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齊快4歲那會兒,有一陣子,我有一種終于熬出頭的感覺。因為他很乖,那些兩三歲時候造反、任性、胡鬧的舉動都平息了很多。可是如今,他4歲半了,那些讓人頭疼的行為又都回來了。甚至比以前還過分——讓他做什么他都是“不!”;和小朋友玩兒也不夠友好,有時還會比較粗魯;一點小事兒都能激起他的不滿或對抗。而且那些以前用過并且特別有效的方法現在也不管用了!難道這孩子是越活越回去了?”
正如學齡前的孩子會突然又變得像小時候似的(甚至更嚴重),喜歡纏著媽媽、喜歡做小baby、變得更加依賴一樣。事實上,齊齊正經歷著每一個四五歲孩子都會經歷的這樣一個階段:他們變得讓人感覺比以前還不乖。
“孩子們在這個年齡正經歷著一系列身體、心理、情感的發展性的變化,所以他們有的時候會變得很激進,時而卻又很沮喪,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美國教育學博士Jane Nelsen說,“不過,一旦你了解了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了解了他會產生這種沮喪或者激烈的情緒的真實原因,那么,你就會更容易來幫助他平復心情(尤其是一些比較尷尬的場面),并且幫助他學習用更平和、有效的方式去對待了。”
同樣是“獨立性”發展的原因,兩三歲孩子與父母的沖突更多是由于他們總想“自己做”那些的確是他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四五歲的孩子更多是用一些“自己的”想法來標志他們的存在。
“不睡!就不睡!”媽媽認為昨晚妞妞睡得太晚,堅持讓她睡午覺??涉ゆM屋亂跑,捂著耳朵狂喊。于是,妞妞的對抗導致了她和媽媽共同的憤怒,連爸爸過來“勸架”也不管用了。
* 其實我不是對抗
你們以為我就至于為“
午睡”這種小問題大發“小姐脾氣”?其實不是。我就真的一點兒不困?也不一定。那是我故意跟媽媽作對?當然不!但是,我就是不想聽媽媽的!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合你們的邏輯,可很符合我的邏輯!人家說我這個年齡的孩子越來越能意識到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么。不錯,我們想要、想做“自己想要”怎么樣的,這讓我們覺得很獨立、很有成就感、很“大人”?!奥犇愕摹薄@是小寶寶才做的事情!
* 父母支招
小猴的爸爸:“我覺得睡午覺這個例子挺典型的。睡午覺是很多小孩子都會讓家長煩惱的一個問題,其實某一天不睡,大人也不一定非得跟他們較這個真兒。但父母往往就會覺得他們是在做對,不聽話,就會很生氣。我后來對兒子就是,讓他自己選擇:睡覺或者去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