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起事來總是慢半拍,看在父母眼里是又急又氣,真恨不得幫孩子把事做完算了;究竟孩子為什么總是慢吞吞的呢?有些孩子先天氣質就是屬于慢吞吞型的,這種類型的孩子并不容易去轉變他的原有氣質,反而是父母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來關注他的需要。
孩子之所以行動、做事緩慢,一定有其原因,追究形成原因,耐心去協助他,才是最重要的。
小玉生長在富裕的家庭,生活的一切事情均有人代勞,因此她從來不自己動手,所以變得依賴心很強。進入幼兒園以后,許多事都非得自己動手做不可,小玉因為從來沒有做過,所以功課常做得比其他同學慢、也不能夠得心應手,經常落在同學之后完成。上音樂課時,老師耐心地教小朋友們敲敲打打、扭動身體去感受韻律,此時小玉的爸爸媽媽就在教室外看著,他們發現小玉的反應和動作總慢半拍,完全跟不上老師的口令,甚至不太敢與同學互動,爸媽不禁開始擔心小玉的學習狀況……
慢吞吞的典型表現 表現一:基本動作慢 起床、吃飯、穿衣等速度慢。喜歡賴床,起來了又躺下;穿衣服總找不到前后。
表現二:注意力不集中 把任何事情都與玩結合起來。
刷牙時喜歡玩
牙刷牙膏;洗臉時喜歡玩水;穿鞋時喜歡拿著鞋子在客廳里跑一圈。
表現三:愛撒嬌、等人幫忙 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就不肯吃飯、穿衣;任何事情沒有大人幫,就不愿意自己動手。
表現四:懶散,不知輕重 做動作,得先伸伸懶腰;四肢松軟,如,穿鞋時,鞋拿在手上,手一軟又掉在地上。遇事,從不著急。
動作慢有原因 孩子慢半拍、老是跟不上別人的速度,如起床、穿衣、穿鞋、收
玩具等,總是丟三落四,非得等到大人發脾氣才趕快做好。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慢吞吞的現象呢?
寶寶速度慢,沒有時間觀念,除了少部分是因為遺傳外,大部分都與家庭教育、家庭環境以及寶寶個性培養有關。要使寶寶速度變快,關鍵在于父母在平時的生活、教育中如何進行正確引導。2-3歲是寶寶教育的關鍵期,到了上幼兒園后,寶寶很多已成習慣的東西只有靠強制的辦法才能改變。
專家認為,造成孩子慢吞吞有下列幾種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慢吞吞常跟著“漫不經心”一起出現,因為漫不經心所以顯得動作慢。此外,有些孩子之所以慢吞吞,是因為注意力分散度低,當他專注于一件事時,無法一下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大人交代的事情上,如看
電視時叫他去收拾玩具。有時才聽大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