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的創造力 幾年前第一次見到小巫,是在一個家長座談會上,她談到了自己對待兒子Sam繪畫和架子鼓的興趣問題。一天Sam從幼兒園拿回自己全部的繪畫作品, 小巫就和他一起挑了幾張宣紙畫的,拿去裱糊并加上畫框。裱畫的老畫工看見畫之后,問:“他是在那學的國畫?”小巫說,這就是在幼兒園隨便畫的,根本沒學過。老畫工說:“別看沒學過,還真有些國畫的天分。”后來小巫把這些話轉述給自己的爸爸聽,爸爸問:“那你打算送Sam去學國畫嗎?”小巫說:“不送,就讓他在家里隨便畫。”講完這個故事,小巫還開玩笑說:“畢加索這些大師,窮其一生精力,就是為了畫的和我兒子一樣,我兒子現在下筆已經是大師了,為什么還要把他送到三四流的‘老師’那里,讓他變成一個缺乏創造力的工匠呢?”
后來小巫把這個例子寫進了《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并解釋說,培養并保護孩子的創造力,不需要早早把他們送進課堂接受灌輸和培訓,而是需要放手給孩子探索世界的自由和時間,并且不以家長的意志為先,不強迫孩子為了迎合和討好家長而去違心地取得什么成績。
堅持還是放棄 關于架子鼓,5歲時的Sam開始很熱衷,于是小巫找了一個老師教他,但是過了一段時間,Sam感到練習實在枯燥,就要求放棄,小巫同意了,至今Sam也沒有從新拾起。有的媽媽會問,為什么不讓孩子堅持下去?這樣會不會孩子以后干什么都“知難而退”、“半途而廢”?
小巫認為,讓孩子選擇興趣并堅持學習下來的最佳年齡是八歲以后,甚至等到十一、二歲都無妨。因為那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皮層才發育成熟,能夠懂得堅持、能夠克服懶惰、能夠忍受枯燥;那時的孩子的視覺、肌肉、神經以及協調、平衡、運動能力等等,也才發育成熟,很多學齡前兒童無法掌握的動作,學齡期兒童則不費吹灰之力;那個時候,孩子的審美和鑒賞能力也都達到一定的水平,不容易受成年人左右和影響,會更加堅持自己的主意,尤其美術和音樂,更能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最重要的,如果父母做得比較好,那個時候,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都已經建立得比較牢固,受到挫折不會輕易否定自己,也不會為了討好家長而去學習。家長如果逼迫、代替孩子堅持,很容易泯滅孩子的興趣,破壞親子關系。
在那次家長座談會上,小巫還談到自己的一位鄰居,當學齡前的女兒要求放棄
鋼琴學習的時候,媽媽爽快地答應了。后來,女兒上了小學,再一次對鋼琴發生了興趣,媽媽說對她說,給她半個學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