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各項能力總是在學習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而興趣又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幼兒階段就應該盡早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打下快樂學習的基礎。
前提:
了解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特征
由于孩子與成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相比具有較大差異,決定了孩子獨特的學習方式。成人的學習更多著眼于書本知識、技能和經驗等,而幼兒階段孩子的學習更多從物體的色彩、圖畫的線條等表觀來進行認知。孩子對事物有獨特的視角和解讀方式,將成人的想法和感情強加于孩子,是件愚蠢的事情。家長應該試著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他,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保持孩子學習的興趣,并且養成習慣。
基礎:
珍視孩子的每一次嘗試
對于孩子的每一次嘗試,不管他做得如何,家長都要給予適當的贊揚,這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例如,兒子嚷著買玩具飛機,我說,不如爸爸教你折個紙飛機吧?兒子欣然同意。我邊折邊給他講解,折好后兒子非常高興,自己也想嘗試折紙飛機。第一次折出的根本不像飛機,但我還是鼓勵他,說:“比爸爸第一次折的好多了。”聽到我的表揚,他的興趣更濃了,一連折了好幾個飛機,慢慢地越折越好。
途徑:
盡量親子共讀
孩子年齡小,很難安分下來獨自看書,這就需要家長抽出時間來進行親子共讀,逐步引導孩子對書本感興趣。兒子原本也不愛看書,每次買了新書給他,他都只看幾眼就扔到旁邊。后來我改變了策略,和他一起閱讀,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描繪書中故事,有時還編一些瑯瑯上口的兒歌來復述。堅持一段時間后,兒子慢慢地對書本閱讀有了興趣,喜歡找我一起看書,勁頭也越來越大。
親子共讀時,建議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先示范復述,然后再讓孩子嘗試,即使孩子復述的內容并不完整,也別忘了鼓勵和表揚,給孩子以滿足感,從而養成學習的興趣。
方法:
使用游戲和情景假設形式
游戲是父母與孩子進行直接情感交流的過程,也是發現孩子興奮點和不足之處的方法,這種親子教育能寓教于樂,寓教于玩,非常直觀形象。游戲的素材可以是身邊小事,也可以是寓言或童話,通過游戲和情景模擬的方式使孩子熟悉內容,培養學習興趣。在家里,我們對《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進行了情景模擬,孩子演老太婆,我演老漁夫,孩子媽媽演小金魚。通過幾次這樣的游戲模擬,孩子不但牢記了故事內容,還能自編自導發展成其他結局,大大開動了思維,達到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