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
做了三樣“功課” 電話打到北京約采訪是周末下午的5點鐘,沈冰壓底聲音說“我在上課”,立時把記者的記憶帶回5年前。那次采訪,她剛從《對話》現場出來手里拿著一大摞做節目的資料,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認真嚴謹。5年了,看來她并沒有什么改變。果然,一聊之下,她還是那個意氣好學的她,即使
懷孕的過程也伴隨著三樣“功課”要做。
“一直堅持到去年10月1日才正式回家全休。休息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完整地把握時間,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做一些本來要做,而沒有時間的事情。”沈冰說。的確,從18歲被保送到浙大學金融,幾個月后又被保送到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學,之后是《聯合早報》的記者生涯,再到央視,這個當年的優秀生無論學習和工作永遠卯足了勁,弄得最后可以稍微歇下來的時間,不是學生假、工作假而是懷孕期。“第一件事就是看書,把《西方文明史》、《全球通史》、《宗教史話》這些歷史、哲學方面的書找來看,因為平時做的是時政新聞,在歷史這方面還是需要多讀些書,但之前要做這件事一直很難,因為工作實在太忙。”除了“補讀”,身為準媽媽的她還報了北大的EMBA班,一個月上4天課,一直堅持上到臨盆之前。
第二個“功課”是還債,之前因為忙于工作欠了太多“友情債”,所以也要靠休息的時候償還。第三課是“媽媽課”,到醫院聽醫生講生產和育兒的知識,其余的時間則可以好好與家人的相處,“平時不要說和家人相處、交流,連給自己的時間都幾乎沒有。”她說。
沈冰稱,這個歇下來的過程給了自己一個全新的視角,好像是突然發現生命還有另一扇門:“我以前從來不喜歡逛街、買東西,但是現在開始喜歡了,也算是恢復生活的樂趣吧。”除此之外,她還學會了做西式糕點,最拿手的就是蛋糕,見朋友“還債”的時候還可以用來堵住朋友的嘴。
育兒經
給她一種與人相處的感覺 差不多100天前女兒出生,看到她純凈的眼神,沈冰很激動:“那樣干凈,你會很無私地想把愛給她。她讓我對生命有了更多的尊重。”這段日子被問得最多的是女兒像誰,沈冰說“兩個人的特點都有吧”。小家伙長得很快,現在已經13斤多了。
說起“育兒經”,沈冰讓記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獨門的“平等育兒法”:“從她一出生,就要讓她覺得自己是一個被尊重的獨立的個體,帶她去做每件事之前,我們都會跟她說‘走寶寶,我們去干嘛干嘛’。出門的時候也會跟她打個招呼,告訴她,媽媽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