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證明,獨生子女在心
理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自私,心中無他人,勞動觀念差等消極特點。主要是家庭教養不當造成的。前蘇聯兒童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影響最大?!?
現在,許多獨生子女大多是在眾星捧月似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有的家長甚至把孩子當成“小祖宗”“小皇帝”,對孩子百依百順,給他們無限關懷與疼愛,卻不注意培養他們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使孩子以為眾人對他的愛是天經地義的,而不懂也不會去愛別人。表現為:
一、心中無他人,不知愛父母
例1:一位初中的男同學,在與父母外出游玩等汽車。 同學一箭步竄上車,神情坦然的坐在座位上,面對站在自己身邊挨擠的父母漠然。車上的一位老者說:“孩子,應該讓你的父母坐下?!边€沒等男同學作出反應,他的父母急忙對他說“你坐吧,我們不累?!笨墒悄型瑢W的父親明明讓旅行包墜的
站立不穩了。老人沉重的搖了搖頭。
例2:節日里,有一男孩隨父母到爺爺家吃飯。飯菜上齊,準備吃飯時,男孩突然大哭大鬧起來,誰也哄不住.問其原因,原來是他最喜歡吃的大
蝦沒有擺在他前面,而是擺在爺爺面前了。最后大蝦擺在了男孩面前。在平息了
哭鬧。
看了上面兩各個例子,我們不禁反問:“為什么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舐犢之情,卻換回如此的自私無情呢?”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父母對孩子一味簡單地施予愛而沒有對孩子進行健康的情感教育的惡果。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因此,做父母的要從小在孩子心靈中埋下愛的種子。
一位家長的教子經驗,我認為值得廣大家長借鑒。
這位家長為了讓孩子懂的尊敬父母,不小氣,不自私,從孩子兩三歲起就加以訓練和培養。孩子特別喜歡吃紅桔,他們要求孩子每次想吃時,都要同時拿三個,最大的給爸爸,第二大的給媽媽,小的留給自己。當最后只剩下三個桔子時,孩子舍不得再分了。家長告訴孩子:越是東西少的時候越考驗人。這個時候能首先想到給長輩的,才是真正的好孩子。最后,孩子一邊哭著一邊按桔子的大小發給家長。發完后,眼淚汪汪的望著家長,希望家長不要把桔子吃下去。爸爸媽媽咬咬牙,狠狠心,把桔子掰開,在孩子眼巴巴的注視下,一瓣一瓣地把桔子吃掉了。兩個桔子到底什么味道,父母兩人誰也沒有吃出來。從那以后,孩子逐漸養成了不吃獨食的好習慣。
二、勞動觀念差
按理說,獨生子女因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