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特性是一去不復返,不受人力所控,失去了就是徹底失去無法挽回。孩子們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因為在課堂上沒有聽好課,課后也可以花錢補回來、錯過飯點沒吃上飯可以再吃別的食物或比飯點吃的更好等等,這一切都在潛意識里消磨掉了孩子們對時間緊迫的概念。尤其現在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的概念,當家長用時間來約束他們時,根本無法刺痛到他們,他們對時間失去無法挽回的特性沒有深刻認識。
可以讓孩子養寵物或種植小花小草,引導孩子寫觀察日記,從小種子埋進土里到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到死亡,每一時間段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加強孩子對時間概念的深刻理解,再加上家長的引導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也在時間中一點點長大,每一時間段都要有所變化成長。父母也在時間中慢慢變老,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每天都要讓自己的時間有意義有收獲,時間一旦錯過就無法再挽回。
1. 統籌方法
同一時間內可以同時完成兩件或以上的事情,讓同一時間的使用率達到最高效率。如沏茶燒水的同時可以刷茶具、找茶葉、切水果,坐車上學的路上可聽英語、背單詞等等。
2. 每天任務排序
每天將自己要完成的任務按:非常重要、重要、次重要、一般,進行排序,按重要程度進行時間分配。
3. 培養孩子對任務與時間的預估能力
孩子對時間沒有準確的預估能力,所以會經常造成家長的預估與孩子的預估不相等而產生的矛盾。家長認為時間太緊了,而孩子卻認為還趕趟。在做事前,與孩子一起商量該事物完成的大概時間,然后爭取在該時間內完成。并設定超時的懲罰與提前完成的獎勵,從而督促孩子緊湊的使用這段時間不會產生浪費時間的現象。
孩子對時間并不敏感,很多時間都會拖延或忘記時間的流逝。比如看書、玩游戲、看動畫時,經常說,再看一會、等一會就完事。這時可以使用計時器來限定時間,孩子說等一會時,讓他們用5分鐘、10分鐘等精確的時間來替代模糊的時間。然后讓孩子自己用計時器限定他所選擇的時間,只要計時器一響,就要立刻結束,不可能找其它的借口和理由。
可以跟孩子承諾,要是在規定的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作業,晚上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但盡量避免在手機、電腦和電視上花上全部的時間。可以建立一個比例,留出一些時間出去游戲、閱讀或跟家人一起玩紙版、戰棋類游戲。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是種很重要的獎勵機制,可以激勵他們變得有效率和有條理。這樣方法還可以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業上,高質量的完成作業,而不是盡快的完成作業。
① 了解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
② 找到適合孩子的步調,而不是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
③ 在無傷大雅的小事上,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因為這是孩子探索的過程
④ 如果孩子實在拖延很嚴重,跟孩子講清楚拖延的后果,并讓孩子試著承擔。
⑤ 除了要求孩子不拖拉,不磨蹭,媽媽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也需要及時回應,以身作則。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