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活動:蛋寶寶站起來
活動目標:
1. 通過游戲,探索讓蛋立起來的方法。
2.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發展幼兒想像力與動手能力。
3. 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熟蛋若干,沙子、瓶蓋、玻璃瓶、積木、碎布等。
活動過程:
1. 出示雞蛋寶寶的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瞧!它是誰呀?蛋寶寶遇到一個難題,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樣站起來做游戲,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2. 自由探索,尋找蛋站立的方法。
請幼兒討論思考。每位幼兒一個蛋,幼兒探索,尋找在桌面上讓蛋站立的方法。教師觀察、鼓勵。
幼兒交流操作方法。教師根據幼兒操作、交流情況作簡單小結。
提出問題:有沒有不把蛋磕破就讓蛋寶寶站立起來的方法?
3. 提供不同材料,請幼兒再次尋找讓蛋立起來的方法。
● 出示并介紹為幼兒準備的各種材料。
提醒幼兒注意事項:輕拿輕放、不將沙子亂撒。
●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試驗。
● 教師觀察指導,給幼兒提供幫助。
引導幼兒使用各種輔助材料讓蛋站立。鼓勵幼兒多試、多想、多觀察。幼兒相互參觀,交流方法。
● 師幼共同總結讓蛋站立的各種方法。
活動延伸:
蛋寶寶送禮物。
小班活動:有趣的蛋寶寶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對蛋的興趣。
2. 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特征以及它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3. 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雞蛋、鵪鶉蛋若干,母雞和鵪鶉圖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1. 尋找蛋寶寶并與蛋寶寶做游戲。
2. 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外形特征。
提問:剛才是怎樣與蛋寶寶做游戲?
蛋寶寶為什么可以滾動?搓蛋寶寶時有什么感覺?它們的媽媽是誰?
3. 游戲:給蛋寶寶送紅花。
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蛋寶寶?為什么?
4. 找出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問:雞蛋與鵪鶉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結: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是都有蛋黃和蛋白、蛋殼,都是橢圓形,都有營養,都可以進行孵化;不同之處是大小不同,蛋殼上的花紋不同,媽媽不同,孵化出來的寶寶不同。
5. 自己剝蛋殼并品嘗蛋寶寶。
活動延伸:
區分熟蛋和生蛋。
大班活動:不倒的蛋寶寶
活動目標:
1. 在玩玩做做中,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體驗探究的樂趣。
2. 主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發現與想法,認真傾聽他人的表述。
活動準備:
準備蛋寶寶兩組:一組為“不倒的蛋寶寶”,一組為“會倒的蛋寶寶 ”。蛋寶寶的數量同幼兒人數。準備小石塊、小沙包、橡皮泥、膠帶等,還有集體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1. 創設情景,發現問題。
幼兒觀察并描述蛋寶寶的外形特征。
幼兒自由玩蛋寶寶,觀察并討論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并將幼兒的發現記錄下來。
2. 猜測并實驗驗證。
● 猜測和交流。
教師:為什么有的蛋寶寶推來推去不倒,有的蛋寶寶推一下就倒呢?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教師將幼兒的發現記錄下來。
● 實驗驗證。
● 探究蛋寶寶不倒的原因。
教師:“為什么有的蛋寶寶身體里放了東西就推不倒,有的蛋寶寶一推就到了呢?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成功的作品失敗的作品。
教師小結并將幼兒的發現記錄下來。
3. 再次實驗驗證,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我們的發現再試試能不能做成“不倒”的蛋寶寶。
幼兒自由制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