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維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
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宋代】范成大
秋期如約不須催,雨腳風聲兩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景似潮來。
酒杯觸撥詩情動,書卷招邀病眼開。
明日更涼吾已卜,暮云渾作亂峰堆。
【唐代】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
常愁夜來皆是蝎,況乃秋后轉多蠅。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
【唐代】李白
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宋代】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首先飲食宜多食酸甘之品,少食辛辣寒涼食物
由于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制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
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于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
夏季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于外,反易被外邪所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運動之后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常說的“夏練三伏”,并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
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于出現不適。
夏季午睡的時間一般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時間過短達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時間過長不但會讓人頭腦發昏,肢體無力,還會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
夏屬火,與心相應,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