論男女,年紀越大,疝氣發病率越高。二是男“多”女“重”。男女患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道,新研究主持人之一默里·施特勞斯表示,研究人員對4項相關研究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父母打孩子屁股或其他肉體懲罰與青年期的以下三種性問題的增加具有極大的關聯性: 1、言語或者暴力強迫約會對象與之發生性關系。 2、婚前性交不使用避孕套等危險性行為。 3、性受虐狂(只有打屁股等體罰才能性喚起等)。 這些研究結果連同100多項其他研究結果表明,打屁股是導致性暴力及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多項研究結果與打屁股負面作用調查結果吻合率為93%;90%的美國父母打孩子屁股,因此,防止性暴力和關系暴力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 另外,其他研究表明,打屁股并不比其他管教孩子的方式更有效,因此父母沒有必要動輒狠打孩子屁股。 一項以32個國家14000多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的新調查發現,29%的男生和
苯丙酮尿癥 苯丙酮尿癥(PKU)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因寶寶苯丙氨酸代謝障礙,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謝產物而得名。苯丙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經食物攝入體內后,部分被人體用于蛋白質合成,其余部分被轉化成其他物質。寶寶體內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謝,而蓄積在體內,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和一系列的病理改變。 患病信號 患病寶寶會逐漸出現頭發由黑變黃、皮膚變白和眼睛虹膜變淺,肌張力增高、步態異常、手部細微震顫、肢體重復動作等神經系統異常。尤其值得家長注意的是寶寶尿液有非常難聞的老鼠尿味。此外,寶寶還容易有濕疹、嘔吐、腹瀉等。 在治療上采用低苯丙氨酸飲食治療,既要保證寶寶正常生長發育需要的各種營養素的供給,又要避免攝入過多苯丙氨酸。一旦確診,應立即治療,治療越早,預后越好。 TIPS 1、一定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嚴格控制寶寶飲食,苯丙氨酸既不能攝入
遺尿癥俗稱尿床,醫學上通常指小兒在熟睡時不自主地排尿。3歲以內的小兒尿床,是由于正常的排尿反射尚未建立,排尿不能自控。3歲以后,如果夜間仍不能控制排尿,就屬于異常現象了。 一般至4歲時,僅20%有遺尿,10歲時5%有遺尿,有少數患者遺尿癥狀持續到成年期。沒有明顯尿路或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性遺尿,約占遺尿患者的70%~80%。繼發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經原性膀胱(神經病變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礙)等疾患者稱為繼發性遺尿。此種患兒除夜間尿床外,日間常有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尿流細等癥狀。 繼發性遺尿有些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其中最常見的是脊髓栓系癥。這種疾病并不少見,尤多見于女孩。但一般人,甚至有些醫生都對該病缺乏認識,以致發展為脊髓神經功能永久性損害而造成嚴重殘疾。脊髓拴系癥是由于母親懷孕早期感染病毒、嚴重缺乏葉酸(先天因素)或患兒做過腰骶椎管
肛門膿腫 小兒皮膚嬌嫩,極易因尿便浸漬、不潔粗硬尿布摩擦、粗糙手紙損傷等原因引起化膿性細菌的侵入,引起肛門周圍發炎,或形成膿腫。患兒除有疼痛、哭鬧外,可能出現全身發熱、拒食、嘔吐現象。 應對方法 早期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菌素治療,保持大便通暢,局部熱敷或熱水坐浴。若已形成膿腫,要手術切開排膿。及時治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還能減少發生肛瘺的幾率。 直腸息肉 此癥是最常見的小兒肛腸疾病之一,發病率約占30%,主要癥狀是大便帶血。其病因可能與遺傳因素、炎癥、機械性慢性刺激、病毒等有關。息肉形狀大多像顆帶蒂的小葡萄,顏色有淡紅、深紅、紫紅,表面如同桑葚或楊梅的刺狀,單個或多個存在,距離肛門口可遠可近,有時會因排便而被帶出肛門外。 息肉引起的便血多是鮮紅,附著在大便表面,不相互混和,仔細觀察,可在糞便上看到溝槽狀壓迫的痕跡,多為通過息肉時所造成
蛋白尿有三種: 一是劇烈的體力勞動或運動,長途步行,高溫作業,冰凍嚴寒,精神緊張,高熱,心衰病人或進高蛋白飲食后而形成的稱功能性蛋白尿。 二是長時間直立、行走或脊柱,腹部向前突出時,尿蛋白含量增多,平臥休息后即減少或消失者稱體位性蛋白尿。 三是病理性蛋白尿,分腎小球型和腎小管型,其發病機理是由于腎小球濾過膜病變導致血漿蛋白濾出增大或大分子蛋白漏出,超過了腎小管的再吸收能力,故在患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癥、腎盂腎炎、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腎功能不全、妊娠中毒癥等疾病時尿蛋白頑固而持久。 蛋白尿在臨床上分: 1、癥狀性蛋白尿:常見于發熱性疾病,多見于發病早期,尿蛋白隨發熱減退而消失,只持續幾天,尿中除蛋白外,還可見少許白細胞及上皮細胞。 2、無癥狀蛋白尿:除蛋白尿外,沒有任何其他癥狀和體征。 本病的治療西醫尚無特效方法,中醫治療宜固
誘因: 多食肉、喜甜飲、亂補鈣 臨床發現,不少孩子平時對肉食情有獨鐘,而且口味較重。另外,孩子喜歡吃巧克力、喝各種飲料,喝水又少,導致尿液濃縮、尿鈣或尿酸濃度升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尿結石。而且,由于許多飲料中富含草酸,可大大提高草酸結石的發病率,因此孩子一定要少喝飲料。 喝過多山泉水也是比較常見的誘因之一。因為有些地方的山泉水中含有結晶體,長期飲用會使晶體沉積在體內,讓孩子出現腎結石或泌尿系統結石。還有,不少家長見孩子在長身體階段,就隨意給孩子補充鈣片,結果孩子血鈣含量過高,尿中鈣濃度升高,也增加了患尿路結石的風險。 警惕: 腰痛、血尿、無尿 腎結石的癥狀有些會表現為腰痛、肚子痛或者腎絞痛,有些孩子會出現血尿。但是因為孩子年齡小,特別是嬰幼兒尚無表述能力,這為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病情增加了難度。
新生兒皰疹是母親妊娠時患生殖器皰疹,胎兒在分娩過程中經產道感染HSV而致。其常在出生后4~6天起病,癥狀為喂養困難,高熱、肝脾腫大和黃疸,皮膚及眼結合膜可發生皰疹。 該病可合并皰疹性腦炎,表現為高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驚厥或抽搐等病毒性腦炎的癥狀,嚴重者出現腦疝及中樞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治療應用時靜脈滴注無環鳥苷。 新生兒皰疹易造成全身播散性感染及皰疹性腦炎,病情嚴重,易致死亡。少數幸存者,幾乎遺留有永久性大腦功能障礙。母親患HSV-2的原發性感染,對新生兒的威脅最大,受感染的危險性可達50%,但如果母親為復發性感染,則新生兒受感染的危險性大大降低,僅5%。這可能是因為復發性感染的病程較短,排毒量較少以及新生兒從母體中獲得一定的免疫保護作用。 對有可能被皰疹
少尿 所謂少尿是指學齡兒童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學齡前兒童少于300毫升,嬰幼兒少于200毫升。無尿則為每日尿量低于30-50毫升。如果孩子尿量突然比平日減少,應首先考慮是不是孩子喝水不夠,天氣太熱的原因。如果排除了這些原因仍然出汗過多,就有可能是患有疾病。 病理性尿量減少可見于因嚴重腹瀉和劇烈嘔吐,孩子發生脫水時;而更多見的原因是腎臟疾病,如小兒尿道狹窄阻塞、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各種慢性腎臟病所致腎功能衰竭期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如果出現無尿,則說明腎臟功能嚴重受損。 因此,當發現孩子尿量減少而又找不到原因時,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看病,以免延誤病情。 多尿 大多數多尿現象是因為孩子飲水太多或吃了大量的瓜果后,出現的暫時性尿量增多。另外,因為小兒的神經系統和泌尿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還會出現精神性多尿,精神越緊張,就越想小便。有些父母
包莖是兒童期最為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疾病,患病率高達16%~32%。包莖會引起局部炎癥和病變,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還可能誘發腫瘤,對孩子將來的家庭和婚姻生活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但不少人認為,包莖是孩子的自然現象,長大后自然就會好的,因此根本不需要進行治療。 確實,剛出生的男嬰大多數都有包莖,這就是生理性包莖,但3~4月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性包莖會逐漸消失。如果3歲以后還有包莖的話,那就不是生理性的,而且也不會自然痊愈,應該進行適當的治療。 既往小兒包莖大多采用以包皮環切術為主的手術方法,手術治療需要麻醉,痛苦也較大,而且有一定的危險,還影響患兒的生活和學習,因此許多患兒和家長不能夠接受。兒科醫院用氣囊擴張術治療小兒包莖,以非手術方法治療小兒包莖,不用刀,不用剪,不縫針,取得良好的效果。 氣囊擴張術治療小兒包莖適用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