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會跟孩子說上成百上千的話,有時候脫口而出,在你看來只是無心、并沒特別意思說的話,聽到孩子心里卻是影響重大。
1.別煩我,沒看見我有事忙著,一邊去
父母有時因為工作忙的焦頭爛額,或者工作上的問題解決不了而心煩意亂。在被孩子打攪時,就會說出:別煩我,沒看見爸爸正忙著嗎?這樣的話,我們覺得沒什么,只是情緒上的一種表達。但在孩子看來,這句話意味著爸爸對他生氣了,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錯了什么?
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我們的關注和愛是他們成長的養料,雖然我們很忙,當孩子過來與我們講話或者問問題,都應該給他傾聽的機會,這樣孩子感到我們的尊重和呵護,才會健康成長。所以別把壞情緒帶到家里來,影響親子關系。
2.媽媽生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
這句話最毒心了,尤其現在二胎放開了,很多家庭都把二胎提上計劃。這句話父母是不會說的,可能長輩或者嘴碎的鄰居朋友會在你的大寶面前開玩笑說,孩子是經不起玩笑話的,百分百當真。
所以當有人在你的孩子面前說了這句話,馬上回擊不需要講情面,孩子比情面重要,不管是長輩還是朋友,強勢的反擊會讓孩子感受到我們依舊是愛他的,別讓孩子留有心理陰影。
3.你要聽話,再不聽話我們就不喜歡你了
這句話也是大部分父母會說的,因為孩子實在不聽話而用這招來威脅他,結果是百試百靈,部分家長就當成利器,其實這是負面教育,我也說過這句話,后來我聽到他對他妹妹說:你給我聽話點,不聽話我不喜歡你了。
我瞬間醒悟,從那次開始再也不說這句話了,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你說什么、做什么,孩子就學什么,我們要傳播給孩子正能量。
4.你是個什么什么之類
每個孩子都是從不聽話到懂事的,每天在家調皮搗蛋,我們身心俱疲,忍不住兇孩子:你是個不聽話的孩子、你是個笨小孩子、你怎么這么不懂事...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簽,曾經看過國外一篇文章說做一個試驗:AB兩盆植物,每天對A植物說贊美的話,對B植物說惡毒的話,三個月后,A植物越發翠綠,B植物居然枯萎了。
舌頭如刀,被父母這樣說,他就覺得自己真的很笨,真的很沒用,失去信心,久而久之,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孩子的成長伴隨著夸獎,對于孩子來說,信心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5.吃完飯就帶你去商場,去買玩具
這句話長輩最愛說了,他們一向認為孩子不懂就是靠騙的,當孩子吃完飯,她打個馬虎眼就把孩子騙過去了。部分家長也喜歡給孩子許空頭支票,哪天帶你出去玩,去哪里游樂場,或者買玩具拉,最后不了了之。
不要以為孩子好糊弄,他把我們每一句話都當真,放在心里。我們這么做,孩子就會有學有樣,到了叛逆期就會這么騙你,到時苦果只能我們自己吃了。
有些話,會摧毀孩子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
1. 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沒人賞識他
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不行,馬虎,粗心,讓家人為他受累……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
2. 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這種話時常掛在嘴邊:“看人家××,從不讓父母操心!”這類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摧毀孩子的王牌語錄。
3.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犧牲者的形象
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行為方式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甚至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上有大發展了。
4. 和孩子說話時口氣從不和藹
拒絕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有時還配合一些挖苦諷刺的漢語詞組,如“你真蠢”“你混”“沒見過你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這么個東西”等等。
5. 孩子的一切由你來決定
不給他一點兒自由,密切注視他的行蹤。偷偷查看他的日記,審查他的信件,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上進的。
6. 遷怒于孩子
單位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后想方設法找理由給孩子潑狗血。無論什么事都歸功于孩子的過錯然后教訓他,并制止他流眼淚,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同樣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
7. 當眾出孩子的丑
前6條都是在家庭里的“單練”。真正徹底毀掉他,這第7條才是殺手锏:當著外人(或同學或親友或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的念頭。而一個懼怕社會和自慚形穢的人是很難立足于社會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