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鄭州一家同志酒吧。臺上妖嬈嫵媚的歌者,一律是二十歲左右的男生。對他們來說,從白天到黑夜,不僅是時間的轉變,還是從“男人”到“女人”的輪回。
探訪同志酒吧
鄭州的這家同志酒吧地處市中心,靠近火車站,但所在的街道并不熱鬧,給人靜謐之感。酒吧的木板門有些陳舊,上面掛一個霓虹招牌,閃閃發光。晚上九點鐘,酒吧座位上空空蕩蕩,鄭州同志的夜生活尚未開始。我在門口找個位置坐下,偶爾幾個男扮女裝的“易服同志”從身邊走過,濃妝艷抹,身材性感,胸前不乏一條顯眼的“事業線”。酒吧的員工各就各位,有人準備酒水,有人排練節目,有人在柜臺前整理賬目。阿木和他的朋友阿領在一起生活十多年了,倆人一起經營這家同志酒吧。阿木身材魁梧,神色溫和,說起話來每個字都發音清晰,偶爾對員工指點一下。阿領則頗顯低調,微微駝著背,默默做著事。
阿木八十年代讀大學,在圖書館一本雜志里讀到一小段關于同性戀的描寫,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同性戀”這個概念。至今,他回憶起來,還略顯興奮地說道:"我很震驚,原來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都是同性戀。"阿木從小到大都覺得和男生在一起很愉快,但一直都沒有明確自己的性身份,直到他的大學班主任對他表白。那時學校組織籃球比賽,阿木和班主任都入選了校男籃,兩人經常在一起訓練。
“那時候不叫輔導員,叫班主任,他年紀比我還小。有一次,我一個人在宿舍午睡,他來到宿舍,對我說,他喜歡我。我說老師喜歡學生很正常。他看我沒明白,又說他愛我。我說老師愛學生也很正常。”阿木回憶起他的“初戀”說。
“你這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吧?”我問。
“我當時毫無思想準備,也害怕呀……隨后他說他是同性戀,我若是接受他,就和他在一起,若不接受,就當什么都沒發生。”阿木當時不置可否,但等到打完比賽的當天晚上,倆人便“住到了一起”。
兩年后阿木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北方的一座城市工作,班主任則去北京工作。倆人經常用BP機聯系,一年總要見上幾次面。后來班主任迫于父母的壓力,和異性結婚了。倆人分手,再無來往。
“你怎么來到鄭州的?”我問阿木。
“我跟單位請了個假,然后一去不返。我想看看會不會餓死。”阿木似乎對當年的“壯舉”很自豪。“我找到一家集團公司,做駐外經理,被派到鄭州工作。到鄭州后,我打聽到鄭州同志的露天聚會點在哪兒,就去那兒逛,有幾次還差點被占了便宜。我和阿領就是在那兒認識的。他以前被騙過,警惕心很強。我不管,我繼續和他聯系,請他吃飯,對他好。后來他接受我了,我們就一起搬到關虎屯住,一起做生意。時間久了,我們的關系更像親情,彼此惦記、關心,簡簡單單的過日子,就這樣。”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