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十八年前燦爛輝煌的午夜開辟了中國的另一個新紀元;再回首,十八年前那一聲激情澎湃的宣告聲牽動了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當五星蓮花綠旗在浩瀚夜空下冉冉升起的時候,十三億顆心臟的脈動奏成了同樣的 旋律;當義勇軍進行曲縈繞在月光下的時候,十三億雙眼睛又是如此的專注,如此的感動。
五(1)中隊蔣心悅同學帶我們回憶了那段歷史。澳門的回歸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回歸祖國的這十八年間,澳門成為了珠江三角洲進 出口的門戶和東西方貿易及文化交流的橋梁,并且繼續發揮著它不可取代的作用。
今天,我們站在五星紅旗下,站在祖國這歷經風風雨雨還依然熾熱的土地上,深感我們 這一代人肩負的責任。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應以前進的姿態奮斗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李秀老師提出倡議:同學們,讓我們不負厚望,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自強不息!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國愛校,努力拼搏。
“你可知“mu-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同學們,你們是否還記得這首由聞一多作詞的七子之歌?明天是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18周年紀念日,想必這首歌一定又會回蕩在無數澳門同胞們的耳畔。18年前的12月20日,澳門在吶喊,華夏在歡慶,世界在沸騰。澳門同胞們經過400多年的艱苦奮戰 ,終于回到祖國媽媽的懷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澳門的割讓說明了落后就要挨打,澳門的回歸昭示著只有祖國強大才會有尊嚴!
翻開歷史的篇章,從古至今多少知識分子為了國家獨立與富強不懈努力。在唐朝的破碎河山中,我們看見了一位詩人——杜甫。生活于他確實卑微凄苦,但他不論自己處在何種境遇,都沒有抱怨天命,可憐自己,始終惦記著國家人民,在風雨漂泊的夜晚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放眼全唐,又有幾人能像他一樣憂國憂民?
而如今的中國,已經驕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G20峰會在我國成功舉辦,一帶一路拉動了四十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航空母艦成功起航,如今的中國,已在政治、經濟、科技方面舉得傲人成績,如今的中國,已有足夠的資本讓每個中國公民為之自豪。如今的我們,可以響亮的拍著自己的胸脯和別人說“我,是一名中國人!”
但愛國絕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應立足于我們身邊的具體行為。作為學生,我們要從點點滴滴小事起,把愛國化為具體的行動。愛國,首先要愛校。
我們作為東中學子要繼承和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做到有根治于內心的修養,做有文化的東中人。成才先成人,愛國先愛校,我們要從小處著眼,哪怕是撿起一張廢紙,擰緊一個水龍頭,向老師主動問好,扶起一個摔倒的同學,只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就是愛校。
同學們,歷史的書籍仍在不斷翻動著,復興中華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圖上回蕩不息,讓我們更加努力拼搏,在未來的雄譜上寫出無愧于千秋萬代的新篇章!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12月20日”墻上的日歷赫然顯示出這個日期,這是澳門回歸祖國的紀念日,它回到母親的懷抱已有18周年了。澳門的割讓,說明“國家落后就要挨打”澳門的回歸,昭示著“祖國強大才有尊嚴”。 用心去感受14年前的12月20日,你定會和我一樣,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在那一天,曾“寄人籬下”幾個世紀的澳門,終于回歸到祖國的懷抱,分散多年的親人相持兩手淚眼汪汪。
那是一個無比光榮、揚眉吐氣的好日子。 不管是站在電視機前,還是立在國旗下,人們都昂首挺胸,專注地凝視著五星紅旗和蓮花圖案的區旗在澳門上空冉冉升起。鏡頭里閃過一張張熱淚盈眶的臉,時間仿佛也停滯下來了。鏡頭在拍攝,燈光在閃爍。瞬間的短暫的,卻在記憶里化成永恒。 幾百年的風雨,幾百年的滄桑,凝于短短一句問候:澳門啊,別來無恙?從此澳門終于可以重新展開新的一頁。同樣也標志著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再也沒有殖民統治。多少年來的傷口,終于可以愈合。 對于過去,我們無法忘記,因為看著傷痕,我們的心還會隱隱作痛。但是我們不能不釋懷、不自豪,因為我們是憑借著國家的日益強大,以和平的手段讓國土失而復得。
現在中國,在國際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名望;愛好和平,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已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親愛的同學們,歷史賦予我們這代人神圣的使命,去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國。我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啟超曾歡呼:“今日之世界全靠青年,青年強則國強,青年雄于世界則過雄于世界。”于是,我們今天的努力賦予更深刻的含義。“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個世紀前當時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周恩來發自肺腑的吶喊,正是我們努力奮斗的含義所在。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