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與義 朝代:宋代
原文:
自瑣闥以病得請奉祠。卜居青墩。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拿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拼音解讀:
zì suǒ tà yǐ bìng dé qǐng fèng cí 。bo jū qīng dūn 。lì qiū hòu sān rì háng ,zhōu zhī qián hòu ,rú cháo xiá xiàng yìng ,wàng zhī bú duàn yě 。yǐ zhǎng duǎn jù jì zhī biǎn zhōu sān rì qiū táng lù 。píng dù hé huā qù 。bìng fū yīn bìng dé lái yóu 。gèng zhí mǎn chuān wēi yǔ 、xǐ xīn qiū 。 qù nián zhǎng hèn ná zhōu wǎn 。kōng jiàn cán hé mǎn 。jīn nián hé yǐ bào jun1 ēn 。yī lù fán huā xiàng sòng 、guò qīng dūn 。
翻譯:
我曾在紹興四年(1134)出守湖州時路過這里,時已秋深,道中荷花已一朵不存。到次年乙卯重來,是立秋后三日,只見滿湖荷花盛開,舟前舟后,有如朝霞相映,一望無垠,遂記之以詞。
劃著小舟在荷塘上行駛了三天,小舟在水面上平穩地行進著,兩岸的荷花紛紛向后退去。我因為托病假才有機會來此一游,又恰好遇上滿川雨后新秋的美麗景色。
后悔去年乘船時候太晚,只見得滿塘殘敗的荷花。今年我拿什么來報君的恩情。只好乘船相送,一路繁花到青墩。
注釋:
甲寅(yín)歲:即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
春官:即禮部侍郎。
出守:出任太守。
湖(hú)州:今浙江省湖州市。
秋杪(miǎo):秋末。
無復存:意謂全部凋萎。
乙卯(mǎo)歲:指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
瑣闥(suǒ tà):指宮殿門上鏤刻的連瑣圖,這里代指宮門。
奉祠(cí):宋代設祠祿之官,有宮觀使、提舉宮觀、提點宮觀等職。多以宰相執政兼領,以示優禮。老病廢職之官,亦往往使任宮觀職,俾食其祿。以宮觀使等職,原主祭祀,因亦稱為奉祠。
卜(bǔ)居:用占卜選擇定居之地。后泛指擇地定居。
青墩(dūn)鎮:湖州南邊的一座小鎮。在桐鄉縣北二十五里,與湖州烏鎮一水相隔。
朝霞相映(yìng):形容荷花盛開色澤鮮艷。
扁(piān)舟:小舟。
秋塘(táng):指荷塘。
平度:船在水面平穩行駛。
病夫:詞人自指。
更值:又遇上的意思。
洗新秋:形容雨后天空明凈,猶如用水洗過一般。
拏(ná)舟:謂牽舟,這里指乘船。
賞析:
這首詞的上闋,以輕松的筆觸捕繪了清新的景致,彰顯出詞人無官一身輕的瀟灑自在。”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兩句中,“三日”是寫實,從臨安到青墩,水路約需三日行程;“秋塘”點明季節和時間,用語精練而又準確;“平度”二字,寫出了舟行的平穩,反映了詞人心情的恬適。“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兩句中,“病夫因病”,詞人自稱“病夫”,其實不過是“引疾”,不是真正有病。所謂“因病得來游”。也是一種因禍得福的遁詞。表面上像是暗自慶幸,實際上是聊以自嘲,內心當藏有難言的痛苦。語言直而能紆,質而見巧,從而刻畫了詞人內心痛苦而外貌曠達的自我形象。
詞的下闕“去年長恨拿舟晚,空見殘荷滿”兩句,使詞人的思緒從眼前轉移到了過去,與上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空”字與前面的“長恨”相呼應,表達了無限悵憾的心情。從詞情發展上來說,是一跌。“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二句,詞筆又拉回來寫乙卯歲奔赴青墩的情景,徑承上闋意脈,抒發此時感慨。從詞情來說是一揚。在這一跌一揚之中,詞人的喜與恨種種感情變化,內心矛盾,便曲曲傳出,沁人心脾。
全詞在藝術結構上勻整對稱,濃淡相宜,情景事渾然一體。行文意境清曠,抑揚跌宕,情寓景中,頗耐尋味。在虛虛實實中刻畫了詞人樂觀曠達的自我形象。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