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最近舉行的“兒童智寶新世紀好媽媽”評選活動中,清華大學的陳京琳老師,以其獨特的教子之道,使他的兒子張雨辰,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還成了一個網絡高手,由此,她獲得了“網絡媽媽”的稱號。
在父母們為孩子癡迷于電腦游戲而發愁的時候,那么,陳京琳的成功教子秘方又是怎么樣的呢?
不隨潮流,對他的興趣“引而不發”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們傾其所有,除了在物質上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外,還讓他上各種課外班,練畫、練琴,期望提高其素質。可是結果卻往往是花了錢,耗費了精力,孩子卻沒學到什么。
現在流行超前教育,許多孩子都去上奧林匹克數學班。陳京琳也知道打好數學基礎的重要,她也想讓兒子上,可冷靜一想,覺得不能隨“大流”。通過她的了解和觀察,那些上了“奧數班”的孩子,由于增加了學習負擔,大多都有種逆反心理,反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從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入手
她跑到書店,買來一些趣味數學之類的書。然后選擇一些適合兒子的題目。剛開始,她問雨辰是否愿意和她一起做游戲,雨辰當然求之不得。于是,她就給他出些趣味數學題,最多每次兩道。而且告訴他,這種游戲能讓人變得更聰明、更有智慧。
小雨辰的好奇心被陳京琳激發了出來。陳京琳故意先出了一道簡單的題,雨辰馬上做了出來。由于趣味數學寓教于樂,所以,雨辰對趣味數學的興趣越來越大了。后來,他還主動要求媽媽給他多出幾道題來做。
在陳京琳的引導下,小雨辰漸漸對數學入了門。
學習,重在方法而非數量
接著,陳京琳又找來“奧數”教材,選出有代表性的題讓雨辰做,絕不給他增加太大的負擔。她一直掌握著一個度,那就是一年讓兒子做100道左右的數學題,但要求兒子每做一個類型的題,都必須完全弄懂。由于平均幾天才做一道題,雨辰覺得很輕松。在這種“游戲”中,他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盡管他沒有上過“奧數”班,卻獲得了北京市小學生數學比賽一等獎。
有人不理解陳京琳,以她家的經濟狀況,完全可以花錢請人教孩子,為什么非要自己教?陳京琳說:誰不疼自己的孩子、不希望他有出息?可是,請老師教不是最好的途徑——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而且也只有父母最能掌握孩子的心理,發現他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和培養,才會取得最佳效果。
勿須打擊,鼓勵他上網玩游戲
自從家里有了電腦,雨辰像其他孩子一樣迷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