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遵循自己的生長規律成長是所有早教機構都共同遵循的一條主導線。通過各種途徑我們也能很全面的了解到孩子各個不同時間段的特點。那么,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多細心去觀察孩子當下的行為是屬于什么情況什么原因,應該給他提供什么樣的環境、尊重接納孩子的性格特點。當你做到這幾點以后,你就會慢慢的更清晰你的孩子需要什么了。
其實只有一句話:不打擾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好方式!孩子玩或操作玩具、教具時,父母只需要作為前期正確的動作示范,然后安靜的觀察孩子,他發出求助信號時給予小部分的幫助。讓孩子自己去反復嘗試,不斷的積累經驗,最后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這個過程孩子不斷的思考、動手,他的大腦就得到了正面的發展。在早教機構里的認知操作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老師都是示范和觀察的角色。過多的教和指導會影響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當自理能力達到一點量的積累就會質變成為獨立性。蒙特梭利院里有個很好的環境就是把教室變成一個自由的家。孩子能夠在里面自己吃飯,切菜,洗手,上廁所,看書,睡覺……相當于我們一個成人在自己家里的自由程度。但是為什么孩子在家里要受到種種的束縛,卻要花費高額的費用去早教中心學習這些本在家里就可以學到的東西呢。所以,我們自己在家時觀察到孩子有獨立進食的欲望時就可以讓他嘗試自己吃;對刷牙感興趣時就可以給他個牙刷每天跟你一起刷牙;穿衣服的時候可以每天細心的告訴他手胳膊腿……一點一點的讓他參與進來,再慢慢把參與的部分擴大。最后你會驚訝的發現,不知不覺中他能夠自己吃飯穿衣穿鞋子,越來越獨立,并且非常的的喜歡自己能干的小手,什么事情都愿意自己做。這個時候,父母是不是可以少了很多工作量呢。
不同的早教機構可能能夠給父母和孩子提供很多不同的指導和方式。但是他們都非常注重并且共同強烈要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有效陪伴,享受歡樂的親子時光。這種陪伴可以是一起講故事、看書、跳舞、聽音樂、游戲、出游、購物、散步、聊天等等。不限方式,但是唯一的要求是,父母要放下自己手中所有的事情,全心全意的陪伴在孩子身邊,哪怕只有十分鐘。孩子也會非常容易的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溫暖。陪伴能夠讓孩子建立安全感,能夠讓孩子感受愛,學會愛。
音樂和繪畫還有手工,這些對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會一直跟著音樂扭動身體。兩歲左右有個涂鴉的敏感期。我們可以做的是找一些好聽、節奏感清洗,適合孩子的音樂和孩子一起做音樂游戲,跟著節奏打拍子等等。孩子開始亂涂亂畫的時候,給他一面大大的涂鴉墻,讓他的靈感和創造力充分的發揮出來。可以多和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手指游戲,鍛煉每一根手指頭,使他的精細動作變得更好。而這些也都是早教中心里很常見和推崇的音樂課和美勞課。確實我們可能沒辦法做到像教材那樣精致準確,但是我們的粗糙卻能更過的保護孩子內在的靈感和創造的力量。
在家里給孩子一個房間或是一個角落。安排好孩子的私人物品。把所有權和管理權交給孩子。讓他在自己的區域里做自己的國王。里面可以放一些益智玩具書籍和孩子最愛的玩具。給一個靠枕或舒服的椅子,讓他享受自己的美好時光。
早教早教,教父母育孩子。最終就是希望父母通過早教環境的熏陶能夠端正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影響人,這是其他任何的機構或者學校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我們希望孩子怎么樣,父母就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孩子吧。
孩子的大腦吸收的信息越多,突觸連接越發達。大腦得到的發展就越好。房間里的一切很快就不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了,外面的世界更加的豐富精彩。生命的前三年,大腦發育就基本完善了,所以乘著這個飛速發展的時刻,一定要多帶孩子出去,不管是看山看水看人看樹看博物館都好,一定盡可能的豐富擴大孩子的眼界。并且,給孩子提供的景致要正面積極美好的。千萬不是帶著孩子出去看你打麻將。我們要的是陶冶孩子身心,讓他由內而外的美好起來。
簡而言之,我們或許不選擇早教。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做一個負責任的父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選擇什么顏色,孩子就吸收得到什么顏色。而早教就是把各種美好的顏色集中到一起展現給孩子。我相信,我們也能夠做到。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