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任務就是幫助寶寶成長,比起運用懲罰的手段,讓寶寶學會自我約束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爸媽的“循循善誘”,讓寶寶自覺自愿地去做爸媽認為的適當的事。
講清后果繼續啟發
如果寶寶想出的解決方法還是不合理的,媽媽可以通過告訴寶寶這樣做會造成的后果,讓寶寶另想辦法。如果寶寶提議用紅色水彩筆在鏡子上畫畫,媽媽可以這樣說:“用紅色水筆是個好辦法,但這樣一畫鏡子會變成什么樣呢?”如果寶寶明白會弄臟鏡子,自然會再去想其他辦法。如果寶寶不懂,媽媽就要耐心解釋給寶寶聽,鏡子是用來照人的,如果用紅色水筆或者唇膏把鏡子都涂滿了,就不能從鏡子里照出人來了。寶寶明白之后,就繼續啟發寶寶:“那還能在什么上面畫圖呢?”很有可能,寶寶就會建議畫在紙上或者畫簿上。
強化對后果的認識
接下來媽媽就要讓寶寶為他剛才的行為做些補救措施了。這樣能讓寶寶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媽媽可以這樣說:“用紅色水筆在紙上畫畫真是個好主意,不過我們先要一起把鏡子上的唇膏擦掉。”在一起“勞動”的過程中,媽媽可以不經意地向寶寶指出唇膏印不好擦,新唇膏經“破壞”后的形狀也讓自己很難過,這樣做并不是要讓寶寶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而是要讓寶寶更清楚地知道這樣做的后果。
引導寶寶解決問題
如果寶寶并不是想畫畫,而是想用亂涂亂畫的方法引起媽媽的注意,讓媽媽陪自己玩,同樣也可以運用以上的引導方法來解決問題。
媽媽首先要幫寶寶整理一下他的想法:“寶寶不高興是因為現在沒人注意你。”然后詢問寶寶:“如果你想別人陪你玩,你應該怎么做呢?”啟發寶寶思考。
“如果沒有人陪你玩,想想寶寶可以一個人玩的事情有哪些?”
仍然要強化寶寶對后果的認識,和寶寶一起擦掉鏡子上的唇膏,同時也可以和寶寶列一列一個人就能玩的事情有哪些。媽媽可以和寶寶把這些事情畫下來貼在房間的顯眼處。
在寶寶或者爸媽有一方心情比較生氣的情況下,恐怕就無法用循循善誘來解決問題了。心情激動的那一方要冷靜一下,再來解決問題。可以讓寶寶待在某個特定的地方玩會兒玩具,讓寶寶冷靜一下,在這個過程中,爸媽要經常去問問寶寶心情是否平復。
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對解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在管教寶寶前,要收集足夠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比如,“寶寶今天晚上就是不肯收拾玩具。”
整理和這個問題有關的信息:
這樣的情況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