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內外對多動癥的認識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初期并不為人們所重視,直到50年后,文獻報道才日漸增多,繼而采用藥物治療,有效的比比皆是。但是,各位專家對兒童多動癥的判斷并不是完全統一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學述論點。隨著科學的進步,國內一些專家認為,多動癥兒童的一些癥狀主要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意志和毅力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也就是個性或性格的問題。自1990年以來,各位專家經過臨床觀察及反復深入研究,對多動癥的發病機理取得許多研究成果。從西醫而論認為:
1.與輕微腦組織損害有關,如母親妊娠時病毒感染,服用一些對胎兒腦組織有損傷的藥物,嬰幼兒顱腦外傷,各種原因導致的腦缺氧、缺血、中毒等;
2.與遺傳因素有關:認為遺傳因素是導致發病的基礎;
3.與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有關:認為多動癥發病機制可能與神經遞質多巴胺系統(特別是去甲腎上腺素)代謝障礙有關;
5.家庭環境不良及教育方法不當也是兒童多動癥的誘因。
此外,鉛污染(如含鉛玩具)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鐵、鋅)也是導致本病的原因。
而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論述多動癥的發病機理,則可以一目了然:
飲食:加工食品中的人工色素、添加劑、防腐劑等是誘發本病的直接因素;
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是由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關系,如果陰陽失調,人就會發病。在多動癥中主要表現為臟腑功能的失調,主要是心、肝、脾、腎四臟,常表現為腎精不足,肝陽偏旺,心脾氣虛,水份缺乏導致水火不調,心陰不足,心火上炎。因此,每日的進水量要達到2000----3000ml。
一、遺傳因素與兒童多動癥
曾有人對多動癥的遺傳產生過懷疑,但國內外的事實資料表明:遺傳是多動癥的重要因素:(1)1975年《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報道,在研究18例患有多動癥兒童的家庭史中,發現多動癥兒童的同父母同胞兄弟姐妹的發病率比異父母或異母的兄弟姐妹高,后者又比普通人高;(2)1985年有專家報告了814例多動癥患兒中,40%的親屬中有神經精神病或性格障礙等;(3)1990年張憲斌教授對800例多動癥患兒進行研究,發現14.2%的病例有本病家族史,有11對雙胎同時患病。這充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