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高度角依然大
立秋之后,太陽高度角依然大,陽光幾乎直射大地,地面從太陽那里獲得的能量遠多于其他季節。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地區,白天受太陽輻射影響,地面增溫,又受副高下沉氣流影響,晴空萬里,炎熱少風,太陽輻射更多到達地面,增溫強烈。
大陸高壓
我國內陸部分地區,夏季受大陸高壓控制,受控區域氣流下沉,晴熱干燥。
不會。
夏天最熱的時候就是三伏天的中伏。秋老虎是在立秋之后,持續時間為7天至15天。而且必須在立秋后連續持續5天以上,最高溫度35℃左右。秋老虎其悶熱程度與七月份里的頭伏、二伏相比,低了許多。盡管有“立秋之后還有一伏”之說,但整體溫度還是下降了,特別是早晨和晚上的氣溫較低,使人感到清爽、透亮。
防暑降溫要繼續
一是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后,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
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于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不要急著貼秋膘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不過立秋后迎來秋老虎,氣溫仍然較高,這時吃狗肉等熱性食物來“貼秋膘”很容易上火,還是適合吃鴨肉、魚肉、山藥、百合等偏涼的食物來潤燥。
潤燥之余,還應注意清暑祛濕。這是因為秋老虎正處于夏秋兩季交替的過渡時期,一方面秋燥當前,另一方身體內還可能積聚有夏季的暑濕。因此,辛辣生冷的食物和油膩、燥熱的食物都要少吃。
謹慎防范“空調病”
立秋后,人們迎來秋老虎,此間天氣回熱,家中和辦公場所的空調往往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立秋后天氣早晚偏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
因此秋老虎時節,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里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