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發展。反過來,環境又影響著人的生理和心理。幼兒園作為幼兒從家庭獨立跨入人生的第一個社會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更是不可低估。
一項關于“孩子心目中的幼兒園”的調查顯示:幼兒園不僅要有美麗、整潔、富有兒童情趣的外在環境,還應該有寬松、和諧、秩序、自由的心理環境,有寬容、理解、耐心懂得他們心理需要的老師,能夠提供適應他們發展的活動環境。因此,幼兒園應積極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一、布置良好的園區為幼兒構筑有益于心
理發育的環境
幼兒園園區是幼兒生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創設良好心理環境的物質前提。《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必須“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為此,幼兒園可從下列方面加強園區的建設。
首先,園區的空氣、聲音、光照等自然環境要進行必要的凈化和設置。園區的空氣質量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污染嚴重的工業區空氣中影響較大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飄塵等,汽車廢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烴類化合物和鉛化合物。這些物質都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危害。園區的
噪音不僅能損害兒童的主觀聽覺,還會使中樞神經的調節功能紊亂,導致全身性機能失調,如腸胃功能紊亂、心跳加快、血壓波動,產生慢性
疲勞和情緒煩躁等。如果園區的采光不足,幼兒長期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也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其次,園區的綠地、建筑、活動場地等布置要合理化、兒童化、教育化。園區環境布置、
戶外活動區的創設要充分考慮兒童全面發展的需求,從場地的面積、場地的軟硬程度、器材的高度和功能等都要考慮到適應不同年齡的需要。園舍建筑應滿足幼兒正常的活動及起居的需要,為兒童提供大量的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活動的空間;活動場地應寬敞明亮,布置上要立體化、平衡化和動態化,地面、墻面與空間都要充分用于提供教育信息;室內外花草樹木的栽種,盆景、雕塑和畫像的配置,走廊和櫥窗的裝飾和布置,應適應兒童年齡的特點,能夠具有很鮮明的特色和吸引力,應烘托出一種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氛圍,這樣才能更有益于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
最后,園區還要為幼兒提供各種既能達到教學目標,又可滿足幼兒身心需要的活動材料、
玩具、學習用品等,這也是保證幼兒心理健康成長所必需的。只有如此,才能有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