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含玄機的母嬰關系 人的心理世界神秘莫測,嬰幼兒的心理更是玄機難解,只有幾個月的嬰兒對母嬰關系的心靈感應能力讓人驚嘆不已。 檢查不出原因的腹痛 艾爾莎是個只有3個月大的法國女孩兒,每天都會鬧十幾次肚子疼,白天和夜晚都有可能發生疼痛,每當這時她都難受得來回扭動身體,哭鬧不止,伴隨嘔吐,卻沒有腹瀉。所有必要的檢查都做了,卻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的損傷,難道是心理因素導致的生理疾病嗎?她媽媽顯然是很愛她的,這么小的嬰兒還會有什么心理難題呢? 兒童精神病專家的診斷 兒科醫生實在無法診斷艾爾莎的病因,就把她轉送到兒童精神病專家馬塞兒·盧弗教授那里去了。在單獨會面的房間里,盧弗教授聽艾爾莎的母親嘮叨與孩子病情“無關”的家事。這位母親先前有一小兒子,也是在3個月大的時候,因心臟畸形而嘔吐不止,最后死去了。后來又懷上了艾爾莎,女兒出生之后丈夫便離她而去。她說自己的母親也從未見過她的父親,有一段時間厭惡進食,而自己的外婆同樣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現在艾爾莎的嘔吐讓她想起自己的家族和小兒子,宿命論的陰影籠罩著艾爾莎的心理世界。 盧弗教授從族譜心理學的角度與艾爾莎的母親交談,當然艾爾莎也在現場。他說,嬰兒在與父母進行交往時,其觀察力、理解力和反饋能力遠遠超出成人的想象。就像母親或父親很容易察覺出嬰兒的行為心理特征一樣,嬰兒也很容易察覺出母親或父親的行為心理特征。比如,他能在眾多的聲音中辨別出父母的聲音,在眾多的氣味中辨別出父母的體味,雖然他不認識爸爸媽媽,但是他能很精確地判斷出是媽媽抱他,還是爸爸抱他,因為他們能識別出媽媽和爸爸胳膊的力度和彎曲角度,進而用自己躬身方式調整成盡量舒適的坐姿。嬰兒通過從外界收集的這些信息可以辨別他人是粗暴的還是溫和的,尤其能截取成人身上最原始、最隱晦的心理秘密。 由于特殊的家族經歷,艾爾莎的母親總是對自己不滿,她常常會無意識地回憶起自己的缺憾和無能,并把自己的不滿無意識地流露到育嬰態度和行為中。有幾次,盧弗教授觀察到她對女兒的態度比較粗暴,于是他跟她講艾爾莎只是在極力吸引媽媽的關注;其中腹痛是她反復探索最成功有效的手段,痛得越厲害,哭得越兇,媽媽摟抱得越緊,女兒感覺這樣得到的好處反而越多;這會進一步讓媽媽想到死去的哥哥和其他家人,增加媽媽的憂慮,由此形成母嬰關系之間相互影響的因果鏈。 與專家的一席談話治好了腹痛 在女兒面前講述自己的往 |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