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本報4月10日發表北京外國語大學成教院官群老師撰寫的“創造性的英語記憶法”一文以來,不少熱心的讀者提出了許多有關英語學習方法和效果的問題,比如:有人背誦和演講英語表現出色,有人對數字、運算的內容非常敏感,有人閱讀配有圖片的文章事半功倍,有人身體語言及表演勝人一籌,有人通過唱歌記歌詞過目不忘,有人合作式學習興趣高漲,有人寫日記或獨立學習專心致志,有人對動物、
植物、天文、地理方面的內容情有獨鐘。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偏好,不同的學習方法又會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特意與“英語多元智能教學法”研發人孟萬金博士和官群老師進行了一次對話。
記者(以下簡稱記):孟博士,聽說您是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第一位外語教育心理學博士,請你首先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一下為什么會出現上述現象?
孟: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語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視覺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體運動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節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際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認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8項智能,但每個人各項智能的發展卻表現出不同的優勢或優勢組合,如果每個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長的智能或智能組合來學習任何課程,都會取得理想的效果。上述現象是8項智能的典型特征在不同人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效果上的具體體現。
記:那么可以說,“英語多元智能教學法”就是多元智能理論運用到英語教學中的產物了。官老師,您作為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家,請您從外語教學角度談談你們是如何創立“英語多元智能教學法”的。
官:為克服傳統英語教學只能使少部分人學好的片面性,確保每個人都能輕松愉快地學好英語,我們以美國哈佛大學多元智能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在吸取古今中外英語教學法精華的基礎上,根據英語能力形成和發展規律,結合自身長期一線教學積累的經驗,創立了符合中國人語言學習“左右腦”互動特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