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大了,許多父母心急地幫寶寶準備很多認字教材,希望寶寶可以因此說得更快、懂得更多字甚至常會以“認識很多字”“會讀書”作為孩子成就的指標。其實,孩子發展有一定的成熟期,父母只要掌握契機善加利用,寶寶自然而然就會發展出屬于自己的潛能。
寶寶認人的時候,正是孩子學習認字的好時機,因為孩子在認人時,已開始將人的臉型圖象化,所以認字的時候,孩子也是先將字體圖象化,再慢慢將認字具體化。父母帶孩子外出時,不妨可以從生活教育做起,例如慢慢地教孩子認識生活當中的事物,讓孩子先有觀念之后,再利用字卡或其他故事書,將圖象具體化,進而連結到平面字的認識。
其實很難明確去界定孩子認字的最佳時機,因為每個孩子成熟度發展不一,所接觸的環境也不一樣。有些父母較重視孩子的發展狀況,在家里給孩子的刺激較多。例如父母習慣為孩子說床邊故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聽、說、讀、寫的水平就比同齡的孩子稍強。因此,建議父母善加利用孩子的發展,簡單地從生活當中落實孩子認字的機會。
父母是學習的引導者
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提早讓寶寶學習認字,忽視孩子的反應,強迫教孩子認字,致使孩子產生下列不良反應:
1、孩子提早對認字失去興趣。
2、孩子有學習壓力,認為認字是給父母交代的一種學習方式。
3、父母期望過高,若孩子的表現與父母的期望出現偏差時,會影響親子關系。
4、父母本身引導教學方法與態度錯誤,以致孩子學習到錯誤的方式。
學習方法對孩子適合不適合,很難當時察覺出來,因為學習文字是為了溝通,為了認識文字的美感與意義,若是強迫孩子記憶一些字,他可能不懂得其中意義,也會忽略文字背后的涵養與精神。有些孩子甚至變成了死讀書,不會融會貫通、不會思考,只會為了應付父母而強記下來。所以,學習認字常有兩極的表現,有可能因為適度刺激形成孩子對文字的敏感,另一方面,沒有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造成孩子的反抗性。總而言之,關鍵還是在父母身上。通常孩子是跟著父母學習的,父母是否可以敏感地掌握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否考慮到孩子的發展成熟度等,都是影響孩子學習效果的關鍵。
學習認字的重點
學習過程有一定的程序,父母教孩子認字時,最好先以圖畫書為主,不要急著買認字卡及輔助認字教材,因為文字是有了語言后才產生的,讓孩子對語文產生興趣之后,孩子才會進一步想認識故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