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秦聰,今年14歲,遼寧省錦州實驗中學初二學生。2000年,他作為遼寧省少先隊員代表,光榮地出席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受到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母親趙文晶,遼寧錦州師范學院副教授、新聞學院院長,2000年榮獲遼寧省教子有方“十佳母親”榮譽稱號,作為教育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組織的更新家庭觀念巡回報告團成員,于2002年5月18日—6月6日先后在多個城市做過巡回演講。
那么,這對母子間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趙文晶究竟又有什么教子高招呢——
文/阿 西
寬容,品質教育從小開始
秦聰3歲時,一個小朋友到家里來玩,不小心把他的鉛筆盒碰到地上。秦聰氣壞了,臉紅脖子粗地一個勁兒嚷:“你賠!你賠!”趙文晶急忙拉住秦聰:“人家又不是故意的,你應該原諒他。”秦聰還是不情愿,畢竟,那個鉛筆盒是他心愛之物。趙文晶就給他講了個故事:一個人在沙灘上散步,突然有個聲音對他說:“撿些卵石放到你口袋里,明天你會又高興又后悔的。”這個人照做了,第二天發現,石頭都變成了鉆石、紅寶石。他果然是又高興又后悔。高興是因為得到了珍貴的寶石,后悔是因為自己沒多撿一些。趙文晶對兒子說:“這些寶石,其實就是人一生中的珍貴品質,有寬容也有友誼,你現在發火,就會失去這些珍貴的東西。”秦聰想了想,問媽媽:“比鉛筆盒珍貴嗎?”趙文晶鄭重地點了點頭。秦聰想了想,痛痛快快地轉過身,握住了小朋友的手,和對方和好如初了。
上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上體育課,秦聰做老師的規定動作時,一個同學突然拉了下保護墊,結果令他重重地摔到了地上。誰知當趙文晶匆匆地趕到醫院時,秦聰對她說的第一句話竟是:“媽媽,他不是故意的。”轉身又對那個同學的母親說:“阿姨,你別批評他,我原諒他了。”那位家長流著淚說:“好孩子,我祈求你早一點好起來!”在場的人全都哭了。通過這件事情,趙文晶發現,兒子雖然還小,但他的確得到了比金錢還要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寬容。
仁愛,言傳與身教的結晶
現在社會中家長教育孩子要學會競爭、進取……這些教育當然是好的,但在這一過程中,卻往往忽略了仁愛教育。有一天,秦聰和爸爸、媽媽一起乘公交車,秦聰發現,爸爸總是站著,把座位讓給其他人,覺得很奇怪。趙文晶笑著說:“爸爸是男子漢,他把座位讓給了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一種仁愛、禮讓的美德。”秦聰暗暗地記在了心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