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小孩兒也會嫉妒?那當然!這些寶寶的父母們可是深有感觸。如果媽媽遞給別的孩子一個蘋果,他都會撲上去把蘋果奪過來,因為那是他媽媽的蘋果,而媽媽是“他自己的”!會吃
醋的寶寶的“自我”與“蠻橫”里摻和著聰慧與可愛,往往讓父母們自豪之余又難免困惑甚或尷尬。這些小不點兒為什么會嫉妒,而父母們又該如何招架他們的嫉妒呢?
君君的媽媽就有著這樣的困擾。每當家人或者朋友很高興地和君君4個月的小妹妹逗樂玩耍時,3歲的君君就會特別生氣,伸手要去打小妹妹。媽媽耐心地告訴他:“那是你的小妹妹,你怎么可以打她呢?你不知道你有多幸運能有個妹妹。”但是,怎么跟他說都沒有效果。
小孩子和嫉妒的情感之間,就好像汽油和點燃的火柴的關系一樣。一件也許你并不是很在意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很可能激發他們很嚴重的嫉妒心理。他們嫉妒的對象,可能是樓下一起玩兒的小朋友,可能是同胞手足,也可能是親近“他的”媽媽的任何人,等等。盡管作為大人,我們首先應正視并盡量去理解小寶貝的這種情感反應,但同時必須意識到,嫉妒畢竟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學習調節和克制嫉妒心理,是一個很微妙的、一生的過程。
比較中得出的“不平等” 小寶貝大概從1歲左右就會開始產生這種嫉妒的情感,2、3歲時會變得比較明顯。可是,當他們可能連很多情感究竟是什么還分不清的時候,怎么就會產生了嫉妒的心理呢?一位心理醫生這樣解釋道:“孩子在這個年齡,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他們把自己當作一個真正的獨立個體的存在來認知。那么他們靠什么來建立這種認識呢,就是靠主動地把自己和其他的人來做比較。”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往往是一個看去很小的“不平等”——“別人有,我沒有”或者“媽媽抱弟弟,沒有抱我”等等,就會被那些小家伙認為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從而生氣或哭泣。
2、3歲的孩子,對于“嫉妒” 本身其實沒有什么認識,但同時,他們也還沒有大到能夠很長遠地、客觀全面地看待情感和處理情感的地步。當他們依偎在媽媽的懷里時,如果他們的一個兄弟或姐妹也想讓媽媽抱抱的話,他們往往不能肯定媽媽是否有足夠的愛來分給他們倆——“如果媽媽抱了弟弟,她是不是就不愛我了?”同樣地,當他們看見別的小朋友得到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們會
哭鬧著說自己為什么沒有。孩子完全忘記了在他過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家里人會一如既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