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曾出了一個神童叫仲永,8歲便能詩會文出口成章,朝野稱奇。其父攜子到處炫耀。可幾年后,這位神童卻銷聲匿跡,不見有大的出息。當時的宰相、詩文大家王安石曾親自去考察了這個孩子,事后大發感慨,寫了《傷仲永》一文。現今為人父母的也有不少重復了仲永之父的路,孩子稍有成績,或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事就喜出望外,對孩子進行夸大其詞的表揚或過分的物質獎勵。這種膚淺無知的做法,其后果也必然使孩子飄飄然不知高低,最終影響了孩子的進步。
異曲同工的是,有人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時,或是“重型炮”,或是“機關槍”,看上去聲勢大,威力足,卻達不到良好的效果,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魯迅先生曾說過,無論是“捧”還是“棒”都能夠“殺人”。因此,對孩子的教育要有“度”,既不能“捧”,也不能“棒”。正確的方法是:表揚宜準,批評宜巧。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