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和周圍人交流
這是讓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這種情況背后的原因也有很多種,比較大的可能是孩子因為經常被批評、指責,變得不愿意說話。時間長了,孩子不再愿意和周圍的人交流,他會覺得盡量少說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被批評的幾率。
非常“自大”
有一些非常“自大”的孩子,這些孩子常以自己的感覺為中心,控制欲強且喜歡爭論。什么東西都要占有,隨時都想證明點東西,像這樣的孩子,總是想吸引別人的注意,同樣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過分依賴人
有時候明明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可他就是不愿意自己完成,非得依靠周圍的人來做。這類孩子經常擔心自己做得不好,不相信自己,找別人幫忙做肯定會比自己強。這多是因為以前孩子已經習慣家長給自己做好一切。
經常羨慕其他小朋友
總是看著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雖然孩子自己也有這些,但他總是覺得不如別人的,不喜歡自己的東西。這類孩子已經出現了對比,甚至攀比的心理。當自己的生活環境沒有其他小朋友優越時,逐漸會產生羨慕的心理,對自己的環境產生排斥,如果家長不進行正確地引導,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嫉妒心理。
過于聽話的孩子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不喜歡那些頑皮的孩子。但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軌,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益。那些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價值,自信心比較弱,對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事物容易懷有恐懼。他們把聽話作為自我保護手段,因為他們所犯的錯誤越小,所謂的“風險”也就越少,這都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現。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說到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最常聽到的說法就是:這有什么難的,多鼓勵鼓勵,多夸夸唄。
事實上,夸獎孩子的確是提升孩子自信心的好方法。相比較于棍棒教育、挫折教育,能夠從正面鼓勵孩子的家長已經是開明很多。但是,夸獎孩子也是有方法和禁忌的,運用不好,只會適得其反。
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孩子寫了一篇流暢的作文
無益的夸獎:
寫的不錯啊,將來一定能當大作家
有益的夸獎:
想法好獨特啊,這個比喻太恰當了。還有這個過渡的地方,很自然。這篇作文一看就是很用心的在寫。
(孩子的感受):我平時的閱讀書真沒白看,下次我要寫的更好。
別小看這簡單的幾句話,夸獎孩子絕對技術活兒,在這里有幾個小建議可以供大家參考:
? 首先,家長在鼓勵孩子的時候,應該發自內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誠和關心
真誠、關心,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首要條件。現在有些家長經常一遍看手機、看電腦,一遍跟孩子溝通,雖然也有給孩子的回應和鼓勵,卻總是讓人無法信服。
當孩子手舞足蹈的跟你談論他新認識的小朋友,或者興高采烈的跟你講述班級發生的趣事,而你卻只是用側臉對著他,偶爾給出“真棒”、“是啊”、“好主意”這樣的回應,他真的可以敏銳的感覺出其中的敷衍。孩子會覺得自己說的話毫無吸引力。
如果你希望孩子通過你的夸獎自信起來,請全神貫注地跟他在一起,用你的全部身心,去聽孩子講話,發現他的內在需求。如此,讓孩子知道,他們是被長按著的、值得愛的。這樣你的夸獎才是有效的。
? 家長在鼓勵孩子的時候,要少做比較,多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滋味
有些家長言必稱“別人家的孩子”,批評孩子是時候會說:“你看人家某某,怎么就能考100分,你怎么不能”,鼓勵孩子的時候會說:“你真棒啊,這次比某某高這么多分”,這種作比較的方法,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孩子的對手從來都不是某個孩子,家長這樣說的時候,孩子的格局就變小了。如果他的努力只是為了比某某強,那么也總有一天他會發現,自己唱歌比不過小A,自己賽跑比不過小B。通過這種比較得到的自信,一定是最不堪一擊的。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在自己成功的事情上得到贊美。愛迪生曾說:“你知道我是怎樣迷上發明的嗎?告訴你,我是從小時候用泥塊捏成城堡起步的。成功歡喜地告訴我,我可以創造一切。”在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成功時候的喜悅對孩子所產生的價值和魅力。
? 家長在鼓勵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把鼓勵的具體內容說出來,不要非常籠統的稱贊。
有了真誠作為前提,要解決的就是夸獎的方式方法問題。簡單說就是夸具體,不夸籠統。
例如,孩子寫了30個字,家長盡量不要說:“你寫的真棒!”應該認真看一下孩子寫的字,從這30個字里面挑選出幾個寫得不錯的字,并且告訴孩子:“這幾個字寫的又漂亮又整齊!”很自然的,孩子就明確了自己應該朝著什么方向努力。那些籠統的稱贊,只會讓孩子感到不真實。
? 家長在鼓勵孩子的時候,要夸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和天賦
如果孩子說:“今天班里畫畫,老師表揚我了。”家長回時要注意,如果總是用“你是最聰明的”“你是棒的”“你是最能干的”這樣的詞鼓勵孩子,就會讓孩子自以為“我天生聰明,不需要努力就做得很好”,因此孩子就很難再進步,久而久之,孩子漸漸地就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了。
家長在鼓勵孩子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
(1) 陳述事實。就是把孩子做的事情重復陳述一遍,這是對孩子付出的認同和肯定。
(2) 確認事實的可貴性,提升到一個品行塑造的高度。
(3) 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很開心、很高興,因為孩子成長的動因之一是“愉悅父母”。
(4) 鼓勵,相信繼續努力,為孩子指明方向。
舉例:回到家里,孩子幫你洗碗了,就可以這樣套“公式”:“寶貝,今天回到家里,你幫媽媽洗碗了,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媽媽心里特別高興,媽媽相信你以后也會經常這樣做的”,然后再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親吻。孩子就記住了,以后還會幫助你做家務,慢慢的,他會覺得自己能夠幫助很多人,養成樂于助人的性格,在集體里面自然受歡迎,也會更加自信。
好的鼓勵是通過激發孩子內在的動力,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勇氣去體驗和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中收獲自信,以后面對生活的每次考驗,都能發自內心的說出那句:我能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