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護理 (1)關心體貼,改善生活環境。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過度緊張和疲勞。家庭成員間的人際沖突不要暴露在患兒面前,以免造成患兒的心理創傷,誘發遺尿。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訓練良好的排尿習慣。對沒尿床的表現,可在表上貼一紅星,以示鼓勵;對尿床患兒可以指導其自己更換床單,了解后果,以示處罰,但不要責罵。 (3)對患兒著重教育解釋,減輕心理負擔和情緒不安。多撫慰、鼓勵,避免譏笑、斥責或懲罰,減輕遺尿癥患兒的自責、自卑感。 (4)入睡前少飲水,按時喚醒患兒排尿。睡眠時注意保暖。 2、預防 (1)提倡優育、優教,對兒童約兩歲以上即進行排尿訓練,改變不正確的教養態度,耐心鼓勵訓練膀胱收縮,自主排尿,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 (2)避免心理創傷和精神刺激,避免過
包皮在胚胎發育期時伴隨著陰莖成長的,將龜頭包住,具有保護男性外生殖的功能。剛出生的男孩皆會有包皮過長的現象;等到青春期時,龜頭發育成熟而長大時,包皮自然會慢慢往后退,尤其在勃起時,包皮可以完全還到后面;若能再做好局部衛生,可讓包皮清爽健康,不積垢、不發炎。換言之,私處清潔是小兒泌尿道保健的首要關卡。 其實,割包皮的問題,除了主觀的宗教因素外。以醫生立場,有下列情形時就必須積極治療,如當包皮長到無法往后退或翻出而造成龜頭經常發炎及尿路感染時;或者有經常的性接觸感染者,有些人因為包皮過長而引起并發癥,如包皮退回時卡住了,產生崁頓包皮的問題而腫脹時,或是包莖開口太小,尿流非常細小時,甚至包皮和龜頭間有沾黏情形等,都是需要做環切手術來治療的。 有些情形是不適合立即做包皮手術的,例如急性發炎的時候,或合并有其它泌尿系統疾病,如腫瘤、接觸性軟疣(菜花)、嵌頓包皮時,則要先處理發炎或合并癥后再動
據新華社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塑料奶瓶等塑料制品中的雙酚A可能會對兒童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研究人員懷疑,雙酚A侵入嬰幼兒體內后,會破壞荷爾蒙,引起基因突變,有可能引起女孩性早熟,并導致生育能力下降、精神紊亂等癥狀,甚至有可能增加人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的風險。
美國家庭問題研究實驗室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遭受打屁股或其他體罰的孩子,長大后其性問題的發生幾率大大增加。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道,這項研究主持人表示,研究人員對4項相關研究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父母打孩子屁股或其他肉體懲罰與青年期的以下三種性問題的增加具有極大的關聯性:1.言語或者暴力強迫約會對象與之發生性關系。2.婚前性交不使用避孕套等危險性行為。3.性受虐狂(只有打屁股等體罰才能性喚起等)。 這些研究結果連同100多項其他研究結果表明,打屁股是導致性暴力及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多項研究結果與打屁股負面作用調查結果吻合率為93%;90%的美國父母打孩子屁股,因此,防止性暴力和關系暴力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另外,其他研究表明,打屁股并不比其他管教孩子的方式更有效,因此父母沒有必要動輒狠打孩子屁股。 一項以32個國家14000多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的新調查發現,29%的男生和21
許多人都覺得,前列腺炎是成年人疾病,殊不知,兒童也會患前列腺炎。 兒童前列腺炎與成人相似,也分急性和慢性。引發急性前列腺炎,除包莖、包皮過長、外陰不潔導致尿道上行感染外,還可能因齲齒(蛀牙)、呼吸道感染等使病菌從血液侵入前列腺,引發疾病。發病時會出現突發性寒戰、高熱等,尿頻、尿急,尿道灼熱感也很明顯,排尿障礙和血尿時更要高度重視。急性前列腺炎一般幾天就會好轉,極少數會化膿形成前列腺膿腫,需要手術引流才能治愈。 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因急性前列腺炎發展所致,表現有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最突出的癥狀是尿頻和排尿困難。家長要特別注意,不明原因的遺尿常是小兒慢性前列腺炎的突出癥狀,因此發現后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兒童腎病的治療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療程。但在臨床治療中發現,因為家長存在認識誤區,兒童存在學習壓力和家庭存在經濟壓力等原因,一些孩子的治療往往不夠規范。尤其是使用激素治療比較隨意,甚至自作主張停藥,這樣做的后果十分嚴重。 兒童腎病可以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手段,但家長不能聽信“偏方”,依照“偏方”自行買藥治療。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家長應與醫院和醫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和用藥。 如果孩子患了慢性腎功能衰竭或尿毒癥,家長也不應絕望。年齡小的患者不適合進行腎移植,現在的血液透析等治療手段已經非常先進,這種相當于人工腎臟的替代治療手段,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存活時間,能讓兒童患者等到適當的年齡和適當的腎源,再進行腎移植手術。
寶寶尿路先天畸形發生率較高,加之生理上的特點,所以容易反復引起尿路感染,因此,預防寶貝尿路感染非常重要。 1、從孕早期就開始預防 孕媽咪在懷孕早期應注意預防感染、保持身心健康,讓胎兒的泌尿器官健康發育。如果在孕期出現羊水較少的現象時,應該警惕胎兒腎臟發育出現異常,及早做B超確定診斷,以采取適宜的處理方法。 2、寶寶出生后合理喂養 寶寶的腎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一般在1歲至1歲半時才能達到成人水平。3個月以內的寶寶,食物中最好不要加鹽:3個月以后可以吃稍稍帶一點點咸味的食物,6個月以上逐漸增加一點點鹽,但每天不能超過1克,以免損害腎臟功能。
未發育成熟的兒童普遍存在包皮過長的情況,這是發育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不屬于疾病范疇。一般推薦的原則是,只要不影響排尿,且沒有反復發生陰莖頭包皮炎,就沒必要治療。 大部分的兒童包皮過長,都會隨著發育慢慢消退。此外,青少年時期的包皮過長,排尿時可以用手輕柔地將包皮向上翻動兩三次,讓龜頭持續暴露一會兒,然后慢慢松開手。堅持一段時間后,包皮會自然地回縮一些。即使成年后,這個方法也具有一定效果。因為包皮具有較強的彈性,男性仍可以利用這一方法來糾正包皮過長的問題。
1、喝水 嬰幼兒要勤喂水,稍大的孩子可鼓勵他多飲水,起到沖洗尿道的作用。 2、飲食清淡 多給孩子吃蔬菜水果。 3、保持外陰部清潔 嬰幼兒要勤換尿布,大便后要清洗臀部,會陰部如有潰瘍可涂四環素可的松軟膏。 4、多觀察 觀察尿色、尿量、尿的次數變化。如果發現孩子有惡心、嘔吐等藥物反應,要向醫生反映。 ★給寶寶接小便用的痰盂或者尿布的顏色最好是白色。如果是其它顏色或顏色太雜,不利于直接觀察寶寶尿液的顏色,媽媽就不容易發現寶寶尿液異常。 ★如果寶寶做了尿液檢查,上面標識著“-”時,表明尿液正常;如果上面出現“WBC++—+++”和“上皮細胞”字樣,多提示寶寶的泌尿系統受到感染。 試試玉米須 用玉米須15克,水煎,代茶飲。此方經濟、方便,小孩容易接受。一般3-5天即見效,10天左右可痊愈。
大家都認為男孩出生后比女孩好護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女孩的外陰部容易被大便污染,造成泌尿道感染,而男孩則較少出現這樣的情況。嬰兒期的確如此,但到了幼兒、兒童期,男孩也會出現一些令家長擔憂的外陰問題,主要表現在包皮方面:局部紅腫、包皮內異物留存、排尿時包皮鼓泡等等。其實,根據男孩的生理特點,這些都是發育自然經歷的過程。通過下面的幾個實例,一起來了解男孩外陰的發育過程,更好地呵護我們的男孩。 父母講述 5歲的宏宏每次排尿時陰莖頭都會鼓起水泡,隔壁的楠楠媽媽建議做包皮環切手術,宏宏的爸爸媽媽有點拿不準。 爸爸媽媽帶3歲的嘟嘟來到醫院,原因是爸爸無意間發現嘟嘟的包皮內存有半個黃豆大小的腫物。在觸摸腫物時,孩子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但父母還是十分擔心。 從幼兒園回來,5歲的壯壯抱怨自己的小雞雞痛。媽媽一看,嚇了一跳。整個陰莖頭
男寶寶出生時,陰莖頭上都覆蓋著包皮。對于嬰兒包皮下的皮膚,父母不需要過度清理。有時包皮下確實積存了一些廢物,但也不必擔心,因為寶寶自身是可以將其清理掉的。實際上,將寶寶的包皮上翻后清理積存的廢物,會刺激包皮,引起局部腫脹。有時候包皮會因腫脹一直不能正常復位。這種情況稱為包皮嵌頓,需要實施急診手術。 待寶寶長大些后,包皮會自然上翻,但在嬰兒期是不可能的,最早也要等到2~3歲后才行。到那時,上翻包皮清冼局部也就很容易了。 有的寶寶,由于包皮口過于狹小,而出現不能上翻的情況,醫學上稱為包莖。小寶寶出現包莖屬正常現象。通常寶寶長到學齡期時,包莖就能自行解除。如果父母過早地上翻嬰兒包皮,可能造成局部瘢痕,形成永久性包莖。 父母應該做什么 不用對寶寶的包莖進行特殊護理,只要每次為寶寶換尿布時,清洗尿布覆蓋區域就可以了。寶寶的陰莖頭會隨著寶
你可能聽說過很多西方國家的孩子一出生就會“割包皮”,為什么我們周圍的男孩子沒有這么做呢?那么,孩子的包皮是否需要手術環切呢?除了傳統,還有什么醫學問題在里面?這篇文章,回答了男孩子的父母最關心的問題。 每個男孩子的父母都會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人也很疑惑。因為孩子在童年時往往顯得包皮很長,但他們大多屬于正常情況,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好轉,不手術治療,但也有個別孩子是需要做手術的。如果需要做包莖手術而沒有做,會對孩子將來的生活造成影響。 什么是包皮過長? 包皮過長是指包皮蓋沒了尿道口,但能翻上并露出尿道口和陰莖頭。小兒包皮過長要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潔衛生,經常或每日清洗包皮積垢,這樣可防止發生陰莖頭炎癥。如果陰莖頭經常有炎癥的刺激,可使包皮口縮小并與陰莖頭粘連而形成后天性的包莖。包皮過長一般不需手術治療,當有包皮過長又合并有包
小蔓今年剛5歲,健康活潑,就是尿床。街上一則小廣告稱遺尿是因為“腎虧”、“腎虛”引起的,有一種純中藥制作的“補腎”口服液能夠治療腎虛。媽媽不假思索就上街買了3盒。營業員說至少要吃3盒才有效 。可最近媽媽發現小蔓出現了早熟的現象。 上醫院經檢查,小蔓被診斷為假性性早熟。醫生說是服了含有性激素或類激素的口服液引起的。 遺尿的原因有多種,如果3歲以內的小兒由于智力發育未全,排尿習慣尚未養成,或因精神刺激、貪玩少睡、過度疲勞引起小便自遺,不屬病態。若3 5歲以后,仍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寐自遺應去醫院查明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心理性原因引起的遺尿,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訓練。
小女嬰陰道有出血,是一種特殊的生理現象,但是有些也是屬于婦科方面的疾病。 少數生兒的女嬰在出生后5-7天時,在換尿布時發現陰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續1--2天,這時母體內的雌性激素經胎盤傳給胎兒,使其出生后受雌性激素的影響,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多的緣故。 如果嬰兒吃奶、睡眠、大小便均正常,父母不必緊張,只需勤換尿布,保持局部清潔衛生即可。如果出血量多,分泌物有異味,持續日期長,并伴有其他部位出血,就必須及時到醫院就診。 有些女孩在幼年期還會有斷斷續續的陰道出血現象,專家指出,引起嬰幼女外陰、陰道出血的原因可分激素性和非激素性兩大類。激素性引起的出血主要為性早熟,這種比較少見;而非激素性引起出血的約占80%,父母要注意觀察。 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陰道異物: 幼兒常常出于
寶寶患上尿路感染,往往表達不出尿頻、尿急和尿痛等典型的成人尿路感染癥狀,卻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全身病變的癥狀。專家建議,年輕父母需要仔細捕捉隱蔽的尿感病癥。 ●嬰兒尿感是多發病 尿路感染往往是嬰幼兒的常見病,據調查,寶寶發生泌尿系感染的幾率并不低,占小兒泌尿系統疾病的8.5%,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尤其高。其中,女孩的發病率為男孩的3至4倍。 ●尿布使用不當易引發 嬰幼兒的尿路本身就容易發生逆行感染,特別是女孩的尿道比較短,更容易被細菌感染。再加上經常使用尿布或穿開襠褲,尿道口更是常常受到糞便和其他不潔物的污染。嬰幼兒自身的免疫力又不健全,不僅容易引起上行感染,還可能由于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而導致下行感染,所以,年齡越小的嬰兒就越容易發病。 ●細察癥狀及早治療&nbs
一定叮嚀你的孩子別因怕贓、怕生、玩忘了而憋尿,否則養成憋尿習慣,會產生尿失禁,引發泌尿道感染。 泌尿科醫生指出,溫濕的氣候,加上水分補充不足,泌尿道易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導致感柒、發炎。每年開學后不久都會有許多泌尿道感染的孩子,其中又以一、二年級的新生,特別是女生居多。他們多半是在學校不敢上廁所,或是下課時只顧和同學玩,忘了上廁所。孩子膀胱容量小,貯尿機能差,如果尿液在膀胱貯留時間太長,會導致膀胱括約肌松弛,產生尿失禁,長期如此,還會導致習慣性遺尿。 另外、長期憋尿還會使尿液濃度升高,使細菌感染的機率也增加了。如果孩子的泌尿道感染為上泌尿道感染,會出現發燒、腰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如果是下泌尿道感染則會出現尿頻、血尿或排尿灼痛,若反復感染,后果則更嚴重。所以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在校時一定要喝足夠的水,并且要記住課間上廁所。
以前兒童糖尿病患者中。多數為1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故常將1型糖尿病稱為少年型糖尿病。然而,最近國外有關資料報道,兒童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日增。其特點是這些小患者中較多為”小胖墩”,故我們稱為“胖墩糖尿病”。 為何小胖墩糖尿病會日益增多?究其病因。這與他們的物質生活優裕、食品豐富、營養過剩和體力活動減少有關。肥胖者的體內脂肪增多,致使機體對體內胰島素不敏感即使體內胰島素分泌正常也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從而導致血糖升高(醫學上稱為胰島素抵抗)。因此,小胖墩“外強中干”。控制血糖的能力下降。故易患糖尿病。此外。還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父母患有糖尿病,其小胖墩更容易得糖尿病。 小胖墩一旦得了2型糖尿病,危害比成人2型糖尿病更大。因為糖尿病的并發癥往往提前在青壯年期出現,并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目前,我國小胖墩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加。尤其是我國獨生子女較多,父母對孩子寵
醫學認為,尿床多是由于小兒大腦功能有障礙造成的,因此又稱功能性遺尿癥。引起這種病的最常見原因是精神因素,例如受驚、過度疲勞、來到新環境、不正確的教育等。 如果小兒從小尿床且從未停止過,醫學上稱為原發性遺尿癥或夜尿癥;如果小兒在2—3歲已能控制夜間排尿,但以后又出現夜間遺尿,稱為繼發性遺尿癥。遺尿癥一般到12—18歲后可痊愈。 對尿床小兒矯治不可用限水的方法,因為小兒體內水份占體重比例較成人高,而且對水缺乏的代償能力不足,飲水過少對小兒健康有善。如果白天限水過度,孩子總是口渴,到晚上會大量喝水,這樣,孩子睡覺時尿液也增加,尿床會加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小對小兒進行排尿訓練,根據孩子尿床的情況,白天稍增加飲水量。在孩子要排尿時,讓其憋片刻,以鍛煉膀胱的收縮能力。如果小兒膀胱的功能有所改善,膀胱的儲尿量增加,小兒睡眠時排尿次數減少,
急性腎炎是青少年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易轉變為慢性腎炎,之后可發展為腎功能不全、尿毒癥和腎功能衰竭。許多人都知道本病的預后較差。雖然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治療手段的增加,除藥物治療外,上述患者還可以接受腹膜透析、中藥結腸灌注、血液透析、最終換腎等治療,可以改善病人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生存期。可是這一來花費也很大,給病人、家屬乃至國家增加負擔。 根據臨床醫師的觀察,有相當一部分慢性腎炎是由于未能及早發現急性腎炎的早期癥狀,延誤治療所造成的。部分急性腎炎患者發病前有一個感染階段,尤以秋季、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扁桃體炎、咽炎、猩紅熱、丹毒、膿皰疹、多發性癤腫等多見。如發生鏈球菌感染,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即有可能影響到腎臟,導致排尿減少而浮腫。除存在上述感染病灶外,浮腫是出現較早,也是最突出的腎
2歲之前的寶寶夜間尿床是正常情況,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具備控制排尿的能力;而2歲半以上的寶寶,60%已經能夠控制排尿了。如果3歲多的寶寶仍然經常尿床,那就可以診斷為遺尿癥。家長們想出各種方法來防止寶寶尿床,如限制寶寶晚上的飲水,夜間叫寶寶起床小便,訓練寶寶練習憋尿等等,但往往收效不大,這是因為遺尿與寶寶先天發育不良、體質較弱有很大的關系。 只要寶寶的泌尿系統沒有問題,那遺尿癥在中醫上來講多與肺、脾、腎的功能失調有關。腎氣不足、膀胱失約造成的遺尿尤為多見,因此患有腎炎的寶寶也多伴有遺尿的現象。家長在日常飲食中給寶寶多吃一些補腎的食物,改善腎虛的狀況,遺尿癥自然就會消失。 遺尿癥寶寶的食療法: 1.患有遺尿癥、腎炎及哮喘的寶寶,在冬天吃一些胎盤粉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每晚臨睡前給寶寶吃3克胎盤粉(一啤酒瓶蓋的胎盤粉是6克),堅持一個冬天,寶寶的抵抗力會明顯增強。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