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暑幾日幾時幾分:7月23日10:50:16 星期二 己亥年(豬年)六月廿一
大暑時間是在每年的7月22日或者7月23日。大暑作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位于黃經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
2020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6:36:44,農歷2020年六月(小)初二
2021年大暑時間:7月22日22:26:16,農歷2021年六月(小)十三
2022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4:06:49,農歷2022年六月(大)廿五
2023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9:50:15,農歷2023年六月(小)初六
2024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5:44:11,農歷2024年六月(小)十七
2025年大暑時間:7月22日21:29:11,農歷2025年六月(大)廿八
喝暑羊
大暑時節,山東棗莊有“喝暑羊”的習俗。棗莊吃伏羊的習慣,與當地的農事、氣候有關。棗莊是有名的麥產區。人伏之時,正值麥收結束,是一個短暫的農閑期:人們開始想吃點什么好?新麥饃饃不可少,狠狠心,再殺只羊,把出嫁了的閨女接回來吃新麥饃饃,喝羊肉湯。各家紛紛效仿。久而久之便成了一方民俗。每逢大暑日,山東棗莊的羊肉館,便會出現人滿為患的場面。
在大暑這一天,山東南部地區有“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去“喝暑羊”。
送大暑船
在浙江臺州沿海有大暑送“大暑船”活動,此活動已歷經幾百年的歷史。相傳“晚清時,臺州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每至大暑疫病流行最為嚴重。世人認為是五圣所致〔相傳五圣為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鐘仕貴等五位,均系兇神),于是人們建五圣廟,有病向五圣祈禱,祈求驅病消災,事后以豬羊等供奉還愿。葭沚沿江漁民居多,為保一方平安,后選大暑為供奉日。并用漁船將貢品沿江送到江口外,以示虔誠之心。久而流傳,便形成“送大暑船”的習俗。及至現在逐漸演變成霞址附近一帶的節日盛會。
吃荔枝
在大暑節那天福建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習俗,叫做“過大暑”。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譜》中載:“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時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紅白相映,更能襯出荔枝色彩的嬌艷;晚間,浴罷,新月照人,是吠荔枝的最好時間。”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與人參相等。
到了大暑時節,福建莆田人都會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等食品,謂之“過大暑”。荔枝多產于我國南部,尤以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合稱為“南國四大果品”,它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尤其能補養大腦組織,增強肌體免疫力,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大暑這一天,人們將采下來的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涼后取出來享用。
吃仙草
在廣東,人們有大暑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是一種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所以被稱為“仙草”。人們將仙草的莖和葉曬干后,做成燒仙草,即廣東人說的涼粉,吃下去可以祛暑。仙草還可以入藥,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賞荷采蓮
六月二十四日,相傳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間有賞荷花的習俗。江蘇常熟、通州、吳縣等地,是著名的觀荷之處,觀荷納涼,游船眾多,景象頗為壯觀。《吳郡記)中載:“荷花蕩在葑門之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畫舫云集,露韓則千花競笑,舉袂則乳云出峽,揮扇則星流月映,聞歌則雷輥濤趨,蘇人游治之盛,至是而極矣。”其他地方像河北的雄縣、河南的羅山,則在六月六日起賞荷,仲秋后方始結束。北京什剎海的荷花開得也很繁盛,夏季游人絡繹不絕。《內觀日疏》稱六月二十四日為觀蓮節,女子采了蓮花送給丈夫,就如同以蓮子相贈。表達綿綿情意。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