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親是每個女人生命中一段奇妙的經(jīng)歷,每個母親的經(jīng)歷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母親節(jié)將至,讓我們通過以下媽媽們的育兒故事,讀懂媽媽和孩子之間那份天然的愛。
女兒終于開口說話了
郡郡媽媽:女兒在1歲9個月還不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去醫(yī)院檢查后發(fā)現(xiàn),女兒有嚴重的
聽力問題,要依靠助聽器才能重新學說話,這真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一周后,女兒帶上了助聽器,我也從此成了全職媽媽。遵照醫(yī)生“逢做必說”的囑咐,開始不停地和女兒說話。可是帶上助聽器后,女兒或許驚奇世界上原來有那么多聲音,反而不肯說話了。聾兒康復中心的老師告訴我,這是女兒在積累語言,說出來是遲早的事。終于在4個月后的一天,女兒叫了第一聲“媽媽”。6個月后,她很自然地開始學說話。那段時間,我每天從早到晚,不停地給女兒說話,說得筋疲力盡、口干舌燥,一個故事總要講上七八遍,自己覺得頭暈時,才去刷碗。
終于,我的努力出現(xiàn)了奇跡,女兒在3歲多被幼兒園錄取。雖然她還有不少音發(fā)得不夠清楚,但是她卻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生活。我會一直陪伴在女兒身邊,幫她拾回丟失的聽力世界。
離婚不能使孩子缺愛 萌萌媽媽:在女兒1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和丈夫之間早已出現(xiàn)了第三者。于是離婚,我成了一個單身媽媽。
這時候,除了要非常努力的工作,使我和兒子的生活有保障,還需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照顧孩子。上班后,白天我把兒子放在外婆家,每天利用中午一小時吃飯時間,騎著自行車給兒子送去
母乳。就這樣,給兒子吃了20個月母乳。盡管工作使我常常疲乏不堪,但我堅持為兒子燒飯、洗衣,和兒子一起玩球、講故事、去公園、游樂場、看電影……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所有時光。
離婚后,愛情可以徹底了斷,但是血脈相連的舔犢之情不能斷失。于是我和前夫保持朋友般的聯(lián)絡,讓兒子每周和爸爸歡聚一次。我希望兒子長大后了解到家里與眾不同時,依然會和其他孩子一樣對自己的父母充滿尊敬、充滿愛和感激。
悉心照料早產(chǎn)的寶寶
豆豆媽媽:女兒只在我的肚子里呆了28周零2天就來到了人世。出生時,她的體重只有1350克,
身高28厘米,伴隨著幾聲微弱的哭聲,便進了保暖箱。整整兩天,除了翻白眼外,沒有任何表情。一周后她被發(fā)現(xiàn)右腦旁白質(zhì)病變以及多塊大面積出血,醫(yī)生說這樣的孩子存活率只有8%,如果病變不能控制會直接導致腦癱。我在
產(chǎn)后20多天第一次抱女兒時,她哇地哭了起來。流著淚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