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唱歌中掌握不了節拍,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1、能力限制 寶寶年齡小,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較弱,對節拍的強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不理解。
2、家庭影響 生長的家庭環境無音樂氛圍,父母缺乏指導意識。寶寶表現出唱歌的興趣,被父母扼殺,寶寶對音樂產生反感的情緒;父母雖發現寶寶對音樂有興趣,但苦于無能力指導,只能袖手旁觀。
3、教育上的問題 (1)父母選曲不當,節拍過于復雜,難度太大。
(2)單調枯燥的指導方法,寶寶不易接受。
(3)父母急于求成,態度過于嚴厲,寶寶因懼怕而喪失原有能力,顯得手足無措。
怎樣讓寶寶在唱歌中掌握節拍呢?
1、選擇適合寶寶能力的音樂,節拍簡單,歌詞與樂曲以一字一音為宜。
2、家庭環境因素: (1)創設環境,培養興趣。如看音樂節目,聽錄音歌曲,唱卡拉OK。
(2)發現寶寶主動唱歌,不要制止、反對,父母應和寶寶一起唱,激發興趣。
(3)找資料學方法,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指導,發展節奏感。
3、父母要有正確的教育觀,耐心啟發誘導,不挫傷寶寶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
(1)讓寶寶在大自然中找聲音的節拍,如:敲門聲(篤篤篤×××)、汽車聲(嘀嘀××)、鬧鐘聲(嘀嗒嘀嗒××××)、鐘樓的打鐘聲(當-當,當-當,×-×,×-×)、自行車鈴聲(丁零,丁零,××,××)等。
(2)唱歌時按每一句的第一個音來拍打節拍,適合寶寶年齡的歌曲特點一般是第一音為重拍。在唱的過程中,父母和寶寶一起邊拍邊唱,幫助掌握節拍。
(3)注意隨機教育,在日常生活中,
電視節目的歌曲可以讓寶寶伴奏,即打拍子,還可以用踏腳、拍胸、拍腿方法提高寶寶的律動能力。
總之,不要讓孩子太晚接觸音樂,會容易有排斥感,因為不熟悉就會對腦部沒有記憶的東西產生排斥。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