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以下寶寶爬行怎么訓練?寶寶何時可以訓練爬行?寶寶爬行期,爸媽該如何輔助?家長這樣輔助,寶寶越爬越聰明,不信你看。 等寶寶過了一周歲之后,媽媽就可以開始期盼著自家孩子開始一個健步如飛的新旅程,但是在此之前,大家需要做一些小小的訓練來幫助自家寶寶度過相對單調的不能行走時期。 針對一周歲以下的寶寶可以進行的訓練,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爬行運動,還有一種是在大人的指導下進行相關的身體素質基本培養。 等小寶寶學會爬之后,只要家中的地面夠大,哪里都是他的天下,這個時候大家如果想要很好的讓寶寶調動全身的平衡性,順便將他的大腦也促進發育一下。 那么這個時候來一次親子間的爬行比賽是很有趣的,小朋友當然不會懂比賽是什么意思,你和他說了他也不懂,但是大人們可以在活動中將含義告訴他,例如爸爸可以在下班之后,或者周末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在柔軟的地面上以
學爬月齡區間:7至9個月 爬行主要和經驗有關,日常生活中有些寶寶沒有經過爬行就直接會走,若寶寶只在狹小空間內活動,可能直接跳過爬行階段直接站走。 爸媽可觀察,寶寶在快要爬行時,會開始喜歡做出小飛機的姿勢,或是以肚子軸心旋轉,之后會做出由趴姿、坐姿到小狗趴之間的變換。 尤其在小狗趴時會出現可愛的前后搖屁股動作,這就是在練習前后的重心轉換,代表寶寶已淮備好隨時要出發爬行! 多爬行,有助增加感覺統合能力 很多爸媽可能因忙碌,長期把寶寶放在嬰兒床,沒什么爬行的機會,對寶寶會有影響嗎? 這么做會讓寶寶缺乏主動探索環境的機會,以感覺統合的角度而言,爬行能提供寶寶多種感覺刺激的輸入,如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等,并增加寶寶早期探索環境的機會,有助于日后動作協調和認知的發展。 爬行時這些事應該先注意
寶寶學走路,爸媽該如何教?寶寶學走路安全注意事項有哪些?幼兒學走路時期,常會不穩而跌倒,或多或少會不小心撞到家具、物品等,因此家中須做好防護措施。 孩子從爬到走路的進程,必定會通過許多跌撞期,如何讓寶寶安定度過學步階段,以下4點家長要特別注意: 01 居家做好安全防護 一般來說,寶寶3歲前還在學習走路的階段,其肌肉力量、動作操控、和諧才能與平衡才能等可能尚未開展老練,走路走不穩或跌倒都算正常。 但要注意的就是安全問題,特別寶寶一跌倒常會撞到后腦勺、臉部,因而居家環境內,地板可鋪上軟墊,防備寶寶跌倒或磕碰。 應盡量防止出現尖利物;桌腳、床腳等應用防撞品包好,避免孩子不小心磕碰;地板上若有電線或是其他簡單踢到或絆倒的物品都要妥善收納。 02 盡量不運用學步車 許多人都喜愛把孩子放在學步車內,
寶寶大運動發育有什么規律?寶寶的大運動發育表我們將用一個圖片的形式為大家呈現出來,下面還會寶寶大運動發展的規律,記得看完文章哦。 小貼士: 大運動即神經對大肌肉群的控制活動,大的動作、粗的動作全身姿勢以及平衡協調運動和運動技能。例如:俯臥、抬頭、挺胸、爬、坐、站立、行走、跑、跳、翻滾等。 寶寶大運動的發展規律是什么 1、從上到下: 最早發展的動作是頭部的動作,其次是軀干,再次是四肢,最后是手和腳。任何一個嬰兒在身體動作發展過程中,總是先學會抬頭,然后是翻身和坐,接著是使用手臂,最后學會使用手和足部運動,直到能夠直立行走。一個不會抬頭的孩子,就一定不會走。從上到下的發展順序是基于生物基礎的。(頸屈、胸屈、腰屈) 2、從近到遠: 由近到遠是指以身體中部為起點,越接近軀干的部位,動作發展越早
寶寶奶和輔食吃得少是怎么回事,寶寶是否飽了呢?養育寶寶本是件幸福的事,可一遇到寶寶奶吃得少、輔食吃得少,甚至不吃奶、不接受輔食時,父母總是變得心力交瘁,沮喪不已,感覺在養娃路上變成了一個活脫脫的失敗者。 其實,父母的出發點只是希望寶寶吃飽,害怕寶寶餓到了。 怎么判斷寶寶平時吃沒吃飽呢? 大原則上來看,不應該簡單關注寶寶是只吃了幾口,還是一口氣吃把奶或輔食吃個精光,而應該持續關注寶寶生長曲線的發展趨勢,以及精神狀態。 如果寶寶生長曲線發展正常,寶寶平時精神狀態也不錯,那你完全不用去究竟寶寶是吃得多還是吃得少的問題。 從日常細節來看,如果吃奶的寶寶每日尿量達到6-7次以上,吃奶過程中含著媽媽乳頭或奶嘴玩耍,吃輔食時把頭扭到一邊,就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 有時候,父母可能無法判斷寶寶已經吃飽了,看到寶寶每次都只吃一點點就
寶寶斷奶后吃什么輔食好?給寶寶斷奶怎么輕松解決呢?接下來看看下文,來看看那寶寶正確的斷奶方法以及寶寶斷奶后吃什么好? 斷奶的正確方法: 1、減少喂奶次數 最好采用漸減的方式,比如每天喂4次變成每天喂3次,寶寶適應后,再減少一次,延長哺乳的間隔時間。 2、搭配輔食斷奶 斷奶應該與添加輔食平行進行,最好是添加輔食后,再計劃斷奶。斷奶過程中,一天中寶寶進食應該以母乳為主且足量,輔食未輔并適量。添加輔食的時間最好與大人3餐時間一致,培養寶寶良好的用餐習慣。 3、安撫寶寶的情緒 當寶寶因為斷奶而不安時,媽媽要安撫寶寶的情緒,不要疏離寶寶加重TA的焦慮感。不過,爸爸也要從旁輔助,與媽媽同時承擔寶寶的依賴,讓斷奶更加順利。 4、先斷白天,再斷夜晚 白天有很多事物容易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斷奶相對
寶寶幾個月斷奶最好?對于這個話題眾說紛紜,有人說6個月,有人說12個月,還有人說只要有條件,可以讓寶寶一直吃著。不同人有不同見解,的確,到現在,也沒有很嚴謹的官方建議到底是什么時間段斷奶最好。 寶寶斷奶,還是要順應自然的好,在斷奶的時機上,不能操之過急,應盡可能順其自然逐步減少,也要給寶寶創造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能強求其難。 寶寶斷奶滿足的基本條件 A、寶寶身體發育的需要 對寶寶來說,最有營養、最好的食物就是媽媽的乳汁了。醫學研究證明,母乳喂養的寶寶因為耳道感染、腹瀉、麻疹、過敏等疾病而就醫的比例遠遠低于用牛奶喂養的寶寶。 但是隨著寶寶不斷的生長發育,需要更多的營養補充,而這時母乳的分泌量及營養成分都減少了很多,變成稀薄的奶水,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所需,這時候,要逐漸豐富輔食的種類和添加數量,不能因為寶寶接受困難而放棄更
寶寶缺鈣還是缺鐵怎么看?怎么知道寶寶是不是需要補鈣或者補鐵?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題,寶寶缺鈣、缺鋅、缺鐵等,就要給寶寶有針對性的補。 寶寶缺什么媽媽們或許并不知道,因為這些癥狀在寶寶身上很難發現,沒經驗是完全看不出來的。不過,只要注意觀察這幾個地方,寶寶是缺什么,一看一個準。 一、缺鈣的寶寶 1.寶寶的情緒顯得不穩定,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泣,甚至會煩躁不安,而且在睡眠中容易驚醒,突然大哭。 2.寶寶常常出現濕疹癥狀,常常出現在面部、耳后、頭頂等地方。 3.寶寶平時汗多,容易出汗,尤其是熟睡以后出汗多,則寶寶缺鈣了。 4.寶寶出牙晚,則可能是因為寶寶鈣元素攝入不足,引起腦門閉合延遲。 5.如果寶寶出現雞胸、駝背等癥狀,則寶寶已經嚴重缺鈣了,不得不引起重視了。 二
寶寶生長發育規律是什么樣的?7-9個月寶寶生長發育特點有哪些?這一時期寶寶,獨坐穩,學習爬行。乳牙已逐漸萌出,除了每日適量奶類食品外,已可接受更多輔助食物。細粒狀軟食品適宜7-9個月嬰兒的生長發育。 一. 7~9個月寶寶體格發育 當嬰兒進入生后第一年的后半年,體格方面的增長比前半年慢了一點,但仍然比以后的幾年增長快。7~9個月嬰兒的增長曲線已很平緩了。寶寶每周體重約增加80-100克,后半年平均每月身高增加1-1.5厘米。7-9個月的嬰兒頭部發育仍處于快速時期,每月頭圍平均增長0.5厘米。 在此期間,大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出牙,按小兒乳牙萌出數目的公式計算(月齡減去4~6),例如9個月小兒,9一(4~6)=5~3。應該出牙3~5顆。 二. 7~9個月寶寶視覺發育 6個月以后,兩眼可以對準焦點,孩子會調整自己的姿勢,以便能夠看清楚
對于新手寶媽來說,不知道該怎么喂養孩子,尤其是母乳喂養的寶媽,對母乳喂養會存在很多困惑,即便是很多二胎媽媽,也會為了母乳喂養而發愁,有的是因為奶量不夠,有的是因為經常堵奶。 要說懷孕生娃后,最糟心的事情,最影響心情的事情,有很多都和母乳喂養息息相關,因為一個母乳喂養話題,很多媽媽和婆婆鬧了矛盾,和老公分了屋子,自己成為了“自食其力”養娃的“操勞媽媽”。所以特意帶大家了解一下關于母乳喂養,存在的困惑和假消息,一次性講透。 關于奶量少,急于追奶的寶媽,建議合理看待 說起生娃后最累最苦的事情,那相信就是母乳喂養無疑,每位產婦媽媽的體質不同,母乳問題上也會出現各種困惑,有的媽媽奶量很少,卻因為執著認為母乳營養價值高,母乳喂養寶寶更健康,去倒行逆施,強行追奶,到頭來卻使得自己,苦也吃了,累也受了,奶量依舊有限。 首先確定一點,母乳
寶寶吃奶過度的表現有哪些?如何避免寶寶喂養過頭?很多寶媽,喂養不講究適量,一個勁的讓寶寶多吃,懂的人看著真的很揪心,因為新生寶寶還是按需喂養的好,畢竟新生兒對自己的饑餓,是能自我做出反應讓你知道的。 你只需要在寶寶表現出饑餓的時候喂奶,就可以了,不要憑著自己“寶寶多吃發育好”的觀點來喂養寶寶,那樣是很容易出現喂奶過度、影響寶寶正常發育的情況。 寶寶吃奶過度的3個表現。 1. 經常吐奶 憑著新生寶寶的那點胃容量,是承受不了很多奶的,所以許多喂養過度的寶寶都有嚴重的吐奶情況。 其實媽媽可以根據寶寶吐奶的時間和次數,判斷是不是喂奶過度了,喂奶過度每次吃過奶必定吐奶,如果偶然一次吐奶則不考慮是喂奶過度,比如一天要吐好幾天,那鐵定就是過度了。 2. 胃不適、不舒服 寶寶只能用哭鬧、表情來表現,如果
香芋南瓜煲 記得小時候外出吃飯,我一定會讓爸爸點2樣菜:鴛鴦饅頭和香芋南瓜煲。 對于廣東人來說,香芋南瓜煲是非常經典的煲品。 后來這道菜慢慢地改良,搭配了許多不同的蔬菜,口感也更加豐富。 參考月齡 1歲以上 對文中食材不過敏的寶寶 食材 芋頭 200g / 南瓜 200g 牛奶 300g / 芡實 60g 玉米粒、豌豆、胡蘿卜 各40g 蝦仁 可放可不放 食材的份量只代表制作量,不代表寶寶添加量。 制作 - step 1 - 香芋洗凈去皮后,切成小丁,用水浸泡備用。(記得帶手套處理香芋) - step 2 - 南瓜去皮后切成小塊、胡蘿卜去皮后切丁。玉米粒和豌豆洗凈瀝干備用
紅糖燕麥棒怎么做好吃?在家自制一些小零食,以備不時之需,今天要教大家做的這一道紅糖燕麥棒,推薦1歲以上的寶寶吃哦! 燕麥片 250g / 紅糖 70g 奶油 80g / 黃油 70g 綜合堅果 適量 步 驟 1: 將紅糖,奶油和黃油全部放進鍋里面; 開小火邊加熱邊攪拌,直到全部均勻混合在一起。 步 驟 2:將燕麥和剁碎的堅果倒進大碗里; 再倒入混合好的紅糖; 然后將所有食材攪拌均勻。 步 驟 3:在烤盤上鋪上烤盤紙,然后將攪拌好的燕麥鋪在烤盤紙上; 鋪平、壓實,保留一定的厚度,然后就放進烤箱,上下火180度,烤20分鐘,直到表面金黃即可。
給寶寶添加輔食后,首先要添加強化鐵米粉,然后是肉類→蛋類→蔬菜,最后才是水果。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水果要放在最后吃? 經常有網友問我為什么不能先喂果泥?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就愛吃果泥,不接受菜泥。”媽媽們都感到很苦惱,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實已經習慣吃米糊的孩子,就要準備開始添加果泥和菜泥。先添加果泥好呢?還是先加菜泥?這里可是有一些學問的。 先喂果泥,會有哪些影響? 孩子容易接受甜味食物 新生兒與小嬰兒的味覺細胞比成人多,味覺具有保護生命的重要價值。一般來說,孩子對甜味的反應更積極,甜味能夠給孩子帶來愉悅的情緒,所以他們對果糖和蔗糖更偏愛。 而對于其他酸、苦、咸等孩子會表現不同的反應,尤其是對于苦味,孩子往往是拒絕和厭惡的。味覺的偏好和厭惡是后天形成的。 先喂果泥,造成喂菜泥困難 因為
什么表現提示寶寶發育遲緩?寶寶發育遲緩是怎么回事?如何預防寶寶發育遲緩?都說父母難當,但有時我真覺得,最難的是孩子,寶寶走晚了你們擔心,走早了你們也擔心,你們到底是想讓寶寶怎么走? 寶爸寶媽們對寶寶不同發育時間的擔憂,總覺得寶寶達到了“標準”才能放心。那在寶寶發育的各階段,到底怎么才算是達標了? ◆◆囟門閉合◆◆ 通常,后囟門在出生3~4個月閉合。而前囟門,大多數孩子在2歲前閉合,少數孩子會在3歲前閉合,如果滿3歲還沒有閉合,就需要去醫院檢查。 具體什么時候閉合,不同寶寶間存在個體差異,只要在這個范圍內,比別人早一個月晚兩個月都不用著急,也別急著補鈣,缺鈣跟囟門閉合沒關系。 ◆◆乳牙萌出◆◆ 經常有寶媽留言問,寶寶已經6個月、9個月、1歲了,為什么還不長牙?而我的建議常常是:再等等。 不同寶寶第一顆乳牙的萌出時間相差很大
用勺子給寶寶喂輔食真的合適嗎?家長不妨讓寶寶這樣吃,更健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不用勺子用什么呢?寶寶多大才可以使用勺子呢?一起看看吧。 由于寶寶的口腔比較稚嫩,寶寶在剛開始喂輔食的時候還很小,家長在給寶寶喂輔食的時候,過早使用勺子容易劃破寶寶的口腔,并且還容易有窒息的危險。所以,在剛開始給寶寶喂輔食的時候,是不建議家長著急給寶寶用勺子的。其實,家長不要嫌臟,給寶寶喂輔食的食物,可以試著讓寶寶自己用手抓著吃,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抓握能力,而且也鍛煉了寶寶的獨立進食的能力。當然了,讓寶寶用手自己抓著吃,首先要給寶寶把小手洗干凈。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家長可以在寶寶10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給寶寶食用勺子,最開始的時候可以家長用勺子幫助寶寶吃輔食,等寶寶已經逐漸習慣了勺子的時候,就可以鍛煉寶寶自己用勺子吃輔食了。一般在寶寶1周歲之后,就可以自己獨立
它是寶寶的天然“助長劑”!春天有一定要經常給娃吃。想讓孩子長得好、長得壯,作為三大產能營養素之一的蛋白質一定不能少! 天然食材中的營養素可以說是寶寶的天然“助長劑”,肉類、魚蝦、奶制品和豆制品富含優質蛋白,家長們要經常給寶寶換著吃哦。 奶香菌菇濃湯 適合月齡: 9個月以上 食材: 白玉菇15克、香菇2個、洋蔥10克、泡好的奶粉或者牛奶100克、土豆半個 制作方法: 1、燒一鍋水,將香菇清洗干凈后,放入水中焯一下,把香菇切小丁。 2、另燒開一鍋水,把白玉菇焯一下。 3、將白玉菇切成和香菇差不多的大小。 4、土豆去皮,切小塊,洋蔥也切小塊,如果寶寶不愛吃可以不要加洋蔥。 5、鍋中刷一層油,下入洋蔥碎,翻炒出香味。
前幾天有寶媽問我寶寶口吃的問題,其實寶寶有時候說話也會重復。寶寶說話總是重復字或詞,如何判斷是不是口吃呢? 大多數的“結巴”,是正常的 其實,有很多幼兒講話時會出現不流利的現象,大多數情況下,這是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能被定義為口吃。幼兒期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重要階段,他們正在迅速擴展詞匯量并學習復雜的語言規則。 他們的句子會越來越長(如“媽媽,蘋果”),需要更多的運動協調才能順利表達(如“媽媽,我想吃蘋果”)。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中斷,這是很自然的。寶寶在興奮、緊張、疲勞或感覺說話匆忙時,往往會出現語言表達不流利的情況。 對于大多數幼兒和學齡前兒童來說,說話不流利在很短時間內會自行消失。但有有一些情況,口吃的跡象會越來越明顯。 區分:正常的發育和口吃 說話不流暢和真正的
有很多家長反映自家的寶寶在7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要學站了。那么早站,是不是對寶寶不太好呢?俗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下面來看看寶寶何時可以學站學走? 就是說,正常發育的小寶貝大概一周歲就可以獨自行走,但是如果是早產或者存在其他身體問題的小寶貝就另當別論了。當小寶貝還沒到學站學走的月齡,如果沒有大人的幫助,小寶貝自己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讓自己獨立扶著東西站起來。 那如果小寶貝沒到適合的月齡就開始學站學走,會導致什么后果呢? 第一、由于小寶貝的下肢的骨骼沒有發育成熟,過早的負重,會導致小寶貝出現O型腿,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羅圈腿; 第二、有的小寶貝可能體重較重,過早的站立,會導致小寶貝出現足跟外翻,就是站立的時候小腳的內側著地; 第三、由于人發育的順序,過早的學站學走,跳過爬行階段,那么小寶貝就會出現不會爬行。
何時需要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那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分成兩種情況。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是必須的嗎?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如何做? 第一種就是母乳喂養的寶寶。 因為母乳當中天生的維D含量比較低,所以如果不補充的話,就特別容易造成因為缺乏維D而影響到鈣的吸收利用,從而出現鈣的缺乏癥。那怎么補充呢? 現在有非常方便可以買到的維D的一些乳液或者油劑。我們只要每天保證給寶寶補充400個國際單位,大約相當于10微克就可以了。 吃配方奶粉的寶寶,配方奶粉當中。通常都會強化維D的。但并不代表所有吃了配方奶粉的寶寶都不缺維D。為什么呢?因為不同的寶寶吃的量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沖泡好的100ml的配方奶粉。假設其中有1微克的維生素D,那么寶寶必須吃1000ml這樣的配方奶才能滿足對維D的需求。如果咱家寶寶食量小只吃500ml的話,那意味著你只
母乳喂養
人工喂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
微量元素
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