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中有雙胞胎紀錄的新婚家庭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未來他們是不是也要準備兩人的嬰兒床? 如果將問題訴之公眾,可能獲得五花八門的答案。有的人會根據個人經驗告訴你:“雙胞胎在家族中有遺傳性,我是雙胞胎,我表妹也是。”也有人認為,生越多胎生出雙胞胎的機率越高;而傳統廣為人知的說法是,雙胞胎不但有家族遺傳,而且基于某種原因會隔代遺傳。 言之鑿鑿,究竟雙胞胎真實的遺傳性如何呢? 異卵雙胞胎會在家族中遺傳 科學家已經知道有一種基因能讓婦女在一個月經周期排出二個或更多的卵子,當二個卵子都受孕時,生出的就是異卵雙胞胎。因為基因會遺傳下去,所以異卵雙胞胎在家族中會遺傳。 同卵雙胞胎不是因遺傳而產生 至于同卵雙胞胎是單一受精卵因隨機而分裂為雙生受精卵,產生相同DNA的雙胞胎。目前尚未發現此受精卵隨機分裂的過程是由基因所影響,因此當家族中若有出現多對同卵雙胞胎時,通常認為純屬
首先,癲癇病分原發性癲癇病和繼發性癲癇病。 一般繼發性癲癇病都可以找到誘因,是由于外傷或缺氧等因素引起。這種癲癇病一般不會遺傳。 原發性癲癇指在臨床上找不到病因的癲癇病,有一定遺傳性。一般遺傳率3%~5%。原發性患者的親屬中,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反之越低。原發性癲癇的初發年齡不定,多在幼兒期和少年期起病,以典型大發作或典型小發作為臨床表現。 我們平常所說的癲癇與遺傳有關,是指遺傳因素決定癲癇發病的難易程度,也就是癲癇的遺傳易感性。并不是說父母一方如果患有癲癇,孩子就一定會患癲癇;反過來也不能認為只有父母或近親中有癲癇患者,孩子才會患癲癇。這兩種觀點都是不正確的。因為這與癲癇遺傳方式的復雜性有關。但是如果家中已經有了一個癲癇的孩子的話,則父母再生一個孩子其患癲癇的可能性會比普通人群高4~5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癲癇,而且有一個孩子患有癲癇的話,那么父母再生一個小孩其
如果一對近親結婚的夫妻所生的孩子是健康的,這個孩子和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結婚,他們所生的孩子(孫代)患遺傳病的概率是否較一般人大?這個問題在網上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和熱烈的討論,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近親結婚生下的子女,無遺傳疾病的,再繁衍后代,只要配偶不是近親,出現遺傳病的概率和一般人無任何區別。還有人認為會有“隔代遺傳”,所以孫代患遺傳病的概率較一般人大。本文用遺傳學的原理對此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結論是,如果近親結婚的夫婦第一代子女是健康的,第二代、第三代或者后代子女患遺傳病的概率絕不會比普通夫婦的子女大。 在我們人體細胞的細胞核內有23對染色體,這23對染色體上排列著大約十萬個基因。一對染色體上位置相同的兩個基因稱為等位基因。在受精卵中,每一對等位基因中的一個來自父親的精子,另一個來自母親的卵子。此后,受精卵中的基因被復制成
根據隔代遺傳的定義, 從基因上講,人甚至可以回到原始人的樣子,但這個幾率很小。這種情況有過,被稱為“返祖癥”,所以孩子身高遺傳爺爺奶奶的是很正常的。 從生物學上講,基因決定蛋白質的組態,但蛋白質又決定人的體態,包括面部形態和他的身形步態,所以我們常常說某人長的像他爸爸或媽媽,但是他爸爸的基因是來自孩子的爺爺奶奶的,孩子的基因有一半是來自自己父親的,這樣小孩長得像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就不奇怪了。 基因有隱形和顯性之分,孩子身高隨爺爺奶奶,說明家族基因在孩子的父親身上沒有顯示出來,表現的是隱形性質,而在孩子身上又表現出來了,說明是顯性性質,所以孩子像祖父母。 孩子身高有可能會隔代遺傳,但也不能保證百分百遺傳,所以關于準父母們孩子身高隔代遺傳的事情無需糾結太多。因為孩子身高除了受遺傳影響外,后天環境因素也很重要: 1.蛋白質的攝取 蛋白質是孩子長高的關
“大三陽”和“小三陽”是指在進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對半”體檢時的二種不同結果。所謂“乙型肝炎抗原兩對半”,是給5項檢測指標排了隊,它們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①,乙肝表面抗體②、乙肝e抗原③、乙肝e抗體④、乙肝核心抗體⑤。通常又把1、3、5項呈陽性(或+)稱為大三陽,1、4、5項呈陽性(或+)稱為小三陽。 大小三陽都是反映體內乙肝病毒數量和活躍程度的一個數據,只是反映人體內攜帶病毒的狀況,都不能反映肝臟功能的正常與否,因而不能用來判斷病情的輕重。 1.首先要明白,不能說是大三陽病情較好還是小三陽病情較好。只能說小三陽的傳染性強于大三陽,但不能說明小大三陽比小三陽較輕。 2.肝功能正常并無肝炎癥狀和體征、HBVDNA正常的大三陽、小三陽可以同叫做乙肝病毒攜帶者。這時候的大三陽很多都逐漸轉變為小三陽,暫且不必治療,每3個月復查一次即可。 3.肝功能異常
統計資料表明,接種乙肝疫苗后人體乙肝表面抗體(抗一HBs)轉陽率在95%以上,有效保護期在5年以上,抗體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強,免疫保護持續時間也越長。 但也有極少數人在接種乙肝疫苗后,體內產生的抗-HBs滴度很低,達不到保護值,這樣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復制。 另外,乙肝疫苗接種后,抗-HBs隨時間推移,滴度會逐漸下降,當抗-HBs滴度降至保護值以下時,也就不再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因此,為保證預防效果,接種乙肝疫苗后,應抽血化驗,查二對半,若抗-HBs呈陽性,說明接種成功,同時還應查抗-HBs滴度。若抗-HBs滴度最高值僅為10~100mIU/m1,最好在6個月后復種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為101~1000mIU/ml時,應于首次接種后1~2年內復測抗-HBs;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時,應在2~4年內復測;當抗-HBs
我們先看看網友們花了多少錢來接種乙肝疫苗: 網友A: “我乙肝兩對半五項全陰,昨天去市里的防疫中心打乙肝疫苗,醫生都沒有問我要國產的還是進口的,開完單子去交錢,居然要68!!我還有兩針要打吶,總價都要超過200了,心痛~是不是被坑了?” 網友B: “剛才給小孩子去打疫苗,疾控中心的人勸我們打乙肝加強針,一百塊一只,我記得三年前打的是三十五,怎么漲價那么厲害?” 網友C “我們那里進口的100,98的疫苗,2塊的注射費,說是加強的,國產67,我記得前幾年國產的才17,要打三針,進口的不記得了,但肯定沒一百,是漲的厲害。” 小編總結: 地區不一,價格會有些微差異;生產廠家不一,價格也會不一;進口與國產的價格當然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總的來說,國產的一般在10-30元/針,進口的>50元/針。根據個人產生的抗體情況,有效期有的3-5年,有的則可維持15年之久。
專家表示,目前臨床顯示,對于正常人而言,接種乙肝疫苗并不存在嚴重的副作用,即便是不良反應出現也較少。一般要是出現不良反應就是以下幾種情況: ①一般接種后24小時內,在注射部位可出現疼痛和觸痛,多數情況下于2~3天內自行消失。 ②接種疫苗后72小時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反應,一般持續1~2天后可自行緩解。 中低度發熱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可自行緩解,必要時可對癥治療。兒童打疫苗后出現低熱、針孔處正常的,一般在預防接種后24小時左右出現。5-10%的兒童在接種4-10天后發燒,輕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為重的。如果重度發燒可服用退燒藥。一般體溫恢復正常后,其他癥狀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③接種部位輕、中度的紅腫、疼痛,一般持續1~2天后可自行緩解。 注射部位腫大的硬結范圍又分為輕、中、重。
注射前檢查乙肝五項 主要的目的是確認是否正在感染或過去感染乙肝病毒,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不能注射乙肝疫苗的,感染過乙肝病毒的體內已經有保護性的抗體,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而正在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即使打了乙肝疫苗也沒有作用,所以注射乙肝疫苗之前進行一次乙肝五項指標的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些情況不可以接種疫苗 患有皮炎、化膿性皮膚病、嚴重濕疹者;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者;神經系統包括腦、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后遺癥、癲癇病者;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者;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體質者;有血清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蕁麻疹及對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藥物過敏者,患有以上疾病的成年人不宜接種乙肝疫苗。 接種前不能發燒 在乙肝疫苗注射之前不能有發燒(超過37.5℃)的現象,也不要選擇自己感冒的情況下注射乙肝疫苗,這樣的情況自身的免疫力非常低,注射完之后可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呢,這個是因人而異的。一般在選擇是否注射乙肝疫苗之前,都會先進行化驗,如果乙肝三系統檢查均為陰性,轉氨酶正常,就要按照0-1-6程序全程接種乙肝疫苗,意思就是接種完第一針乙肝疫苗間隔一個月后接種第二針,間隔6個月后接種第三針乙肝疫苗。 新生兒注射乙肝疫苗的話,如果是父母雙方均無乙肝,就要在新生兒出生的24小時內注射第一針,1個月后打第二針,6個月后打第三針。 乙肝疫苗接種后產生的抗體水平隨時間逐漸下降。一般接種疫苗,注射3針后1個月97%的人都可測到表面抗體;第2年仍保持在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體滴度也下降。 是否需要再次接種疫苗,主要是要在測定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后,決定何時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國際單位/毫升者,應在半年內接種。抗體滴度大于10國際單位/毫升可在6年內復種。我國的多數學者建議免疫后3年內加
乙肝病毒攜帶者(AsC)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HBV),沒有肝炎癥狀和體征,肝功能等各項檢查正常,1年內連續隨訪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 均在正常范圍,肝組織學檢查一般無明顯異常的群體。肝組織學檢查一般無明顯異常的群體。 乙肝患者是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并且正在發病,表現出肝臟在受損狀態,僅僅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不能稱為乙肝患者。 目前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人數眾多,大約有接近一億。而患者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形式,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人是處于健康攜帶病毒者,另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成為了乙肝患者。 感染乙肝病毒后成為了乙肝患者,主要的是感染者自身的免疫情況出現了問題所至,感染者中有少部分人因為自身的免疫情況不佳,于是從病毒攜帶者發展成為了患者。 大多數人感染后并不會導致肝臟疾病的發生。其中有許多是一過性的攜帶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統的完整性而
調精神 秋天是成熟和收獲的季節,氣候宜人。但隨著氣溫逐漸下降,日照減少,特別時至深秋,落葉蕭蕭,一派蕭瑟景象,容易使人產生悲愁與傷感,更易勾起肝病患者的自怨自憐,憂郁寡歡,悲觀消極。這對肝病的恢復是極為不利的。 過度抑郁與悲愁,不但會使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紊亂,抵抗能力降低,而且可以引起消化功能減弱,食欲減退。這樣,不但會造成受損肝細胞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吸收不良和缺乏,也會直接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 因此,肝病患者要有意識地從悲秋的消極情緒中擺脫出來,變悲秋為樂秋,保持心情舒暢,樂觀坦然,充分享受秋光。就如蘇東坡詩中所云“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又如劉禹錫認為的那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常持此種情懷,則抑郁可去,樂觀可保。 同時,家人、友人、醫護人員也應對肝病患者進行勸慰與寬解,悅其心意,讓其保持樂觀坦蕩的情懷。這對穩定患者的心情十分
杞棗雞蛋湯 做法:枸杞子30克,紅棗10枚,雞蛋2只。枸杞子洗凈瀝干,紅棗洗凈去核,一起放于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燒開后,加入雞蛋煮熟,調味即可,分2次食用。 功用:補肝腎,健脾胃,滋陰潤燥,養血除煩。適用于肝腎虧損、脾胃虛弱者已經以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鯽魚赤小豆湯 做法:鯽魚500g(用鍋煎至微黃)、赤小豆100g、花生50g、大腹皮50g、大棗10枚、清水2000毫升,熬成750毫升,去渣飲湯吃魚即可。 功用:有健脾、利水、消腫功效,多用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保健。 參芪兔肉湯 做法:兔肉500g、黨參50g、北芪30g、蓮子30g、冬菇50g、陳皮10g、清水2000毫升,熬成750毫升,飲湯吃肉即可。 功用:養肝、強身健體、補氣血,促進肝病恢復,有強身健體、養肝護肝之功效。 丹參黃豆湯 做法:丹參10
金銀花山楂茶 此茶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肝炎病毒、肺炎雙球菌等多種病毒、細菌有抑制作用,還有強心降脂、延年益壽的作用。 綠茶 綠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堿、葉綠素、兒茶素等成分,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菌、助消化、降血脂等多種功效,適當飲用可達到養肝的目的。 荸薺橘茶 使用與乙肝小三陽的輔助治療,有理氣健脾、清熱育陰、祛濕化痰的作用,是潤肺養肝、生津止渴的佳品。 椰子生地茶 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生地汁清熱涼血,能夠清除肝臟中的病毒,起到保肝護肝的作用。 柳葉茶 有清熱解毒,抑制細菌、病毒的作用,飲用時無任何毒副作用,在乙肝小三陽初期能夠肝細胞修復。 雞骨草茶 被稱之為疏肝止痛退黃茶,其性涼,味甘微苦,具有清熱解毒、疏肝止痛、退黃的功效,此藥茶適用于肝炎患者伴有黃疸、肝區不適的
空腹問題 乙肝五項檢查不需要空腹檢查,但是乙肝五項常常和肝功能或乙肝B超檢查一起檢測,來判斷乙肝情況。而肝功能和乙肝B超檢查必須空腹,才能保證檢查的準確性。所以如果要同時檢查乙肝五項、肝功能(肝臟B超)時,必須空腹。 不宜進食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主要是因為肝功能檢查結果中包含谷丙、谷草轉氨酶以及膽紅素等機體敏感指標,以免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選擇正規醫院 正規的大醫院設備先進,醫生經驗豐富,自然對檢查的結果的判斷也更準確。 忌過度勞累 過度勞累、熬夜、做劇烈運動等都有可能引起肝功能異常波動,而影響肝功能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停藥 如果在檢查前還在服用某些藥物,那么最好是在檢查前的一兩天就停止用藥,以免影響檢查。
首先我們把乙肝五項檢查標一個號,再分析結果 乙肝五項1陽,其余陰 表明急性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后期;HBsAg病毒攜帶者。 乙肝五項2陽,其余陰 ①曾經接種過乙肝疫苗,且有免疫;②既往曾感染過乙肝病毒,但已出現免疫性抗體;③可能出現假陽性。 乙肝五項5陽,其余陰 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現處于恢復期。 乙肝五項1、5陽,其余陰 俗稱的“小二陽”①急性HBV感染;②慢性HBsAg攜帶者;③傳染性弱。 乙肝五項2、5陽,其余陰 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現已康復且已有免疫力。 乙肝五項4、5陽,其余陰 ①既往感染過HBV;②急性HBV感染恢復期,乙肝表面抗體出現前的窗口期。 乙肝五項1、3、5陽,其余陰 俗稱的“大三陽”①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乙肝表面抗體 是對乙肝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血清中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越高,保護力越強,持續時間也越長(3-5年以上)。 乙肝核心抗體 通常在乙肝表面抗原出現后3-5周,肝炎癥狀出現前即可在血清中檢出,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體陽性常標志乙肝病毒癥狀復制,有傳染性,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 乙肝e抗體 在乙肝e抗原轉陰后數月出現乙肝e抗體陽性。乙肝e抗體陽性預示患者的傳染性已顯著或相對降低,病毒復制程度已降低或明顯緩解。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 乙肝e抗原 在乙肝病毒感染后表面抗原陽性同時或其后數日可測得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原在血內高峰期是乙肝e抗原的高峰期。乙肝e抗原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傳染性強。
輕度患者 輕度肝炎性乙肝小三陽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容易出汗、嗜睡、口喝、看書眼睛容易疲勞等乙肝小三陽的臨床癥狀。 病毒無復制性 體內攜帶乙肝病毒乙肝小三陽患者,體內乙肝病毒沒有復制,傳染性不強,會有厭油、食欲不振、乏力、懶動、低燒等乙肝小三陽的臨床癥狀。 病毒有復制性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復制繁殖,則可以出現乙肝小三陽的臨床癥狀,常見癥狀有: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減退、感到惡心、厭油、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為重癥肝炎。 重型患者 重型肝炎性乙肝小三陽的臨床癥狀: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譫妄、昏迷等
肝臟代謝的驅動力: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的基礎營養,它是構成抗體、激素、酶和各種組織器官的基本成分。蛋白質是肝功能正常運轉的驅動力,肝臟代謝依賴于體內蛋白質的充足攝入,一旦缺乏可表現為代謝失常、免疫力低、水腫等,致使肝病久治不愈。 乙肝患者要提高蛋白質的攝入量,多吃牛奶、禽肉、蛋類、大豆類、牛肉、魚肉等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質食物。 護肝因子:硒元素 硒被稱為“護肝因子”,它是保護肝臟最重要的營養物質。硒是強效免疫調節劑,它具有強氧化性和強抗癌活性,適當補硒可增強肝臟免疫力,全面提高人體的抗氧化水平,促進肝臟抗毒、排毒,有效預防肝纖維化和肝癌的發生。 研究表明,缺硒的肝炎患者轉為肝癌的危險性是其他人群的202倍,現代醫學常讓乙肝患者服用體恒健牌養肝片等補硒護肝,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乙肝病人平時可多吃蛋類、瘦肉、動物肝臟、蘑菇、芝麻、蘆筍等含硒高的食物。
劉德華 2006年,劉德華擔任乙肝防治宣傳大使,主動公布自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我是在農村出生的,然后很小的時候生病,送到城里的醫院時,發現已經感染了。我今天到這里,也是想告訴所有人,只要治療得當,這個病并不可怕。” 劉德華自己對于病情也很坦然。他還用自己的感受來教育公眾不要歧視乙肝病毒攜帶者:“我從沒覺得自己是個異類,見不得人。” “羽泉”組合的陳羽凡 羽凡透露早在1993年自己高二的時候就被檢查出有乙肝,病情數次復發,“第一次住院22天,第二次再住院就變成了兩個月,然后第三次再住院就變成了3個月。大年三十的時候,我一個人被隔離躺在全是紫外線消毒的房間里,身體像灌了鉛一樣,當我第四次還是第五次犯病然后拿到化驗單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在家偷偷給自己輸液,不想讓爸媽知道又復發了。” 病痛的折磨讓羽凡有了輕生的想法,“我那一段曾經想到過死,我都要站到窗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