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的孩子今年4歲了。一次他有點肚子疼,我送他去幼兒園時,就對老師講,室外活動先不讓他參加了。不料,過了幾天,老師講,你家孩子會自己‘請假’了。他自己跟老師說肚子又疼了,不想參加室外
跳繩活動了。事實上,他那一天好好的。我一聽十分生氣,這么小就學會說謊騙人,那還得了!聽說三四歲的孩子特別喜歡說瞎話。我很擔心,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愛說謊的習慣,那可如何是好?
答:有許多做父母的都發現,孩子到了三四歲時,特別愛編瞎話。父母怕孩子染上說謊的惡習,因此很著急。
其實,這是孩子三四歲左右時特有的現象。孩子撒謊有多種情況,作為家長要細心分辨。
有的是無意撒謊,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由于年齡的關系,對事物反映的精確性較差。我們成人由于有一定的知識經驗作基礎,所以對事物的屬性就能抓得比較準,能夠客觀的反映事物。而幼兒感受器官的發展還不協調,更不完善,又缺乏生活經驗,對事物的反映容易走形。圓的說是方的,紅的說是白的,是常有 的事。這是幼兒缺乏概念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必要的知識經驗的緣故。這種情況下,孩子把鴨說成鵝,就不能算撒謊。
有時,由于幼兒想象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孩子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端著空杯子,假裝喝水:“媽媽,你看我喝的多干凈!”或者到了晚上,不進被子,非說被子里有老虎。你說沒有,孩子卻好像真看見一樣。當幼兒懼怕什么或希望有什么時,又不能擺脫它或得到它,便會以想象來代替現實,從而取得心理平衡。你說:“啊,喝的真干凈,好樣的。”這正是孩子心里渴望聽到的。如果你說被子里沒有老虎,孩子會覺得我明明看見了嘛。事實上,他是白天在動物園或者畫報上看到的。這個時期幼兒的想象就是這樣,既容易與現實混淆,也容易脫離現實。作為家長不必大驚小怪,這些都是孩子在發展階段上可能會出現的現象,不能認為孩子是在說謊,以上這些“無意撒謊”,只要大人講清道理,孩子很快會改正過來的。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有意撒謊”。
比如,明明是自己做錯了,怕自己承認了錯誤,被小朋友們瞧不起,不與他玩,受到孤立;或是怕承認了錯誤后,挨家長打罵,于是就撒謊,隱瞞自己的錯誤。
知道說謊可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擺脫某種困境,像前面提到的,孩子知道肚子疼就可以不參加室外鍛煉,于是他也會借口肚子疼,而想擺脫本應參加的活動。
孩子無意中打碎了什么東西,誠實地告訴媽媽,媽媽卻責備甚至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